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Design Patterns的大型工控软件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大型工控软件开发面临的各种难题,提出了基于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的工控软件设计的解决方案.在大型电力系统监控软件设计中,采用设计模式进行工控软件框架和工位的设计,实现了功能模块的松耦合关系,降低了代码的复杂度,从而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也加快了系统开发、调试的效率.论证了设计模式在工控软件设计中应用的潜力,提出了大型工控软件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领域的不同层次,通过领域分析,提出了基于多层复用的工控软件设计方法。首先,我们研究了工业控制系统的领域特点,从工控软件要解决的功能和算法入手,建立工控软件的标准构件库;再结合特定应用领域。提炼抽象出面向某领域的应用功能构件库;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某一应用领域的构架库,并以轧钢领域为例作简要说明。最后给出了基于多层复用的工控软件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工控软件设计中的复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贾宏宇  施仁 《信息与控制》1999,28(4):316-319
本文通过分析工控软件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采用软件复用技术是解决目前工控软件设计过程中效率低,重复劳动多,软件灵活性差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工控软件设计体系——部件化结构,作为工控软件设计过程中复用技术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贾宏宇  施仁 《信息与控制》1999,28(4):316-320
本文通过分析工控软件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指出采用软件复用技术是解决目前工控软件设计过程中效率低,重复劳动多,软件灵活性 差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工控软件设计体系——部件化结构,作为工控软 件设计过程中复用技术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领域的不同层次,通过领域分析,提出了基于多层复用的工控软件设计方法。首先,我们研究了工业控制系统的领域特点,从工控软件要解决的功能和算法入手,建立工控软件的标准构件库;再结合特定应用领域,提炼抽象出面向某领域的应用功能构件库;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某一应用领域的构架库,并以轧钢领域为例作简要说明。最后给出了基于多层复用的工控软件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OPC的工控软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作者从事工控软件和DCS的设计经验,介绍了一条工控软件设计的新思路-OPC标准及其在工控软件设计中的巨大优势,并给出了具体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作者从事工控软件和DCS的设计经验。介绍了一条工控软件设计的新思路——OPC标准及其在工控软件设计中的巨大优势,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基于构件/构架复用技术的工控软件设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介绍了软件工程领域中崭新的构件/构架复用技术,通过分析工控软件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明了作为特定应用领域,采用构件/构架复用技术对工控软件设计的巨大推动作用。文章对采用构件/构架复用技术进行工控软件设计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工控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工控系统的特性,提出采用状态机的思想进行工控软件设计.详细论述了高速状态机的错步问题以及控制层中状态机的状态划分问题.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给出了基于状态机的实现方法.实验表明,采用状态机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准确描述受控对象的行为,软件的健壮性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工控网络智能化管理,研究工控网络中设备类型的自动识别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流量分类的设备类型识别方法,综合报文首部特征以及有效载荷隐含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报文首部字段中工控网络流量分类的关键特征;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流量有效载荷的隐含特征;两种特征融合完成流量分类,基于流量分类结果实现设备类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方法训练的模型可高效完成设备流量分类,准确识别工控设备类型。  相似文献   

11.
装饰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设计用两种语言说话的话,设计中的实用性功能是设计天秤上的一个砝码,而装饰就是设计天秤上的另一个砝码,它起着美化设计,甚至美化生活的作用。装饰之所以在设计中长盛不衰,一是因为其功能,二是因为它独立的成系统的语汇。  相似文献   

12.
尽管计算机的图形图像设计与其他的设计行业有着分科与分类上的不同,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应用层面越来越高,各种类别的设计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共通语言,所以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二者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就针对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个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的协同演化模型,并给出相应的协同演化算法.利用基坑支护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提供了问题空间与外空间不断演化的协同机制,实现了基坑支护方案和细部结构的协同优化设计.通过一个简化的基坑支护参数优化问题——“锚杆 排桩”支护体系的应用实例,说明文中的模型和算法对于基坑支护工程的优化设计是有效且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射内存网络的实时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测试系统中,怎样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的同步以及测量的实时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反射内存网络因为内在的延迟确定、延迟时间短、支持跨平台等特点在实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种基于反射内存网络的实时测试系统设计方案被提出,该设计利用MPC8270将通用PMC反射内存卡的数据转换为VXI总线格式数据;该设计还可以使反射内存数据转换为任意格式数据,有很强的通用性;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案设计达到了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如何从有限元分析数据中提取设计知识的方法。对某个设计问题,依据设计变量的不同取值构建正交试验表;对正交试验表中每一种试验方案的变量取值采用Pro/E建立设计问题的实体模型;该实体模型经ADAMS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后获得满足工作要求的设计参数;依据该设计参数在ANSYS应力分析中获得设计问题的不同特征数据;并以该特征数据以及问题的相关计算数据构成新的二维表;采用粗糙集理论对二维表数据进行知识抽取。以锚杆钻机动力头设计的ANSYS分析数据抽取知识加以验证,验证结果获得了动力头设计的3条指导性强关联规则(知识),从而证明该知识获取方法是正确有效的,该方法对其他工程分析软件抽取设计知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设计接受和设计创作是设计的开始和结束,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是整个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产品创意设计和色彩创意设计方面阐述了设计接受对儿童服装设计方面的影响,以及设计接受对童装设计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引起童装设计师对设计接受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设计管理对设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着设计创新论述了作为设计管理者在设计创新这一过程中所要做的各项工作,如制定设计创新策略,设计创新前期的调查,建立创新的工作环境.有效的管理设计师等.由此说明了设计管理对设计创新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面向装配设计(DFA)技术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DFA中多Agent协同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对设计Agent的概念、结构及设计过程进行了描述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多Agent协同设计过程和表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面向DFA的多Agent协同原型设计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交试验及其在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正交试验入手,介绍了软件测试中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技术,给出正交测试用例设计的适用范围;针对工程实践中某些正交表难以构造的问题,提出利用常用正交表的裁减方法来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任务;最后,将正交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与其它测试用例设计技术相结合完成了某通信仿真模块的测试用例设计.  相似文献   

20.
Represent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their us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design. In various ways, designers need to externalize design proposals and present them to other designers, users, or managers.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understanding design representations and the work they do in design.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concepts coming out of studies of scientific and other work practices an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s from desig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The article presents alternatives to the ideas that design representations are mappings of present or future work situation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It suggests that representations are primarily containers of ideas and that representation is situated at the same time as representations are crossing boundaries between various design and use activities. As such, representations should be carriers of their own contexts regarding use and design.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abstraction, elevating the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situation, is not the only way to do this, and it proposes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