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径流持续减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源区重要控制站唐乃亥水文站径流的补给来源、空间分布和年季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唐乃亥站天然来水量持续减少的原因,对黄河上游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对黄河源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不均,以正常偏枯为主,多年平均后汛期径流量占汛期径流量的29.1%;2)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日平均流量在1 000 m3/s以上的径流量平均为8.96亿m3,年际变化极大,以1 000 m3/s发电流量运用,龙羊峡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的保证率仅为10%,多数年份汛期结束后水位无法达到正常蓄水位2 600 m。建议根据后期来水,适时调整进入后汛期的时机,优化和调整龙羊峡水库年度调度方案,为高效合理利用黄河源区后汛期水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馈Elman网络对黄河唐乃亥及玛曲两站1959~2003年年降水量及径流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反馈神经网络的黄河源区枯季径流预报模型.利用matlab7神经网络工具箱对黄河源区唐乃亥站枯季径流量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NN(7,7,15,7)模型预报结果精度高,容错能力强,是枯季径流预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黄河源区15个地面站点日降水数据、唐乃亥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1961—2020年汛期降水和径流的周期规律、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近60 a汛期降水、径流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且不同时间尺度汛期降水、径流丰枯变化趋势均不同;2)汛期降水、径流序列均具有63 a左右、35 a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主周期,两个时间尺度下的平均周期分别为41、25 a左右,汛期降水、汛期径流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3)在63 a特征时间尺度可预测2020年之后未来5~10 a内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径流整体均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密玲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11):885-887
青海境内黄河梯级电站分布在唐乃亥水文站和循化水文站之间,利用实测和还原后的径流资料,定量分析了青海境内已建梯级电站对黄河年径流的影响。受到龙羊峡等水库调节影响,径流年际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将汛期(7~10月)22.6%的水量经调节转移到11月~12月和次年1~5月,并具有多年调节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黄河源区年径流预测精度以及了解黄河源区降雨、径流、泥沙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实测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作为研究数据,采用协整理论分析方法,分别建立降雨—径流、径流—泥沙两变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降雨—径流—泥沙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研究区年径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两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模型解释性更强,更能定量表现黄河源区径流量—降雨量—输沙量之间的关系;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83%,可以用于黄河源区年径流预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CEEMDAN-ARMA模型的年径流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预测河川径流,提高年径流的预测精度,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16年的实测年径流量为研究数据,采用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相结合的方法,建立CEEMDAN-ARMA组合模型,并将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单一的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模...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121972km^2,占黄河流域面积75.2万km^2的16.2%,多年平均径流量200亿m3(1956-2002年),占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m3的34.5%,因此该区域被称为黄河的水塔,也是黄河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产汇流区,其降水径流特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对黄河水资源状况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黄河源区降水径流时空变化分析,初步揭示该区域降水径流变化特性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河源区唐乃亥及玛曲两个水文站1961—2008年的逐日径流数据,利用IHA软件,从河流水文指标、环境流组成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分析了黄河源区水文情势和环境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受干扰后,唐乃亥及玛曲站分别有17、14个水文指标发生了中度改变,分别占指标总数的53.1%、43.8%;(2)两站环境流中大洪水事件逐渐消失,流量结构组成趋于单一化,并逐步向以高流量脉冲及枯水流量事件为主发展;(3)受干扰后黄河源区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两站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均减少到10。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河源区不同时期、不同区间水沙变化特征,以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4个水文站的长系列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将黄河源区划分为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4个区间,相邻两个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之差即为区间产流产沙量.使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确定黄河源区水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河唐乃亥以上流域枯季径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研制适合于黄河唐乃亥以上流域的枯水期(11月~次年4月)长期径流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黄河上游地区未来径流演变趋势进行预测预报,给水量调度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源区水沙特性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区控制站唐乃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0亿m^3,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580亿m^3的35.2%,占青海境内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的91.0%。唐乃亥以上不仅是黄河河源区,也是黄河水量的主要供给地和水源涵养区之一。利用黄河源区干流主要测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站)建站至2002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初步分析了唐乃亥站水沙特性及来源。  相似文献   

