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以神火煤电公司新庄选煤厂的难沉降煤泥水为研究对象,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微型电泳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全面分析难沉降煤泥水的水质特性、矿物组成、粒度组成、表面电性等特性,得出导致煤泥水难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煤泥水中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泥化现象严重,颗粒粒度小,表面带有很强的负电荷,具有胶体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2):313-314
为改善煤泥水中细粒煤的沉降效果,在煤泥水中加入絮凝剂。通过煤泥水粒度组成及矿物组成分析,选择阳离子絮凝剂,并对沉降效果不太理想的煤泥水加入混凝剂。试验表明:根据煤泥水性质选择阳离子絮凝剂,有效强化了煤泥水沉降,对于沉降效果不太好的煤泥水添加混凝剂,促进极细颗粒煤泥沉降。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煤泥水处理都是选煤厂生产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煤泥水的理化性质入手,分析了影响煤泥水絮凝沉降的主要因素、机理,指出了提高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措施及注意事项,为煤泥水性质分析、处理给出了建议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了2种硬度条件下煤和高岭石组成的煤泥水中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包括范德华作用能、静电作用能与界面极化作用能与颗粒间距的势能曲线,并进行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质硬度为1.0 mmol/L时,煤颗粒之间、高岭石颗粒之间以及煤与高岭石颗粒之间都不凝聚而处于悬浮态;当水质硬度为10.0 mmol/L时,煤颗粒之间最易凝聚,其次是煤颗粒和高岭石颗粒凝聚,剩余的高岭石颗粒始终不凝聚而分散悬浮于水中.  相似文献   

5.
 摘要:结合选煤厂煤泥水的沉降设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颗粒的沉降时间为63s。进行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煤泥水的沉降时间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时间为60s是合理的,沉降时间过长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难沉降煤泥水的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难沉降煤泥水的自由沉降、絮凝沉降、凝聚沉降和混凝沉降试验研究以及不同种类絮凝剂、凝聚剂的对比,得出以明矾作为凝聚剂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混凝沉降,并且先加入凝聚剂搅拌混合30 s后再加入絮凝剂的沉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煤泥水为研究对象,以分子量不小于300万的聚丙烯酰胺(阴离子)为单一絮凝剂,以沉降试验为主要研究方法,将干煤泥配置成质量浓度为33 g/L的煤泥水,加入等量的0.2%絮凝剂,通过测定沉积层高度和上清液浊度,判断不同pH值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在添加等量絮凝剂的条件下,碱性条件下比酸性条件下的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好。通过测定上清液的浊度值,当煤泥水pH=8.5时,浊度值最小。  相似文献   

8.
根据所选煤泥水的特性,实验研究了不同p H值、3种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不同的搅拌速度及不同的搅拌时间下的煤泥水沉降效果。3种絮凝剂沉降实验的对比确定了PHP最适宜作为处理该煤泥水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凝聚剂对煤泥水絮凝沉降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军辉  张宗华  张昱 《煤》2007,16(1):4-8
用一种新有机凝聚剂(3268)与其它絮凝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对山西某选煤厂浮选尾煤煤泥水进行了选择性絮凝沉降试验,从沉降速度和透光度的分析结果得出了该有机凝聚剂与其它絮凝剂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是很理想的。尤其是7#药剂(HP-150)与该凝聚剂混合的作用效果最为理想,最后得出了该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所需药剂的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明青  刘炯天  王永田 《煤炭学报》2008,33(9):1058-1062
利用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了2种硬度条件下煤和高岭石组成的煤泥水中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包括范德华作用能、静电作用能与界面极化作用能与颗粒间距的势能曲线,并进行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质硬度为1.0 mmol/L时,煤颗粒之间、高岭石颗粒之间以及煤与高岭石颗粒之间都不凝聚而处于悬浮态;当水质硬度为10.0 mmol/L时,煤颗粒之间最易凝聚,其次是煤颗粒和高岭石颗粒凝聚,剩余的高岭石颗粒始终不凝聚而分散悬浮于水中.  相似文献   

