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建议,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汶川、芦山等大地震震害经验表明:地震中建筑遭受的实际烈度经常远高于规范规定的设防烈度,这导致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虽然随着规范的改进和新的设防区划图的提出,我国建筑抗震的安全水准在不断提升,但是很多专家仍认为目前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储备偏低。因此,确定合理的地震作用对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基于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一系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地震动力放大系数、地震作用和荷载分项系数等参数的取值,对框架进行重设计,并对框架结构进行倒塌分析,研究地震作用设计参数调整对框架结构的设计控制指标、地震力、材料用量和抗震安全性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措施将使底层柱轴压比增大约8%;楼板和框架梁的钢筋用量提高约6%;对初始破坏始于底层的倒塌模式,调整措施能明显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但随着设防烈度提高,地震下抗倒塌能力的提高程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的区别,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受力特点及轴压比控制,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的区别,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受力特点及轴压比控制,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并提出建议,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框架结构中有砌体填充墙,填充墙将整个框架划分为不同的开间和不同的功能区,填充墙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在框架结构计算中,一般不考虑砌体填充墙的抗侧力作用,建模型时只建纯框架不建入填充墙,将墙体重量当做外荷载加到计算模型上,在抗震计算时,根据砌体填充墙的数量,对框架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使框架获得较大的地震剪力,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框架计算方法,基本上仍是纯框架计算法。  相似文献   

6.
大跨预应力结构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卫星  黄昌正 《工程力学》1998,(A02):99-103
大跨预应力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是预应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一个缩比为1:15,后张法施工,九层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整体模型结构,就其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跨预应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开裂性能,但分析中应当充分注意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的区别,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受力特点及轴压比控制,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并提出建议,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的区别,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受力特点及轴压比控制,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并提出建议,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的区别,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受力特点及轴压比控制,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并提出建议,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春阳  孙鹏  赵兴权 《工程力学》2022,39(5):210-223
该文提出一种消能限位型钢支撑以期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了5个钢支撑,设计参数为限位位移、限位块数量、钢芯截面尺寸及长度。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5个钢支撑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和刚度等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IDA分析评估了含钢支撑框架结构模型的抗地震倒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支撑构造合理,滞回性能稳定;增设限位块后可发挥限位作用,并可提供较大的附加刚度;限位块数量和截面尺寸以及其与支撑工作段连接面焊缝的刚度影响附加刚度的提升程度;该文提出的钢支撑各阶段刚度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可为钢支撑设计提供参考;设置含有限位块的消能限位型钢支撑结构的倒塌储备系数提高,有利于改善底层柔性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育人  李青宁 《工程力学》2000,1(A01):446-450
本文将框架结构的结点简化为弹性结点。推导了两端弹性联结杆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通过编制的程序分析比较了弹性结点对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说明该方法更能真实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为结构的动力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长细比、轴压比和含钢率为变化参数,设计10个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了其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基于试验实测数据基础,深入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强度、刚度、位移延性和耗能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破坏形态上,钢管再生混凝土柱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相似,均表现为底部钢管鼓曲、混凝土被压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饱满,其形状从梭形发展到弓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能满足现有抗震规范要求,在地震区推广应用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可行。随着长细比的减小,试件耗能系数减小,而其他抗震性能指标增加。除刚度随轴压比的减小而减小外,其他抗震性能指标对现有的设计参数变化范围并不敏感。试件壁厚优势在强度、弹性阶段刚度和破坏点耗能系数等方面表现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建立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几何初始缺陷、残余应力影响的有限元模型,对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偏心常轴压箱形钢柱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通过与相关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85个箱形构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常偏压箱形钢柱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腹板宽厚比是影响构件抗震性能的最主要因素,腹板宽厚比越大,构件的刚度、承载力退化越严重,延性越差。对于中等长细比的构件,当轴压比较小时,构件的抗震性能受整体失稳、局部屈曲和塑性变形的相互影响;但当轴压比较大时,整体失稳将起控制作用。柱顶弯矩使构件的骨架曲线发生平移,但柱顶弯矩对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回归出反复荷载作用下偏心常轴压箱形钢柱可承受的最大柱顶剪力和位移延性系数的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14.
某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以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得出各梁、柱截面尺寸及配筋布置;然后采用OpenSees程序对其中一榀框架建立二维模型,选择20条含明显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记录对该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同时选择20条典型远场地震记录以作对比分析。基于IDA分析的结果,从概率的角度对结构进行地震性能评估,得出结构在不同 参数及近场、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超越概率、地震危险性曲线及年平均超越概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性能评估有很大影响。近场地震由于其较高的速度脉冲,使得结构的超越概率、平均超越频率及年平均超越概率均大于远场地震。  相似文献   

