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张强 《光电子.激光》2009,(9):1208-1213
提出一种新颖的零空间判别投射(NDPE)的子空间人脸识别方法。基于局部保持映射(LPP)和非参数判别分析方法,NDPF能够同时编码人脸数据流形的几何和判别结构,并且通过在零空间中求解特征值来克服小样本尺寸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提出融合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NDPE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人脸识别方法在ORL、Yale和AR人脸数据库上均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小波局部特征结合LDA(线性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对图像分块,选取包含图像信息量多的区域进行小波变换并提取特征,将小波分解得到的低频部分利用LDA投影求得人脸识别特征,最后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类。在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小波局部特征结合LDA的方法可达到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局部切空间排列的流形学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部切空间排列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流形学习算法,其具备实现简单、全局最优等特点,但其难以有效处理稀疏采样或非均匀分布的高维观测数据。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L1范数的局部切空间估计方法,由于同时考虑了距离和结构因素,该方法得到的切空间较主成分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其次,在坐标排列步骤为了减小排列误差,设计了一种基于流形结构的加权坐标排列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基于人造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稀疏和非均匀分布的流形数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出了一种Gabor小波域的概率子空间人脸识别方法,简称GPSA方法。考虑到Gabor小波在人脸识别中的优势,首先给出了一种改进的人脸图像Gabor特征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Gabor特征的概率子空间模型,人脸识别按照概率匹配方式进行,从而有机集成了Gabor特征描述和基于类内、类间变化的概率子空间分析两者所提供的鉴别信息,增强了人脸识别系统的鲁棒性。在包括190人的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识别性能较现有的概率子空间分析方法有了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综合了双密度小波、双树小波和复数小波的优点,具有平移不变性以及良好的方向性,将其引入图像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取原始图像的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多的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将图像进行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然后在相应尺度上利用融合规则将变换系数融合,最后进行重构得到融合结果。采用多组具有不同特征的源图像进行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图像进行了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融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小波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K-L变换和近邻法判别的原理;然后以MATLAB R2009b为实验平台,分别利用类间散布矩阵和总体散布矩阵作为K-L变换的的产生矩阵,对ORL人脸库的400幅图片进行K-L变换,一部分作为训练样本,一部分作为待识别样本,训练样本以产生特征脸空间;接着计算出待识别图片在特征脸空间的坐标,采用平均近邻法进行人脸识别.最终的实验结果给出了基于两种产生矩阵的算法时间和正确识别率,实验证明采用K-L变换对人脸提取特征很有效,本文基于K-L变换和平均近邻判别法的人脸识别的方法正确率最高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7.
基于PCA算法和小波包变换的人脸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人脸识别领域,如何提取人脸特征和降低特征维数是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和主元分析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小波包具有能够保留图像的主体信息又保留不同方向细节信息的优点.算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变换,把人脸图像分解成不同尺度的低频和高频部分,提取最优基,再采用PCA方法进行人脸的识别.在ORL人脸数据库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具有较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从最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小波变换和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分块小波变换,并对各分块的高、低频分量进行组合处理,然后对小波系数特征应用2DPCA方法进行变换并将分块特征进行融合得到人脸鉴别特征,最后在ORL人脸库上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对该特征进行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具有较短的识别时间和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优于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DTCWT)的近似平移不变性和多方向选择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TCWT变换的SAR图像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对无噪声污染图像的复数小波系数的统计概率分布进行建模;然后利用此先验概率模型,采用最大后验概率方法从含噪小波系数中估计出无噪声污染的小波系数;最后经重构得到滤波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其他一些相干斑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四树复小波包变换(QCWPT)复数高斯尺度混合(CGSM)模型的图像去噪新方法。含噪图像经多尺度QCWPT被分解成一个低频复数逼近子图和若干高频复数方向细节子图。在大尺度下,可认为低频逼近子图为信号复系数予以保留;对各尺度复数方向子图按照对数熵代价函数确定最优复小波包基。把能很好刻画小波系数边缘分布形状和局部邻域强相关性的高斯尺度混合(GSM)模型扩展到复小波域,新的CGSM模型具有很好刻画图像幅值和相位信息的能力,并利用该模型对复系数进行贝叶斯最小均方(BLS)估计,从而实现去噪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峰值信噪比(PSNR)指标还是视觉效果,本文方法的去噪性能均好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CWT)、QCWPT和小波域GSM模型去噪,并且在有效去噪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图像边缘和细节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红外人脸成像具有对光照、人脸皮肤、表情、姿态等因素变化不敏感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因素对可见光人脸识别影响的不足。为了充分提取红外人的局部鉴别特征,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局部二元模式的快速红外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thermoVision A40型红外热像仪获分辨率为320240的红外人脸图像,并通过人脸检测和归一化方法提取大小为6080的标准红外人脸图像。其次,基于人脸图像的对称性,将红外人脸图像分块。通过局部二元模式直方图提取每一分块所包含的纹理模式特征。最后,采用Kruskal-Wallis(KW)特征选择算法,进一步抽取对识别有贡献的局部纹理特征用于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热红外人脸系统识别率明显优于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鉴别分析(LDA)的传统红外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达到98.6%的识别率。与此同时,提出的红外人脸识别系统识别速度也快于传统基于PCA和LDA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实时人脸识别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局部二值模式(LBP)、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S-LBP)和梯度方向直方图(HOG)的不足进行改进,该文提出中心对称局部平滑二值模式(CS-LSBP)和绝对梯度方向直方图(HOAG),并提出一种融合局部纹理特征和局部形状特征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CS-LSBP算子和HOAG算子分别提取人脸表情图像的局部纹理特征和局部形状特征,然后使用典型线性分析法(CCA)进行特征融合,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表情分类。在JAFFE人脸表情库和Cohn-Kanade(CK)人脸表情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特征提取方法能更加完整、精确地提取图像的细节信息,基于CCA的特征融合方法能充分发挥特征的表征能力,该文所提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洪新海  宋彦 《信号处理》2017,33(8):1073-1081
