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安南  彭德胜 《治淮》1996,(10):12-14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后,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加快治淮建设步伐,“八五”期间安排中央投资41亿元,其中用15亿元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安排淮河流域防洪除涝治理骨干工程。从实施情况看,使用以工代赈资金,对治淮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以工代赈投资概况 “八五”期间,中央下达治淮专项以工代赈投资计划(具体项目计划由淮委提出安排意见)累计为14.01亿元(其中河南1.735亿元、安徽6.565亿元、江苏3.29亿元、山东2.42亿元),  相似文献   

2.
赵武京 《治淮》1997,(10):3-5
一、淮委水利经济工作的基本形势 近年来,淮委结合治淮工作实际,大力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制定治淮骨干工程投资分担政策,以中央资金为龙头带动地方配套,使“八五”期末中央与地方的投资额分别达到32.3亿元和13.6亿元,并基本实现中央、地方投资渠道多元化;在治淮建设中,实行行业负责制、招标投标制、投资包干制、质检监理制、投资限额资金化等,形成了一套适应市场需要的机制;按水利部的授权,核发取水许可证361套,审批取水  相似文献   

3.
广西:     
《中国水利》2005,(24):104-105
“十五”期间,水利投资预计完成投资24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85%。共建成大小各类水利项目67万多处。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20日)一、围绕中心,求实创新,水利宣传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省水利事业发展“十五”期间,全省共下达水利基建投资计划155亿元,比“九五”增长90%;争取中央水利投资47亿元,接近于建国以来至“九五”末争取中央水利投资的总和;开工建设重大水利工程项目113项,比“九五”增长35%,全省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省水利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最有作为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十一五”开局之年,全省水利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取得了新的成绩。“十五”以来,全省水利事业取得的巨…  相似文献   

5.
一、全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是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水利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注。“十五”期间,全省水利基建累计安排投资88亿元,与“九五”相比增长120%,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6.
一、投资完成额 1987年全国水利基建完成投资共计27.10亿元,比上年增加4.23亿元,增长18.5%。其中,部属项目完成投资7.85亿元,比上年增加1.81亿元,增长30%;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9.25亿元(包括部补助地方项目投资),比上年增加2.42亿元,增长14%。 1987年部属水利基建计划投资为93642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为89100万元,自筹投资4542万元。与计划同口  相似文献   

7.
程文辉  王平 《中国水利》2000,(11):29-30
1998~1999年两年国家共直接安排水利部直属工程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73.981亿元。1998年国家安排中央水利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17.79亿元,其中分两批直接下达水利部的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共计16.32亿元,占当年水利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总量的7.5%,安排项目16项;1999年国家安排中央水利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33.441亿元,其中分七批直接下达水利部的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为57.661亿元,占当年水利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总量的24.7%,安排项目30项。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     
《中国水利》2005,(24):98-98
“十五”期间,全省共完成各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50亿元,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投资的45%,比“九五”期间多出58亿元。  相似文献   

9.
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涉及河南省有4项.共10.98亿元,其中农村水利两项:一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60万,总投资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63亿元:二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安排河南省22个大型灌区.总投资4.53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9亿元。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治淮治太会议,确定“九五”、“十五”期间我省治淮治太工程投资总规模为98亿元。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九五”期间全省治淮治太和省重点水利工程投资计79亿元,加上江海堤防达标建设、正常的防汛岁修、小农水和中低产田改造经费,总投入将达140多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管好用好关系重大。 财务监督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规,对各种经济活动在财务方面进行的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中最及时、最完整、最直接的监督,是经济监督的基础和枢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对保证水利资金及时到位,按规定用途使用,实现我省既定的水利建设和管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这一重大决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机配合,有力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1998、1999年两年国家财政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基本建设投资636亿元,1998年新增1000亿元国债资金中,安排水利投资达218亿元,所占比重达21.8%,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字     
1627亿元中央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1 627亿元,较2013年的1 408亿元增长15.6%。投资安排上,继续向民生水利、中西部地区倾斜,其中民生水利中央投资1 196.18亿元,中西部地区中央投资1362.45亿元。6000多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加大  相似文献   

13.
水利血防     
截至2008年底,水利血防专项规划(2004~2008年)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已累计安排水利血防投资59.1亿元(中央22亿元,地方37.1元),占血防规划总投资的86%。  相似文献   

14.
水利血防     
《中国水利》2007,(24):3-3
截至2007年年底,水利血防已累计安排投资47.56亿元(中央18.24亿元,地方29.32亿元),占血防规划总投资的69%。目前,规划内饮水安全项目中央投资已全部安排到位,并结合“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的实施,超出血防规划解决了疫区176万人的饮水问题。水利血防规划内不可结合类项目中央投资预计2008年年初安排完毕。此外,疫区各地水利部门正抓紧实施水利血防项目建设,已安排规划内投资计划项目106个,占规划项目总数的52.2%。  相似文献   

15.
“九五”时期,全省水利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水利科技发展较快,水利改革逐步深化,水利法制建设加强,是建国以来我省水利事业发展最快、效益最为显著的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抗灾能力有较大提高。“九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总投入24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入125亿元,是“八五”的5倍,投资力度、建设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集中力量办  相似文献   

16.
青海:     
《中国水利》2005,(24):109-110
“十五”期间,青海水利投资45.2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50年水利投资的总和,比“九五”期间高出近一倍。  相似文献   

17.
大灾以后要大治,江苏省“八五”期间和去冬今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干水利。这个省“八五”期间仅治淮、治太流域性骨干工程就需投资38亿元,除中央解决20亿元以外,省和地方需筹集骨干工程配套资金18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江苏省坚持走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路子,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省委、省政府确定“八五”期间水利投资政策是:大江大河治理,主要由国家和省投资,地方也要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是“七五”计划最后一年,淮河流域今年的基建计划是怎样安排的呢?首先需了解淮河流域基建计划安排的几个原则。一、坚持“中央投资办中央的事情,地方的事情地方办”的原则。中央投资主要用于大江大河防洪骨干工程建设。二、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两次治淮会议确定的治理目标,坚持统一部署。三、深化基建改革,精打细算,提高投资效益。四、加快在建工程特别是重点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我省在中央治水方针和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指引下,紧密结合省情及水情特点,以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生态省建设的实际需要为重点,积极开展并完成了50多项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省共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150亿元,占建国以来水利投入的45%,是“九五”期间水利投入的1.5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实现突破性增长 2008年中央水利投资共计625.4亿元,比2007年全年中央水利投资增加284.9亿元,增幅超过80%,为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新增1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水利建设投资达到200亿元,占国家新增总投资的1/5。与此同时,积极促进地方政府增加对水利的投入,据统计2008年省级水利建设资金达512亿元,较上年增加近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