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RCS-900系列高压输电线路光纤保护在安徽220kV电网中得到大量应用,在投运之前,光纤保护的通道联调已成为保护单装置调试、保护整组试验以外的另一项重要调试项目。结合现场调试实际,根据保护原理,从继电保护方面介绍了RCS-900系列允许式光纤线路纵联保护投运前通道联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RCS-900系列高压输电线路光纤保护在安徽220 kV电网中得到大量应用,在投运之前,光纤保护的通道联调已成为保护单装置调试、保护整组试验以外的另一项重要调试项目.结合现场调试实际,根据保护原理,从继电保护方面介绍了RCS-900系列允许式光纤线路纵联保护投运前通道联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是高压线路主保护的发展趋势.阐述不同保护通道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的保护配置及应用原则、同步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在系统中经常使用的P544、REL561、RCS-931A、PSL-603G、CSC-103A光纤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为例,讲述装置的内部设置、光功率衰耗允许范围以及通道告警处理一般方法等通道方面相关问题,以供调试和缺陷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保护专业人员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匮乏,直接影响输电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正确投入。通过对保护装置光纤的连接、使用方法,专用光纤通道、复用光纤通道的检查及联调步骤详细说明,并对RCS-931系列保护光纤通道检查的具体方法进行描述,以消除以往光纤线路保护通道检查不到位,保护投运前联调方式、方法不正确影响线路正常加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光纤保护通道检查与联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保护专业人员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匮乏,直接影响输电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正确投入.通过对保护装置光纤的连接、使用方法,专用光纤通道、复用光纤通道的检查及联调步骤详细说明,并对RCS-931系列保护光纤通道检查的具体方法进行描述,以消除以往光纤线路保护通道检查不到位,保护投运前联调方式、方法不正确影响线路正常加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有关通道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是高压线路主保护的发展趋势。阐述不同保护通道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的保护配置及应用原则、同步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在系统中经常使用的P544、REL561、RCS-931A、PSL-603G、CSC-103A光纤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为例,讲述装置的内部设置、光功率衰耗允许范围以及通道告警处理一般方法等通道方面相关问题,以供调试和缺陷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RCS-931型线路保护装置为例,通过分析光纤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归纳出光纤通道联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220kV高压线路保护现采用国电南瑞继保公司的LFP-900系列(LFP-901,LFP-902)和RCS-900系列(RCS-901,RCS-902)保护装置,主保护中的通讯装置采用宏图高科厂生产的GSF-6A型高频收发讯机,其通道媒质是输电线,因此通道受环境影响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公司经过技术论证对LFP-901型保护屏高频通道进行了改造,更换高频收发讯机,采用国电南瑞继保公司生产的FOX~40F型光纤通信接口装置。对保护改造的设计、改造方案、装置原理分析及保护调试等全过程,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志钊  陈泗贞 《广东电力》2007,20(12):66-68
对两起人为误操作及误动引起的RCS-931A型光纤差动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事故进行了分析,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运行人员和继电保护人员对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理解不深。针对光纤差动保护的运行、调试规程尚未出台的情况,通过总结经验和分析RCS-931A型光纤差动保护装置的特点,提出了该装置的调试方法,包括开放条件、闭锁条件以及在特殊试验条件下的反应,并指出调试及运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李茗  童敏 《湖北电力》2009,33(2):32-33
介绍了500kV线路保护RCS-931AMM装置的一次光纤通道异常问题的现象和处理过程,对光纤通道异常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输电通道与受端电网大量的无功功率交换将对受端电网的无功电压调节带来困难,造成受端电网无功电压支撑能力减弱,对受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高压输电线路模型,分析了超高压输电通道与受端电网之间的无功交换量和电压水平、有功功率潮流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评价指标“边界电压(boundary of voltage, BV)”及“边界功率(boundary of power, BP)”以量化评估受端电网的无功电压支撑能力,对电网大方式运行时提升BV、BP的几种措施进行了仿真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较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上海崇明电网动态无功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建枫  陈岗 《供用电》2009,26(4):81-83
随着上海崇明电网受电比率的不断增加,有必要选择合理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来提高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介绍了崇明电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引起电网电压稳定性问题的原因,通过对两种无功补偿装置性能的比较,研究了崇明电网的动态无功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3.
