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滚动隔震结构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控制其振动的新方法.利用文中提出的控制装置,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结构的基底位移反应,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持对上部结构的隔震效果.理论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项理想的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改善铅芯橡胶支座(LRB)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和适用范围,并确定结构的优化参数和控制装置优化布局.方法提出3种磁流变阻尼器(MRD)与LRB混合方案,形成智能隔震结构。建立其动力分析模型,对7层智能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3种混合方案的相对加速度峰值、相对速度峰值、相对位移峰值和层问剪力峰值分别比LRB隔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建立智能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对混合方案3进行优化设计,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更好地控制.结论IHGA对智能隔震结构的参数和控制装置布局优化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基底隔震的概况及其发展,通过试点工程实例比较了基底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提出了几种组合被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过程,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的原理、系统组成和系统性能评价,提出了其性能评价指标,指出这种隔震体系具有竖向承载弹力大、弹性复位强、隔震器耐久性好、隔震效果明显等主要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5.
智能隔震结构的模态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模态控制方法对加磁流变阻尼器的隔震结构进行控制。基础隔震结构的响应主要以第一振型为主,且基础隔震结构具有非比例阻尼,无法进行常规的振型分解,本文引入复振型分解法,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振型分解,再用LQG算法对结构的第一振型进行控制。该方法可以方便地确定权重矩阵,并改善了一般的模态控制方法对隔震结构的造成的误差。数值分析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精度,且控制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竖向地震作用对LRB隔震结构的影响,并改善其隔震效果,建立了耦合地震作用下LRB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运动微分方程.以7层LRB隔震结构为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LRB隔震结构仍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但地震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其增量随着竖向地震作用的增加而增加.建立LRB隔震装置的参数优化设计模型,采用IHGA程序对结构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LRB隔震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验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结构被动隔震控制下的减震效果.方法对1:4缩尺比例的结构模型进行橡胶垫与磁流变阻尼器联合控制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对磁流变阻尼器施加零电压和最大电压控制。来模拟结构在阻尼器被动摩擦阻尼和被动粘滞阻尼两种控制方式下。隔震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的动力响应.结果应用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的两种被动控制,均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其中被动摩擦控制可对隔震结构在大震下的隔震层位移起到限位作用;被动粘滞阻尼控制可对隔震结构小震下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进行很好的控制.结论采用橡胶垫联合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被动隔震控制,控制方法简便易行,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与层间隔震技术的作用特点,即隔震层可吸收一部分外界输入能量,避免 TMD 的质量过大影响施工;TMD 可减小隔震层的位移,延长隔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并基于振型分析结果,提出两种混合层间隔震体系设计策略。对 Benchmark 模型的 ANSYS 时程分析表明,在上部结构顶层安设 TMD(策略一)可进一步延长体系的基本周期,降低体系的一阶振型反应;在下部结构顶层安设 TMD(策略二)通过延长体系的二阶周期,使非隔震的二阶振型调谐。混合控制策略能有效改善仅层间隔震体系的单独工作性能,为提高类似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消极的滑移隔震在强震时由于滑移位移过大而在震后产生残余位移的缺点,基于MariaQingFeng提出的一种摩擦力可控滑移隔震结构的思想,把上部结构简化为弹性体,使用Bang Bang控制、改进的Bang Bang控制算法控制摩擦力,研究了可控滑移隔震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方法.对计算实例的分析表明,通过半主动控制的滑移隔震结构不但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且能有效地减小基底的最大滑移量及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改善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实现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到基础隔震结构的系统优化参数.方法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推导出其运动微分方程;对标准遗传算法经常出现未成熟收敛、振荡、随机性太大和迭代过程缓慢等缺点进行改善,提出了改进混合遗传算法;建立基础隔震结构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模型,使用改进混合遗传算法对7层LRB隔震结构的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优化后。