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玉米油精制的过程。研究玉米油的水化、碱洗、水洗、脱水、脱色、脱臭,确定玉米油精制的工艺操作条件。玉米油精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化油温为90℃,加水量为30%;碱洗温度60℃,加碱量0.9%NaOH;水洗加水量15%~20%;脱水温度100~110℃;2%干燥脱色剂(25%活性炭、75%白土),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30℃;脱臭蒸馏水量与油量比值为1.2,蒸馏速率为3.0mL/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白土精制和溶剂精制工艺对再生润滑油J和B进行了脱色处理,并采用裂解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Py GC/MS)分析方法探究了白土吸附物和萃取物的化学结构。对脱色精制前后的油品进行了氧化安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脱色处理降低了再生润滑油的色度号。J油脱出物中含有较多杂环氮化物或疑似抗氧剂烷基二苯胺氧化产物的含氮化合物,而B油脱出物中氮化物含量较少,但含有多种润滑油使用的添加剂。J油中的着色物质主要是天然氮化物和二烷基苯胺类抗氧剂的氧化产物;B油中的着色物质主要是烃类的氧化产物--酮、醛等衍生物。精制后油品抗氧性能相比于精制前下降比较明显。精制工艺脱出物的分析结果与精制后油品抗氧性能下降的实验现象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酸萃取精制、溶剂精制、配合法精制、络合萃取精制、吸附精制及组合脱氮工艺、生物脱氮和微波脱氮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朱岳麟  汤丽妮  胡学寅  焦健  郭红 《石油化工》2005,34(Z1):841-843
采用SQH-8脱色剂,对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歧化松香进行还原脱色精制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脱色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SQH-8脱色剂可将一级歧化松香的加纳色号从7降至2,且脱色后歧化松香的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曲线与日本进口歧化松香的乙醇溶液和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5.
直馏柴油萃取精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直馏柴油精制工艺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氨法化学萃取是直馏柴油精制工艺的研究热点 ,其能否取代直馏柴油碱洗电精制 硫酸中和法工艺的关键在于新型破乳剂、高效萃取设备和三相分离器的开发。介绍了作者开发的SW 1破乳剂在直馏柴油氨精制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分子筛脱蜡油几种脱色工艺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临氢脱色工艺是改善分子筛精油颜色的较好途径,RN-1催化剂在反应温度基准-40-基准+20℃,氢分压1.0MPa,空速为5-8h^-1,氢油比为50∶1的条件下,精制后产品的颜色提高至+26-+29号。RN-1催化剂2000h的寿命实验和工业运转的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脱色效果稳定,工业应用效果达到了中试水平。  相似文献   

7.
用H2 O2 氧化法对十二烷基苯磺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黑磺酸进行了脱色工艺研究 ,由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 :H2 O2 加量 15 % ,脱色温度 5 0℃ ,脱色时间 6h ,经氧化脱色后 ,5 %黑磺酸溶液的吸光度从 0 .930降至 0 .32 0以下 ,且溶液中活性成分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杂多酸为催化剂合成环烷酸二甘醇酯的工艺及其精制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及催化剂用量对酯化收率的影响,并简述了碱洗和脱色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炼油厂废白土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炼油厂废白土酸活化法再生的工艺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了影响白土脱色率的显著性因素、按最佳工艺组合进行白土再生试验。再生后白土脱色率超过二级白土脱色指标、灯油沥青法脱色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FS法精制技术在大庆分石化公司炼油厂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柴油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该工艺具有投资少、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重烷基苯精馏釜底产物的产品品质和应用范围,探索了白土和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脱色和催化加氢脱色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脱色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发现单用吸附脱色时,活性炭比白土脱色效果好;原料色度较低时,用吸附脱色或催化加氢脱色都能达到较好的脱色效果;原料色度较高时则需要使用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工艺才能得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气体辅助蒸汽吞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中存在的加热半径小、汽窜、底水锥进等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利用气体辅助蒸汽吞吐改善开发效果的研究进展及现场应用实例,主要包括N2辅助蒸汽吞吐、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泡沫辅助蒸汽吞吐等。综述了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及现场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泡沫分离法处理酸碱混合染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一种设备和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以甲基橙和结晶紫的混合溶液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体系,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捕收剂,对泡沫分离法处理混合染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分步分离法,研究了pH、气体流速、表面活性剂浓度、装液量对脱色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8.0,气速200 mL/min,装液量为500mL,CTAB浓度50 mg/L,SDBS浓度为600 mg/L,所对应的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7.4%,富集比为39.4,结晶紫的脱色率为99.2%,富集比为54.9。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CHFR)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性能;重点介绍了过套管测井技术在青海油田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就过套管井电阻率测量(CHFR)和储层饱和度测量(RST)的应用效果作了横向对比,并对其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中的应用成败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这两种套管井测井技术在油田应用环境中的限制因素,为以后更有效地分析利用这些测井技术评价油藏剩余油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井下动力钻具的发展及其在推广应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达良 《石油机械》1999,27(12):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钻井新技术的应用获得重要进展,井下动力钻具,如螺杆钻具和涡轮钻具也获得迅速发展。但这些钻井新技术新装备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着“瓶颈”问题,主要原因是对新技术和新装备在由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投入资金不足,其次是缺少现代化管理。为解决瓶颈问题,建议企业首先要建立成果转化风险机制,设立成果转化风险基金,其次要设立应用新技术或新装备的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16.
中国陆上石油地球物理核心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我国陆上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技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国际流行的特尔菲方法对地球物理关键技术进行筛选,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复杂地区地震采集技术、复杂构造成像技术、复杂储层预测技术、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研发”等五大项陆上石油地球物理科技发展核心技术。文中从各项核心技术发展的战略意义、技术难点及应用前景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证,阐述了它们形成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要性。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应用中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在发现过程中,地球化学录井、RPT测井、中子寿命测井以及裸眼中途测试等井筒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准确判断油气水层、确定油气水界面及含油气饱和度的成功经验。并指出,在钻探过程中,各种井筒新技术的应用,都不是单一的,只有通过多种技术的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针对高分辨采集的地震资料,采用了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的各种技术,地震资料叠前提高信噪比处理,提高反射信号主频和展宽有效信号频带,分频处理方法,优化迭代叠加方法,信号方向约束预测去噪方法、三维F-XY域预测道内插方法等,并讨论了叠后提高横向辨率问题,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升尺度方法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单相流中的解析方法、求解压力方法、重正化方法、有效介质方法、流线方法以及两相流中的准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等升尺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求解思路,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不同升尺度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阐述了升尺度研究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升尺度方法对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经过几十的勘探,、开发已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工业基地,碳酸盐岩地层为主要油、气产层。在四川山区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开展地震勘探取得丰富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将其归纳为五点:(1)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资料采集难;(2)薄碳酸岩地层及波阻抗差微弱的储层界面反射成像难;(3)碳酸盐碉储层横向预测难;(4)特殊油气储集体预测难;(5)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水判别难。文章分析了这些难点形成的原因;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