如何学习有效的人脸特征表达是人脸识别的关键性问题。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的人脸深度特征表达学习方法大多在人脸图像经过了有效检测和校正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优异的性能,而在复杂场景下其推广性和鲁棒性受到极大限制。对此,本文提出了结合CNN不同层信息的全变量建模人脸特征表达学习方法,将提取的人脸局部深度特征中所包含的差异信息按照子空间进行建模,有效聚合局部深度特征的同时得到人脸在低维子空间的特征表达(iVector)。在IJB-A(IARPA Janus Benchmark A)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深度特征表达相比,该方法学习得到的人脸iVector表达能够显著提升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脸识别中存在的光照不均匀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处理链技术,能达到很好的光照补偿效果。为了提高多姿态、多表情、多细节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率,设计了一种将最近邻分类器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分类算法(NN-SVM),基于该分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变换和NN-SVM的子空间人脸识别方法。在FERET和ORL两大人脸数据库中对所提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人脸识别中光照不均匀问题,大大的提高人脸识别率,而且相比其他现存的人脸识别方法,所设计的方法具有更好、更稳定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an efficient local appearance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Steerable Pyramid (S-P) wavelet transform is proposed for face recognition. Local information is extracted by computing the statistics of each sub-block obtained by dividing S-P sub-bands. The obtained local features of each sub-band are combined at the feature and decision level to enhance fac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usefulness of S-P as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for face recogni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compared with some related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s well a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and boosted LDA. Different multi-resolution transforms, wavelet (DWT), gabor, curvelet and contourlet, are also compared against the block-based S-P metho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ORL, Yale, Essex and FERET face databases convince u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class information, and obtains much higher recognition accuracies in real-world situations including changes in pose, expression and illumination.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吕江靖  程诚  周曦 《电视技术》2015,39(17):112-115
针对人脸图像因受表情、光照、角度等因素影响,导致人脸识别率较低的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词袋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并提取局部特征,其次利用训练样本的所有局部特征训练全局的混合高斯模型,然后以此为初始化训练单张图像的混合高斯模型,生成该图像全局特征向量,最后用PLDA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在LFW数据库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的识别率高于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证明了本方法具有更强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a novel topology preserving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TPNMF) method is proposed for face recognition. We derive the TPNMF model from original NMF algorithm by preserving local topology structure. The TPNMF is based on minimizing the constraint gradient distance in the high-dimensional space. Compared with L(2) distance, the gradient distance is able to reveal latent manifold structure of face patterns. By using TPNMF decomposition, the high-dimensional face space is transformed into a local topology preserving subspace for face recogn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PCA, LDA, and original NMF, which search only the Euclidean structure of face space, the proposed TPNMF finds an embedding that preserves local topology information, such as edges and textur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rivation given also validate the property of TPNMF.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ree different databases, containing more than 12,000 face images under varying in lighting, facial expression, and pos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PNMF approach provide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face patterns and achieves higher recognition rates than NMF.  相似文献   

18.
翟懿奎  甘俊英  徐颖 《信号处理》2012,28(11):1498-1504
伪装条件下的鲁棒人脸识别,目前在人脸识别领域被日益重视,并认为是难点问题之一. 本文采用非伪装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相位量化特征提取与仿生模式识别理论的伪装人脸识别算法. 该算法采用了局部相位量化方法进行对伪装模式下具有较好鲁棒性的相位统计特征提取,进而采用仿生神经元构建高维几何覆盖形体,有效利用了不同类别人脸特征的连续性,从而避免了伪装模式的干扰. 在AR数据库及采用警用面部复合软件设计建立的伪装数据库上的仿真实验均表明,与现有主流算法相比较而言,本文所提识别算法在伪装条件下取得了较高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一种应用于小样本人脸识别的2DLPP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PP是一种局部特征提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中,然而在人脸识别中会遭遇小样本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二维LPP算法,直接对图像矩阵进行特征提取,既解决了传统LPP算法的小样本问题,又加快了特征提取速度.YALE人脸库和Extended Yale B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2DPP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对光照、姿态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Singh  R. Vatsa  M. Noore  A. 《Electronics letters》2005,41(11):640-641
A novel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using single training face image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textural features extracted using the 2D log Gabor wavelet. These features are encoded into a binary pattern to form a face template which is used for match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colour FERET databas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higher than the local feature analysis (LFA) and correlation filter (CF) based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even when the number of training images is reduced to one. In comparison with recent single training image based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2D log Gabor wavelet based algorithm shows an improvement of more than 3% in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