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硬脂酸合成法制备催化剂纳米LaCoO3及LaCoO3的A位系列掺杂产物,考察了不同掺杂物及其配比对A位掺杂产物结构的影响,对纳米LaCoO3及其A位系列掺杂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硬脂酸凝胶燃烧合成法可以制备催化剂纳米LaCoO3及LaCoO3的A位系列掺杂产物,其中Sr比Ba的掺杂效果好,没有相应掺杂元素的氧化物特征峰出现,且掺杂没有改变LaCoO3的钙钛矿结构.  相似文献   

2.
配合物催化法合成高纯甘油单硬脂酸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硼酸络合甘油做催化剂制备甘油单硬脂酸酯。试验了酯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比对产物的影响。甘油单硬脂酸酯含量达到98.5%,总产率为87.35。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酯化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较优的催化剂后,通过L9(34)正交试验合成易生物降解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乙醇胺双硬脂酸酯,分别测定不同酯化条件下产物的酸值和皂化值,得出硬脂酸的转化率,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酯化产物中单、双、三酯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出最佳酯化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硬脂酸的转化率高达93.34%,三乙醇胺(TEA)双硬脂酸酯的含量可达59.32%。  相似文献   

4.
乙二醇硬脂酸酯的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索了乙二醇单、双硬脂酸酯的合成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真空度下,反应温度150℃,时间6h,乙二醇与硬脂酸的摩尔比1:1.3,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其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时,硬脂酸转化率高达98%,且产物色泽较淡。  相似文献   

5.
以山梨醇和硬脂酸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酯化的二步法合成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研究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目标产物的色泽和三项指标(酸值、羟值、皂化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醚化催化剂的种类影响目标产物的色泽;产物的皂化值随硬脂酸与山梨醇物质的量比的减小而减小;产物的羟值随醚化脱水增多而下降。研究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即醚化反应条件:温度165℃、时间70min、WH3PO4+KH2PO4=0.60%;酯化反应条件:温度195~200℃、WNa2CO3=0.70%~0.80%、时间180min。经分析,实验得到的目标产物和扩试产物三项指标均合格,产物为乳白色。单酯和双酯的质量分数大于国内同类产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了硼酸酯化法合成了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了硼酸酯化时间(A)、催化剂浓度(B)、酯交换时间(C)及水解时间(D)四种因素对产物单酯收率及酸值的影响,确定了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得到的单酯收率为80%。  相似文献   

7.
选取硬脂酸、三乙醇胺合成硬脂酸三乙醇胺酯,用柱色谱对酯化产物进行分离测定,洗脱液为氯仿:甲醇=19:1(v/v),得出了硬脂酸三乙醇胺单、双、三酯的质量百分比为72.1:23.6:4.3,用硫酸二甲酯对合成产物进行季铵化,详细探讨了溶剂及反应时间对硬脂酸三乙醇胺酯转化率的影响,采用分相滴定法测定了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基季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当以石油醚(沸程60—90℃)作溶剂回流反应,反应时间为10h时, 季铵盐产率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8.
提高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绍成  余晓红  严晓阳  盛含晶 《广州化工》2010,38(2):117-118,121
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合成采用山梨醇和硬脂酸为原料,醚化后酯化的二步法。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产品的色泽等其它多项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色泽有酯化催化剂用量、醚化催化剂的种类用量、有无惰性气体保护、设备材质,同时还发现产物的皂化值随硬脂酸与山梨醇物质量比的减小而减小,产物的羟值随醚化脱水增多而下降。经检测,得到的产品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产品的色泽从原黑色焦质达到乳白色,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保证了其它质量指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基团保护法合成了硬脂酸单甘油酯;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获得了优化的合成条件:带水剂用量为120( mL/molGT),催化剂用量为5%,甘油与丙酮和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1.5∶0.7。产物经IR和元素分析表征,确定产物为目的产物。合成的产物与混合高级脂肪醇复配研制出水基乳液非硅消泡剂,通过测定其技术指标及与国内外产品进行比较发现自制消泡剂适用于抄纸和涂布工序中,且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以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与环氧乙烷(EO)进行加成反应得到具有反Bola结构的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乙氧基化物的系列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产物的物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O加合数的增加,产物的浊点升高;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先降低后升高,最低为33.18 mN·m-1;乳化力先增加后降低;去污力提高,当EO加合数为30时,产物的去污力达到93%;泡沫性能较差,为低泡类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1.
表面修饰的Fe~(3+)/TiO_2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硬脂酸的铁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对其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表面包覆有硬脂酸Fe3+ /TiO2 的纳米复合粒子,粒度分布均匀且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8nm;表面为非极性,紫外透过率较低,催化活性较低。可用于防晒化妆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从二聚酸出发合成不同加成数n的二聚酸聚氧乙烯衍生物,再分别与硬脂酸进行单、双分子的接枝酯化反应。实验表明:在二聚酸非离子聚合物中引入疏水基团是可行的,制得的产物可应用于织物的柔软整理,且双酯的柔软性优于单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以油酸为原料,经硫酸化和水解反应合成9(10)-单羟基硬脂酸的方法,着重报道了硫酸化油酸进行水解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产物总收率50~56%。  相似文献   

