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溶剂脱沥青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渣油深加工技术,溶剂脱沥青过程发展的关键是合理利用脱油沥青。脱油沥青生产道路沥青是合理利用脱油沥青的技术方案之一,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国内多数渣油通过溶剂脱沥青可以生产出合格的道路沥青。如通过控制适宜的脱沥青油收率,孤岛、二连等渣油的脱油沥青可以达到合格道路沥青的要求。通过在渣油中掺兑一定比例的催化油浆后溶剂脱沥青,可以使一些渣油的脱油沥青生产的道路沥青的质量大为改善,如大港渣油、二连渣油等。此外,通过在渣油中掺兑催化油浆后溶剂脱沥青还可以从一些不可能生产道路沥青的高含蜡渣油中生产出合格的道路沥青,如南阳高含蜡渣油。渣油溶剂脱沥青技术作为改善道路沥青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还可望在国内高等级道路沥青质量提高( 如降低蜡含量) 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渣油单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凝聚态沥青质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物理化学前身物和提高渣油热转化过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渣油的组成和物理/化学结构是影响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形成特性的最重要因素,但渣油的组成和结构特性对渣油热反应体系中三类第二液相形成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渣油体系物理结构的固有稳定性越高,物理第二液相越不容易形成;渣油体系中原生沥青质和原生胶质的分子反应能力越低,化学物理第二液相和化学第二液相也都越不容易形成。据此,可以比较或估量不同组成和结构的渣油热反应体系的生焦倾向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针状焦的应用极其广泛,主要应用在炭材料方面。针状焦的性质好坏取决于原料的组成,因此原料的性质对针状焦的合成有重要的影响。以FCC油浆与煤沥青为原料,经共炭化制备针状焦,考察了共炭化条件以及不同原料比例对针状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FCC油浆与煤沥青按适当比例和焦化条件共炭化之后的原料制备的针状焦具有发达的纤维结构、优异的双电层和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4.
对低温热解处理前后的痛州和大同煤制得的焦炭进行了各项指标的研究,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因含氧官能团的部分脱除,故对所得焦炭的性质产生影响。通过对兖州焦炭250℃低温热解处理和焦孔结构参数的测定得出其分形维数较原煤焦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荆门渣油及其氧化沥青,进行四组份分离后,测定了各组份的~1H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分子量和元素组成。将Brown-Ladner法与Haley法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对试验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参数能近似地反映渣油及其氧化沥青各组份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6.
对叔丁基苯甲醛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温煤沥青为基质沥青、对叔丁基苯甲醛为改性剂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减压蒸馏法分别在Ar气氛和减压环境下对中温煤沥青进行改性,并考察反应条件对沥青的软化点和残炭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沥青性能受改性剂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影响较大。在改性剂与煤沥青质量比为0.2、催化剂加入量为5%时,在反应温度为180℃以及20kPa×8h条件下,制得软化点高达151.5℃、残炭率为75%的优质沥青。  相似文献   

7.
催化裂化油浆在生产优质道路沥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催化裂化作为主要的重油加工技术在石油加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催化油浆的有效合理利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催化裂化油浆富含芳香分和胶质 ,结合这一性质特点 ,对催化油浆掺入渣油中通过溶剂脱沥青生产优质道路沥青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油浆和渣油本身的性质对脱油沥青性质有很大影响 ,渣油掺兑油浆后溶剂脱沥青可使脱油沥青的针入度提高 ,延度明显改善 ,达到改善脱油沥青性质的目的。选取 3种减压渣油和两种催化裂化油浆 ,在适宜的油浆掺兑比并控制一定的脱沥青油收率 ,可以获得优质道路沥青 ,同时还可以使道路沥青的蜡含量降低 ,生产合格的重交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液化性能较好的兖州煤、依兰煤和先锋煤以及汾西煤与催化裂化油浆的共处理过程,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对煤转化和产物分布影响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煤和催化裂化油浆单独加氢处理的结果,阐述了催化裂化油浆与各种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油浆与碳含量较高的兖州煤和汾西煤的匹配性好,共处理可促进煤的转化,轻质产物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而与碳含量较低、含氧官能团含量较高的依兰煤和先锋煤匹配性不好,不能提高煤的转化率,协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沙特减渣调配出的两种高等级道路沥青,在老化过程中正戊烷沥青质的变化及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的变化。并根据正戊烷沥青质的变化,进行了沥青老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参数,得出了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相吻合,初步揭示了沥青组成与其抗老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等级道路沥青老化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与AH-90相比AH-70沥青具有较高的反应活化能,反应速度常数较小,具有较低的老化速率和较好的抗老化性能。同时,老化过程中,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及延度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所得动力学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以炼钢厂煤焦油硬沥青和油田渣油为基材,添加废橡胶、塑料进行共混改性。制取煤焦渣油沥青的化学、物理处理方法、制作配方和工艺条件,阐明了产品的主要性能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沙特减渣调配出的两种高等级道路沥青,在老化过程中正戊烷沥青质的变化及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的变化。并根据正戊烷沥青质的变化,进行了沥青老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参数,得出了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相吻合,初步揭示了沥青组成与其抗老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等级道路沥青老化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与AH-90相比AH-70沥青具有较高的反应活化能,反应速度常数较小,具有较低的老化速率和较好的抗老化性能。