13.
黄河源区控制站唐乃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2 0 0亿m3 ,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 5 80亿m3 的 34 5 % ,占青海境内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的 91 0 %。唐乃亥以上不仅是黄河河源区 ,也是黄河水量的主要供给地和水源涵养区之一。利用黄河源区干流主要测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站自建站至 2 0 0 2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 ,初步分析了黄河源区水沙特征、组成及来源。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4,(7):29-31
为了解决生命旋回模型无法反映径流序列随机性的问题,将生命旋回模型与Markov链模型结合,建立了生命旋回-Markov链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用生命旋回模型模拟预测径流量序列的趋势项,用Markov链模型对径流残差序列进行修正。应用该方法对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的径流量预测结果表明:汛期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8.07%,但是有些月份误差较大;枯期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26%。  相似文献   

15.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斯波曼秩次相关法分析了黄河源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径流变化情况,并从降水、气温、下垫面等影响因素探讨了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的径流年际变化从6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年内变化来看,唐乃亥站的汛期和非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也具有阶段性变化,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直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一直增大。②过去40多a来,玛多站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玛曲站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降水年内变化来看,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减少趋势,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因此,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90年代小雨多、降雨历时长是导致径流减少的另一个原因。③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特别是90年代径流量的偏小和气温的直接关系不大。④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并不是引起径流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黄河上游玛曲-唐乃亥站流域降雨及洪水特性,筛选玛曲站和唐乃亥站1998-2014年共9场洪水资料,玛曲、军功、玛沁、河南、唐乃亥5站的时段雨量资料,以及军功水文站蒸发资料,利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各站所占面积权重,运用新安江模型建立洪水预报方案。结果表明:次洪率定所得参数对检验期洪水模拟效果良好,率定参数适合该流域洪水预报;检验期洪水确定性系数均在0.9以上且合格率达到100%,故新安江模型可以作为唐乃亥站降雨径流预报的一个可靠手段,预报结果可用于正式预报。  相似文献   

17.
径流变化归因是理解水文循环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传统的Budyko框架多着眼于2个时段的比较,缺乏对影响因素累积影响的刻画。以黄河源区重点水文站点为例,基于时变参数的Budyko框架深入分析了1960—2016年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源区径流变化的累积影响,揭示了径流演变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吉迈站年径流无显著变化,玛曲和唐乃亥年径流显著减少。气候变化对3个站点控制流域径流的影响存在时间波动,气候变化在1973—1990、2004年之后增加了径流,而1991—2003年减少了径流,其累积影响值在1990年附近达到最大(15 mm以上),在2003年达到最小(3个站点分别为-10.85、-20.91、-21.66 mm);除吉迈站部分时段外土地利用变化均减少了径流,对3个站点的最终累积影响值分别为-9.17、-32.09、-31.65 mm。气候变化对吉迈站径流变化起了重要作用,而土地利用变化对玛曲和唐乃亥站的累积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气候资料, 统计分析了近 50年气候变化特点并以其与唐乃亥站径流关系为依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唐乃亥站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径流呈现以枯水期占优势的丰、枯水交替变化规律,其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约在18 a;1920~1998年的年径流量呈现弱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进入一个丰水段;该区年均径流量为617 m3/s,主要集中在6~10月份;月均径流、降水和气温在变换趋势和影响月份上具有高相关性;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研究区气温处于波动上升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径流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刻画黄河源区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过程,通过唐乃亥水文站SRI、源区SPI及3种小波分析方法揭示了1968—2020年黄河源区气象和水文干旱之间的周期性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是唐乃亥水文站最适宜的流量分布函数;以Gamma分布和广义极值分布分别作为降水和流量的分布函数,基于距离平方倒数法计算出SPI-9和SRI-1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8;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表明SPI-9和SRI-1具有相同的周期特征,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表明SPI-9和SRI-1在不同周期尺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黄河源区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播时间为9月,SPI-9序列可用于水文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20.
黄河源水沙变化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河源4个水文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和唐乃亥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10个代表性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源区近56年来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探讨水沙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水文站1955-1990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唐乃亥站1991-2011年的年径流和年输沙量相对于1956-1990年分别减少15.9%和28.5%。除河南和同德之外,其他8个气象站1953-2011年的气温呈现持续明显上升的趋势,上升线性速率为0.31~0.41℃/(10a)。黄河源区气温升高具有一致性趋势,但降水量变化没有一致性规律。降雨量与气温的关系在1953-1990年较弱,1991-2011年这种相关关系逐步增强。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与气温升高的关系是气温降低或升高对应于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