14.
张丽云  周永红 《精细化工》2012,29(9):860-865
以硬脂酸、单乙醇胺、环氧乙烷、葡萄糖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环氧乙烷(EO)聚合度的硬脂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葡萄糖苷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该糖苷类表面活性剂在烷基和葡萄糖分子之间引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常见的亲水基团。通过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该类表面活性剂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为30~38 mN/m,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0.01~0.1 g/L。研究了EO聚合度(n)对产品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随着n的增加,CMC、乳化性能、吸湿保湿性能均增加。不同聚合度的产物均有很好的泡沫性能和硬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蔗糖硬脂酸单酯、双酯溶液和单酯双酯混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运用热力学方法研究计算蔗糖硬脂酸酯混合物体系的体相表面相分离系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蔗糖硬脂酸单酯和双酯的平均分离系数为13.24。  相似文献   

16.
以聚醚210(N-210)、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基本单体,用含有18个碳脂肪侧链的硬脂酸单甘油酯改性,合成了一种以十八碳脂肪链为疏水链段的水性聚氨酯。研究了硬脂酸单甘油酯用量对树脂外观、稳定性、耐水性、表面能的影响,以及硬脂酸单甘油酯的引入对水性聚氨酯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脂肪链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表面活性、热稳定性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7.
柠檬酸硬脂酸单甘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雁 《应用化工》2002,31(5):15-17
通过对柠檬酸硬脂酸单甘脂的合成研究 ,确定了以乙酸为催化剂兼溶剂 ,柠檬酸与硬脂酸单甘脂进行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路线。结果表明 ,在此工艺路线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柠檬酸与硬脂酸单甘脂的摩尔比为 2∶1,乙酸用量为 10 0 % (以硬脂酸单甘脂质量计 ) ,反应温度为 12 0℃ ,酯化反应时间 3h ,真空度为 0 9MPa。该产品可作为食品乳化剂 ,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正磷酸、对甲苯磺酸作混合催化剂,用正交实验对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在化妆品及洗涤用品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甘油单硬脂酸酯的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一种合成甘油单硬脂酸酯的新方法。甘油和硼酸以物质的量比为2∶1 反应生成硼酸双甘油酯(Ⅰ),Ⅰ与硬脂酸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得到产率为95 % 的双酯( Ⅱ) ,Ⅱ在稀盐酸中水解获得甘油单硬脂酸酯,产率为95% 。  相似文献   

20.
硬脂酸单乙醇酰胺的二步法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晓镭  李金旗  卿宁  孙根行 《精细化工》2000,17(4):191-193,210
以硬脂酸与乙醇胺为原料 ,采用二步法合成硬脂酸单乙醇酰胺的反应优化条件是 :硬脂酸与乙醇胺的总的物质的量比为 1∶1 1 ;第一步反应中 ,硬脂酸与乙醇胺的物质的量比控制在 1∶0 7,温度为 1 70℃ ,反应 4h ;第二步反应中 ,加入剩余的乙醇胺 ,温度为 1 0 0℃ ,催化剂KOH用量为 0 0 76mol mol硬脂酸 ,反应 4h。硬脂酸单乙醇酰胺的产率可达到 86 9% ,终产物的熔点为 88~ 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