11.
高灰细泥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选煤厂煤泥水难处理的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和筛分试验对该煤泥水进行了性质分析,并通过沉降试验对其絮凝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煤泥水性质和药剂添加对沉降特性的影响机制,为工业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该煤泥水浓度高,粒度细,粘土矿物含量高,负电性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难沉降性。需采用先加凝聚剂后加絮凝剂的混凝沉降,凝聚剂和絮凝剂的用量需要实验确定,生产实践中可以考虑两段浓缩,以降低溢流水浓度及节约药剂。  相似文献   

12.
Not onl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xtended DLVO has been expounded, but also all kinds of Interaction energies between fine particles in coal slurry suspension have been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Coal is a natural hydrophobic mineral, and the hydrophobic attractive power between coal surfaces is a decisive factor to the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 in hydrophobic suspension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nded DLVO theory can explain successfully the coagulation or dispersion of fine particle coal.  相似文献   

13.
磁化煤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10 0 0~ 3 0 0 0Gs下 ,选用北宿煤对水煤浆粘度影响进行了正高试验。在 0~ 40 0 0Gs磁场强度范围内 ,考查强磁场磁化淮南、华亭和北宿煤对制浆粘度和流动性的影响 ,指出强磁场强度对水煤浆的流动性影响较大。实验证明 ,不同的煤种要选择不同的磁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4种低变质度煤与淮南煤、淮化的旧气化系统废料无烟煤末、焦粉进行了配制浆研究,不同煤配煤制浆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添加剂对配煤制浆同样具有选择性。利用配煤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淮南煤的灰熔融性温度。  相似文献   

15.
对晋城矿区煤泥水处理系统原则工艺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城矿区煤泥水难处理的问题 ,从微观角度 ,在煤泥粒度组成、矿物成份组成、水质特征三方面 ,论述了煤泥水系统的基本特性 ,并从机理上分析了煤泥水内部颗粒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了晋城矿区煤泥水系统处理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水煤浆过滤装置的系列化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水煤浆过滤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过滤器的计算原则 ,并设计了各种容量低流阻水煤浆在线增压式过滤器和低压滤浆器 ,对已投入工业性应用的过滤器进行了煤浆特性、粘度、过滤量等对过滤阻力损失的影响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过滤装置有流动阻力低、过滤流量大的优点 ,过滤阻力损失小于 0 0 1MPa ,系统操作方便 ,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全尾砂沉降特性决定其在深锥浓密机中的浓密效率,进而影响充填料浆制备及采场充填效率。为保证沙溪铜矿大规模开采的采场充填效率、提升充填料浆连续稳定制备能力,拟对矿山极细全尾砂深锥浓密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为此开展了矿山全尾砂自然沉降和絮凝沉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全尾砂自然沉降速率无法满足充填生产需要,需添加絮凝剂加速尾砂沉降;考虑絮凝沉降效果及絮凝剂成本,优选天润P-6型絮凝剂更适合本矿山全尾砂;增加絮凝剂的添加量,能有效提高深锥浓密机中全尾砂沉降速率,但同时会显著降低浓密机底流浓度;综合深锥浓密机中的全尾砂浓密效率及底流浓度,优化确定在15%入料浓度下的絮凝剂添加量为30g/t。可为同类矿山新建深锥浓密机沉降参数管控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针管-环状电极配置的射流荷电雾化系统对水煤浆荷电射流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试荷电射流的分叉点位置、分叉射流的张角以及射流雾化滴径大小,探讨和分析了雾化操作参数和黏度特性对水煤浆荷电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荷电射流处于不同的不稳定性模式下,雾滴直径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通过荷电显著提高水煤浆射流的雾化质量;荷电射流表现出的不稳定模式与低黏度流体有所不同,黏度对水煤浆荷电射流的不稳定性影响显著;雾滴直径分布在锥射流和多股震荡射流模式下分别呈现单峰及双峰两种典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煤泥水热解反应进行研究,选取吕家坨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了热解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将煤泥水的热解过程假设为三个主要阶段,建立物料衡算模型对假设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煤泥水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为:①20~300℃,煤泥水加热变成干煤泥、水和吸附气,属于脱水脱气的过程;②300~550℃,主要是由干煤泥转化为半焦和焦油的过程;③550~950℃,为半焦转化为焦炭和H2,CO2、CH4、C2H4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