220 kV分区电网的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20 kV分区电网短路电流控制的角度,在深入分析500 kV系统和地区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的基础上,以提高分区电网的受电能力为目标,探讨了以一个500 kV变电站带一片的220 kV分区电网的变压器配置原则及其与地区电源配置的关系,研究结论对合理利用500 kV站址资源,控制分区电网短路电流,提高分区电网的受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西北送电端和东部受电端的电力市场,指出西北电力开发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西北电源和电网开发规划,给出西北电力东送的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于调峰形势的联络线受电模型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调峰形势的联络线受电优化模型。该模型根据负荷预测数据,采用分时电价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电网内机组的发电、联络线受电和调峰能力三者的关系,在保证电网安全的条件下,得到了经济效益优化的受电曲线,从而改变了以往受电曲线由人工凭经验制定的状况,为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现代电工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是目前最有可能为便携式电器及植入式医疗器械、智能可穿戴技术,实时无线供电的一种最佳的电能柔性接入与传输手段。为了摆脱传统电源线的束缚,解决供电方式在空间与距离上的限制。以强耦合理论为基础制作了一套高度为20 cm、直径为60 cm、匝数为5.25的空心铜线发射及接收线圈,据此理论谐振频率为7.65 MHz,与实际测量值8 MHz偏差4.5%。通过8 MHz方波信号控制E类功率放大器栅极,在功放的漏极考虑了非线性电容和线性并联电容的非理想因素影响,并对外接电容值进行了优化以获得E类功放的最大效率。对功放的输出端进行阻抗匹配,达到最大功率发射。最后实现了发射线圈几何尺寸直径为60 cm的最大传输距离为6 m。由实验分析可知,本系统在传输距离上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鑫  彭卉 《中国电力》2011,44(11):9-13
以重庆电网2015年和2020年丰大方式数据为基础,针对大功率穿越重庆电网的特点,研究了准东—重庆1 000 kV特高压直流接入对重庆电网产生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正常负荷和高负荷方式下重庆电网在不同受电比例情况时系统的安全稳定情况.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适合重庆电网2015年和2020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受电比例,以及应加快特高压网架建设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电东送规模不断加大.广东受端电网自身的电源建设对电网稳定运行和提高接受外区电力能力尤为重要。为此,结合广东电网规划和外区送电情况.重点研究了“十一五”计划以后广东电网电源布局对接受外区电力能力影响。结论是广东规划的大型电源应根据外区送电落点及其采用的送电方案,进行合理布局.使潮流分布更为均匀。以利于提高接受外区电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考虑短路容量和静态电压稳定约束,文章提出了一种交流受端电网饱和负荷规模的量化评估方法。通过网络阻抗建立了短路容量、静态电压稳定极限和热稳定的联系,结合潮流和阻抗分布特性分析得出短路容量和静态电压稳定极限之间存在一定比例。根据实际受端电网环网大小和电网允许的最大短路容量得出输电通道最小阻抗,考虑实际电网环网潮流相对输电通道较低情况,将受端负荷整体结构解耦成单通道对接入点负荷供电模型,得出整个受端地区短路容量和热稳定约束下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解析公式,量化评估了受端电网饱和负荷规模。实际电网仿真验证了其准确性,可为电网分区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特高压交直流大容量输电对于保障受端电网供电可靠性意义重大。结合工程实践,研究了面向特高压受端电网的输电设备协调检修策略。以华中地区某特高压落点省级电网为例,分析并找出受端电网中与特高压输送功率存在强耦合关系的重要设备;依据设备检修引入的电网运行风险量化评估指标,提出了相关设备与特高压的检修协调原则及设备检修安排的优先顺序。提出的方法对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编制年度检修计划,保障特高压正常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