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稳定,对煤种的适应性较好,但是,因其燃烧原理及结构特性,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启动燃油量多。某火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投产初期,冷态启动耗燃油达28t左右,通过对冷态启动优化操作的研究和试验,总结出节约燃油的操作方法,降低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启动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的特点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燃烧器的发展、类别.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或低负荷投油助燃所采用的床上启动燃烧器、风道燃烧器和床枪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某热电厂采用的鼓泡床和循环床煤泥锅炉的运行实践,分析了两种煤泥发电技术的经济差别,特别是鼓泡炉的埋管经常磨损引起的巨大损失以及需要外购石英砂床料带来的巨大费用,表明采用无埋管循环流化床煤泥锅炉则可减少损失134.8万元/年。  相似文献   

4.
笔者由于工作需要,最近就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现简介如下,并就这类锅炉的研制及运用谈一点看法。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技术,它是在第一代沸腾炉的基础上,为克服其飞灰含量高、燃烧效率低、埋管受热面磨损严重、脱硫剂的利用率低等缺点而开发的,因而也称作第二代沸腾炉。国家计委将35t/h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列入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济南锅炉厂、明水热电厂等单位共同承担。第一台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1987年安装在山东明水热电厂,1989年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设计准则和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纯燃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燃煤锅炉的差别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和设计准则。采用该设计准则设计的第1台75 t/h次高温次高压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已于2010年3月在浙江长广生物质电厂投入运行,运行结果表明,锅炉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环保节能新型发电设备,因其煤种适应范围广、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其数量和容量不断增加,但是循环流化床锅炉60%~70%的锅炉出力不足、排烟损失大,厂用电率高。本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运行调整、各辅机设备改造优化运行方面进行分析,来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  相似文献   

7.
复合床式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较高循环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采用设计经验成熟、运行稳定可靠、热效率高、电耗低的低循环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来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型化的新技术思想,并据此研制开发出复合床式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新技术。通过介绍和分析复合床式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原理及技术特点,展示新炉型所具有的锅炉主要部件的灵活布置方式,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型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低成本控制污染物排放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突出优势,但是实际运行中能否实现这一优势,取决于运行参数.在实际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研究分析了影响SO2和NOx排放的主导因素,验证了床温是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的关键.目前在已经运行的大多数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存在设计失误,使得床温普遍偏高,造成其污染排放偏高.严格控制床温低于890℃、合理控制石灰石粒度分布在150~300 μm、选择反应活性较高的石灰石,在一定的钙硫比下,对于含硫量1%左右的原煤,锅炉出口原始SO2排放基本可以满足<200 mg/Nm3;同时控制炉膛出口氧气含量低于2.5%,其原始NOx排放基本可以满足<200 mg/Nm3.因此,降低运行床温是已经投运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污染排放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改变床存量的燃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改变床存量的燃烧试验,在3220~7330 Pa床层压降变化范围内,测试了改变床存量对锅炉负荷能力、炉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以及实际燃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远低于常规床层压降的条件下,循环流化床锅炉仍能保持满负荷运行,而且燃烧得到改善;在适当控制燃料粒度的条件下,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床层压降运行不仅可行,还可以使锅炉整体运行性能得到优化,是锅炉设计和运行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外循环床锅炉分离器的发展及我们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形式决定了锅炉整体布置的形式和紧凑性,其性能对锅炉的燃烧效率、脱硫效果、石灰石的利用率、启动过程和0维修费用均有重要的影响。该文综述了国外循环床锅炉分离器的发展及华中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们在开发循环流化床锅炉时,始终注意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具有下列特点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内循环与空间循环;高床面热强度、高炉膛容积热强度与高温燃烬。这种三高双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在燃用劣质燃料和具有较高的热效率的前提下,大大减少锅炉体积,从而大幅度降低锅炉房和锅炉的造价。该型6t/h蒸汽炉和4.2MW热水炉分别由吉林市锅炉厂和榆树  相似文献   

12.
我中 《能源工程》1998,(1):17-20
循环流化床锅炉清洁、高效的优点,已逐渐为我国工业界所认识,至今已有200多台35t/h~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中小型电厂投入商业运行,还有00多台在安装或试运转,引进的220t/h与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已投入运行。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满足发电要求,并具有下列优点:(1)煤种适应性强,在煤种多变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2)负荷调节范围广,可达25%~100%,又可压火备用,适应调峰要求;(3)低温燃烧,又可床内脱硫,排烟中SO2、NOx浓度低,减轻大气污染;(4)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5)用手链条炉改造…  相似文献   

13.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韶钢热电厂是首次应用,对锅炉运行人员来说,正确、快速掌握点火启动与燃烧调整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对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与燃烧调整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汪洋 《能源工程》2004,(3):59-61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方式的独特性,简要总结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经验,对解决点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取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现场试验,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床压随一次风量、二次风量、给煤量及回料阀开度的阶跃响应和锅炉负荷的阶跃响应。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智能辨识,构建了床温、床压和锅炉负荷在不同工况下的阶跃响应模型。分析结果与前期学者仿真理论研究保持一致,并为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控制策略和不同负荷工况运行提供了优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引进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引进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另外,作者对引进循环流化床锅炉共同存在的床渣冷却器的选型和漏灰问题提出了看法,供锅炉用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燃烧器简述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一台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实例介绍了启动及低负荷投油稳燃所用的风道燃烧器,床上启动燃烧器和床枪三种启动燃烧器的特点及其一些其它实际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广东梅县发电厂5、6号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用无烟煤冷态启动时耗油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启动的特点,从如何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节油入手,提出锅炉在节约启动燃油方面所采取的调整措施,总结其中的经验,搞好机组的安全、经济启动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因流化床锅炉自身具有高效、发电率强、燃料灵活性、低污染排放等优点,所以大部分工厂均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进行工艺生产加工.本文主要围绕着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33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江西分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发成功,对哈锅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循环流化床锅炉之所以被称为“绿色锅炉”,是因为该锅炉可实现炉内高效廉价脱硫,一般脱硫率在90%以上,同时,炉内燃烧温度较低,氮化物生成明显降低,可有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具有极强的燃料适应性,许多锅炉不能燃烧的贫煤、煤泥、煤矸石等均能充分燃烧,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目前,燃煤发电带来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正符合当今社会的环保要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哈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自主研发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万、20万、30万千瓦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系列产品,为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应用”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和动态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双双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再一次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