同时,老化过程中,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及延度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所得动力学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FCC油浆与丙脱沥青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CC油浆和丙脱沥青为原料,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进行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研究。以全馏分油浆、大于400℃油浆、大于445℃油浆、丙脱沥青为因素,制定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经回归处理后,建立了调合组分与调合沥青物性的数学模型,定量地反映了调合组分对沥青物性的影响,确定了大于400℃油浆为与丙脱沥青调合的最佳组分。用FCC油浆作改性剂,既实现了油浆的有效利用,也改善了丙脱沥青的性质。将配方均匀设计应用于调合生产沥青,回归数学模型的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相吻合,以回归的数学模型为依据,调合生产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重交通道路沥青,可作为工业放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彩色沥青的路用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辽河沥青(AH-70)为基质沥青,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加入各种添加剂,调和剂和颜料,采用调和法制备出了符合GB/T15180-94的4种牌号重交通道路标准的彩色道路沥青。对其中的70#、90#两个牌号的彩色沥青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用粘度法对其抗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路用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两种彩色道路沥青针入度指数PI在-1.2~+1.0之间,具备良好的感温性能;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和粘弹区间(T800-T1.2)均相近或优于相应的沥青标准,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开裂性;70#彩色沥青老化指数低于90#彩色沥青,抗老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将10^#建筑沥青的原料由单一的羊三木低凝减压渣油拓展为高凝减压渣油和催化油浆。在实验室内,用大港混合高凝原油减压渣油、催化油浆和低凝减压渣油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在风量及氧化温度等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开展不同原料氧化生产10^#建筑沥青的研制工作,依据GB/494-85中10^#建筑沥青的标准,考察软化点、针入度和延伸度三顶主要指标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实验室的研究证明:(1)可以单独用高凝减压渣油氧化生成合格的10^#建筑沥青;(2)可以用低凝减压渣油参一定比例的催化油浆,生产出合格的10^#建筑沥青;(3)高凝关压渣油参催化油浆液能够生产10^#建筑沥青。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发展沿革,着重阐述了SBS 改性沥青的技术关键和生产工艺及设备。同时分析了我国道路沥青供求状况。针对我国原油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选取适合生产沥青的环烷基中间基原油作原料,通过炼厂富芳贫蜡组分调和改性生产高等级道路沥青是缓解我国道路沥青供求矛盾的切实有效途径。最后简要介绍了抚顺石油学院用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原油研制高等级道路沥青的研究工作。实验表明,研制出的各种牌号调和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三大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50092 - 96 重交通道路沥青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coal desulfurization by fungus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ungus can effectively remove inorganic and organic sulfur in coal, and main influences of desulfurization by fungus of pH value, temperature, coal slurry concentration and coal granularity were studied by orthodox experiment and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as follows: pH value 6, temperature 45 ℃, coal slurry concentration 10% and coal granularity 100 μm. Under above conditions, fungus car remove up to 44.96% total sulfur and 54. 87% inorganic sulfur within two days, and their desulfurization rates will increase along with time. Compared with sulfolobas, desulphurization by fungus is steady and more effective, and has advantage of high speed.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coal desulfurization by fungus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ungus can effectively remove inorganic and organic sulfur in coal, and main influences of desulfurization by fungus of pH value, temperature, coal slurry concentration and coal granularity were studied by orthodox experiment and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pH value 6, temperature 45 °C, coal slurry concentration 10% and coal granularity 100 μm. Under above conditions, fungus can remove up to 44.96% total sulfur and 54.87% inorganic sulfur within two days, and their desulfurization rates will increase along with time. Compared with sulfolobas, desulphurization by fungus is steady and more effective, and has advantage of high speed. Foundation item: Project(2002AA649220) supported by Hi-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e; project(1667) supported by the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8.
对中试溶剂脱沥青DOA采用中试胶质以及富含芳烃的FCC油浆进行改质,探讨了改质剂加入量对沥青性质的影响,制备出合格的60号甲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