15.
韩凌翔 《中国科技博览》2014,(25):310-311,313,336
本文通过运用sap2000有限元对比分析了5层框架结构的考虑楼板影响模型和不考虑楼板影响模型的抗震性能,重点研究其屈服机制。分析表明,考虑楼板的框架结构依然很难充分地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可为今后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了现行国内外主要抗震设计规范,对比了国内外主要抗震设计规范的场地类型划分的差异;考虑地震的重现期与结构的重要性系数等因素,对比分析了我国不同行业抗震规范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修正版在多遇地震(小震)、设防烈度地震(中震)和罕遇地震(大震)下各规范反应谱平台取值以及反应谱曲线本身。研究表明我国高铁大跨桥梁在小震的设计取值偏高,中震取值与国内其它规范相当,而大震的取值则偏低。我国高铁大跨桥梁的设计地震作用与欧洲规范Eurocode 8 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的小震(50年重现期)取值小于欧洲规范(90年重现期)、中震(475年重现期)取值也小于欧洲规范(475年重现期)的相应取值。与美国AASHTO规范和加州规范Caltrans(2013)对比研究表明,由于我国规范采用了1.5的重要性系数,小震取值(50年重现期)远高于美国规范的50年重现期的设计地震水平,而与其475年重现期地震水平相当;中震水平(475年重现期)的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略低于Caltrans(975年重现期),但是略高于AASHTO(1000年重现期),我国反应谱曲线与Caltrans大致相当,但是高于AASHTO;对于大震(2475年重现期),AASHTO(2475年重现期)的地震作用取值介于我国的7度 (0.1g) 设防与8度(0.2g)设防之间。总体来说,我国的高铁大跨桥梁的设计地震作用取值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7.
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冯强  林峰 《工程力学》2000,3(A03):236-241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采用四结点平面应力等参单元模拟上部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地基中通过设置底部透射边界和侧面捆绑边界以考虑结构一地基的相互作用。文中算例表明上述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合理的结构地震反应,可进一步用于地震时结构几何与非线性响应直至结构破坏时的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8.
19.
为研究钢支撑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加固效应,在实验室制作了2榀RC平面子框架试件,并对其中1榀框架通过钢支撑进行加固,采用pushdown加载方式研究钢支撑对RC框架破坏模式和抗倒塌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支撑可以提高峰值荷载超过122%,其承载能力随拉杆的断裂而突然下降;由于压杆在加载初期就发生严重的平面外屈曲破坏,故仅对试件的初始刚度有影响,对峰值荷载作用很小。为进一步量化拉杆与压杆的加固贡献,通过商用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精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采用角钢加固RC框架,压杆在加载初期容易发生平面外屈曲,对结构抗力影响不大,抗力提升主要由拉杆提供;通过拓展分析发现:采用防屈曲支撑加固可以显著提升压杆对结构抗力贡献,如压杆使用方钢管混凝土截面比L形截面峰值荷载提升超过42.8%。  相似文献   

20.
熊仲明  陈轩  王赟  熊威扬  张朝 《工程力学》2019,36(10):86-95
研究跨地裂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灾害控制措施,以一个跨越西安f4地裂缝的5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非一致性地震激励下跨地裂缝无支撑结构和不同布置形式的带支撑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对比,找出了跨地裂缝结构的薄弱位置,确定了合理的支撑布置方案,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缩尺比为1:15的跨地裂缝带支撑结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跨地裂缝带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该结构在不同地震激励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裂缝的存在增大了跨地裂缝结构的动力响应,且上盘对结构的影响大于下盘;该支撑布置提高了跨地裂缝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了结构在地裂缝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同时,支撑在结构破坏前发生屈服,其屈服变形不仅耗散了地震能量,降低了结构损伤,而且实现了多道抗震设防,使跨地裂缝结构得到了有效保护。该研究成果为跨越地裂缝结构灾害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