LRB隔震结构的相对加速度峰值、相对速度峰值、相对位移峰值和层间剪力峰值分别比优化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混合遗传算法对基础隔震结构的系统参数优化效果比较理想,基础隔震结构的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了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节能建筑外墙体的构造做法,节能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外墙体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点.提出应加强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体隔热构造措施的研究,积极推广采用混凝土砌块做墙体的节能建筑,因地制宜发展高档次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二次结构系统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并对二次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概括.对于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结构控制技术是保证建筑结构实现其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对二次结构系统研究概况的分析表明,主-附结构相互作用、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的屈服、非经典阻尼等因素对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二次结构系统地震反应的影响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震损建筑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得出震损建筑的抗震能力,提出基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震损抗震评价方法,为编制震损建筑抗震评价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针对各种结构类型的震损建筑,建立考虑实际情况的多维地震作用下震损建筑结构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利用刚度退化建立震损建筑模型,对结构x和y两方向进行推覆分析得到结构的能力曲线,并使用多维能力谱法对结构进行评估.结果 笔者通过算例分析得出该结构性能点,x方向的损伤指数为O.77,y方向的损伤指数为0.92,多维能力谱法与简化的能力谱法结合考虑了地震的多维性更符合实际情况.结论 笔者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单自由度体系下震损建筑各阶模态的结构性能目标.又通过多个振型的组合得到多自由度体系下结构的性能目标.最后由损伤指数公式算出该结构的损伤程度.笔者的方法 简便、易行,可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相邻建筑地震碰撞破坏机理,调查了芦山地震中相邻建筑碰撞破坏概况,并应用芦山地震加速度记录计算了相邻建筑地震碰撞反应,分析了防震缝宽度和结构质量对碰撞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防震缝宽度越大碰撞对相邻建筑地震反应的影响越小;相邻建筑物质量相近时,地震动输入方向对相邻建筑物碰撞作用影响较小;相邻建筑碰撞对自振周期相对较长的建筑的地震反应影响较大;相邻建筑质量越大,碰撞对其加速度反应影响越小,并且碰撞对质量相对较小的建筑加速度反应影响较大;本文对相邻建筑物碰撞作用的分析与震害实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中多层房屋典型震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现场调查资料,总结了地震中多层房屋典型震害规律:砌体房屋主要为墙体发生剪切破坏;对底框架房屋,刚度比不同,导致房屋不同部位发生破坏;砌体-木屋架房屋,屋面破坏严重;混凝土框架房屋,破坏集中在填充墙以及混凝土柱头、柱脚;经过抗震设计的多层房屋震害明显轻于未经抗震设计的房屋。对如何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若干建议,为今后房屋建筑抗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对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该节能措施在 降低能耗和提高室内热舒适度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既有框架校舍由于所建年代不同,设计所依据的抗震规范不一样,因而其抗震性能好坏呈现年代性.Pushover方法是一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本文通过三个依据不同抗震规范设计的框架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研究不同时期框架校舍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按TJ 11-78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较差,后来按GB J11-89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有较大提高,目前按GB 50011-2001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物的持力层大多为基岩,基岩面附近若存在岩溶将给建筑物基础带来重大隐患.为了更好、更精确地探测岩溶,本文从基岩面附近的多岩溶探测入手,依据射线理论进行正反演模拟研究,讨论岩溶与基岩面的距离、围岩与岩溶速度差异大小以及观测系统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所有激发点和接收点都布置在基岩中时,水平排列的两个岩溶与...  相似文献   

19.
群体建筑物震害特征类比预测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震害预测工作,从以往震害实例中选取了具有典型破坏特点的建筑物作为样本,提出以房屋的结构类型、高度、建设年代、现状质量和用途为震害影响因子的震害特征类比预测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文方法精度较高,作为城市群体震害预测分析是可行的.该方法应用于厦门市群体建筑震害预测,并对其震害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资料显示: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30%.在房屋建筑中采用高效的节能技术,将极大的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量,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公共建筑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措施,改善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工作环境,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减少温室效应,让建筑物实现低能耗的运行,从而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加速与世界性的环保大趋势接轨.同时引入房屋质量保险制度对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