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三标段,部分渠道挖深一般7~10m。渠坡岩性以黄土状中粉质壤土和重粉质壤土为主。上部7.5m深度范围内黄土状土一般具有中等湿陷性,影响渠坡稳定。用挤密灰土桩或土桩消除湿陷性,确保渠坡稳定。  相似文献   

2.
兰州阶地其地基土多为湿陷性黄土,建筑物地基处理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既经济又能缩短工期。从灰土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3.
李仪祉纪念馆单体地基为湿陷性黄土且局部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施工中针对其地质情况,没有采用大开挖而是因地制宜地采用了DDC工艺的2:8灰土桩、1.5t重锤夯实的方案克服了软基成孔缩颈、硬基难以成孔等问题,较好地处理了地基问题,确保了大跨度建筑物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杨彪 《中华建设》2012,(9):268-269
1.强夯法与灰土挤密桩法的概念及优势1.1强夯法的概念与优点强夯法指的是通过起重机械将大吨位的夯锤吊到高处自由下落,产生很强的冲击能,让湿陷性黄土中出现很大的应力和冲击波,将湿陷性黄土土体强力夯实,压缩黄土土中的孔隙,黄土土体的局部液化,降低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强度。强夯法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实质就是通过强夯产生的冲击动力荷载来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原有结构,改变土体孔隙的分布状态,让黄土的深层土体产生冲击变形。强夯法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工程建设时湿陷性黄土会产生地基湿陷变形问题,为避免发生突发性事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必须对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文章以甘肃省定西市内官调蓄水池地基处理为例进行分析,对原土翻夯、素土挤密桩和与灰土挤密桩法3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内官调蓄水池地基处理中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在3种方案中最优。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建设实践,阐述了金沙滩水库建设中防渗处理采用全库盆铺筑复合土工膜,并对坝基进行素土挤密桩加固处理的措施,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法并指出施工要点,提出了金沙滩水库防渗处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经验,为平原水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灰土挤密桩地基是由回填夯实的灰土桩(按一定比例配制)和桩间挤密土共同组成并承担上部荷载的一种人工"复合地基"。通过地基处理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改善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变形模量,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文中通过对禹门口提水工程一级泵站出水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论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地区渠道基础处理及防渗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实践证明,对于湿陷性黄土渠道,基础处理不当,会造成渠道湿陷破坏。渠道湿陷性处理应根据实际条件及湿陷特性分段进行。预浸水法需要预留的浸水时间长、耗水量大,对于工期要求紧或缺水地区应谨慎使用;先试水后运行法不仅浪费水,而且试水运行安全不易保证,不宜采用;灰土或水泥土垫层法、原土翻夯法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渠道湿陷性基础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湿陷性较强的自重湿陷性渠道基础。对于Ⅱ~Ⅳ级自重湿陷性渠道基础,应进行湿陷性处理,并设置板膜结构防渗;对于Ⅰ~Ⅱ级非自重湿陷性渠道基础,可视情况进行简单处理或不处理,设置板膜结构防渗。  相似文献   

10.
吴丰 《陕西水利》2022,(10):153-155+159
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黄土坝基,分别在原状土和复合地基上进行现场浸水试验,评价灰土挤密桩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效果。通过浸水条件和非浸水条件下的现场载荷试验,探究浸水前后灰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经灰土挤密桩处理过后,有效消除了该坝基黄土的湿陷性,且浸水前后,灰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化较小,而沉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