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刘俊峰  王克明 《人民长江》1999,30(12):45-47,
长江水量丰富,年入海总量约9600亿m∧3,黄河流域水量贫乏。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宜昌站)达4000亿m ∧3,为黄河年径流量500亿m∧3的8倍。黄河和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其理论出力分别占分国总量的6%和39.6%,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四川,仅四川省的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0345.96万kW。约占全国30%,但是由于水资源季节不均衡性和地域条件造成的调节性能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四川水电的开发。黄河上游虽可建高坝水库,但由于不资源的匮乏,库容闲置,夏季勉强发电,枯期则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黄河断流状况,因此,实现两大水系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是涉及两大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仅从南北联网,以“电”代水,促进四川水电开发和缓解黄河断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黄河等江河联网调水与综合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联网调水方案,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增加北方水电比重,长江上游和汉江洪水可以向北分流,利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等。  相似文献   

3.
公伯峡水电站是黄河干流梯级开发的第四个电站,是黄河水电西电东送工程电源电站,文章主要论述了公伯峡水电站进水口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建设单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建设分公司及参建单位水电四局的共同努力,本标段施工工期比原定工期提前了1个多月,为确保电站2004年8月蓄水发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南北联网,以“电”代水,促进四川水电开发着眼,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资源的现状,谈及两大水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对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介绍了四川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应作的贡献。对南北联网工程的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发西北水电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北水电历史回顾与开发现状,总结了水电在西北电网中的重要作用巨大的综合社会效益,分析了电网缺电形势,需要转变观念,找出差距,加快步伐,形成黄河上游电站滚动,综合开发机制,展望了发展的光明前景,并就水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相似文献   

6.
大柳树水利枢纽是黄河上游唯一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大柳树枢纽电站在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应尽快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服务     
政策与法规专家建议对黄河上游黑山峡段开发应尽早决策并尽快启动《中国电业》“西北电力发展专家论坛”刊载了“黄河上游凸显水电优势”一文。该文在论述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特殊优势和加快开发的意义之后 ,提出开发黄河上游水电的目标计划是 :在公伯峡水电站正式开工的基础上 ,力争开工建设拉西瓦水电站 (6× 70万kW ) ,并尽快建设黑山峡水电站 ,2 0 0 8年实现西北华北联网 ,尽快打通西电东送第 3条通道。关于尽快建设黑山峡水电站问题 ,文中说 :黑山峡河段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理位置 ,黑山峡水电站将是担负发电、灌溉、防洪、防凌等综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黄河上游最大水电项目——拉西瓦水电站的正式立项建设,国家在黄河上游已建、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已达12座,总装机容量为12.35Gw,占黄河上游水电可开发容量的72%。其中装机容量GW以上的电站有5座。  相似文献   

9.
《四川水力发电》2012,(2):203-203
3月12日,中电联发布《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中电联在该报告中指出,应优先开发水电,实行大中小开发相结合,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中电联提出,应尽早开发完成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中上游及其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等7个水电基地,重点布局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等6个大型水电基地;重视境外水电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开发缅甸伊江上游水电基地。该报告分析说,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预计达到3亿千瓦左右,水电开发程度达到58%左右,其中东部和中部水电基本开发完毕,西部水电开发程度在48%左右。  相似文献   

10.
沛吉 《水力发电》2004,30(9):46-46
青海省乐都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李万寿在“黄河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文中,介绍了与黄河上游(青海境内)水能资源的有关情况如下:黄河上游(指青海境内,下同)流域面积181377km2(包括黄河在大转湾进入甘肃、四川境内面积),占黄河流域面积752000km2的23.8%。多年平均径流量291.4亿m3,占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m3的50.2%。黄河上游黄河干流峡谷众多,水流湍急,落差集中,水量充沛稳定,水利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已建电站效益巨大,是闻名的全国水电开发的黄金地段,国家列入重点开发的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根据最近完成的全国水力资源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洛河水沙、黄河小北干流淤积分布、两河水沙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道后北洛河水沙对黄渭洛河汇流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后,一般情况下对黄渭洛河汇流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特征的研究,在今后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河段游荡型河道,可以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改变边界条件,转化为比较稳定的限制性弯曲型河道.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齐璞 《中国水利》2001,(5):20-21
一、造成小水大灾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清水资源的优先开发,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投入运用,及上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的增加,黄河下游的问题更加突出。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汛期的最大蓄水量可达100亿m~3,使得汛期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小,含沙量增加,洪峰流量减小,洪水的造床作用减弱,河槽严重淤积并萎缩,平滩流量减小,二级悬河进一步发展,几乎年年出现长时间断流,防洪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淤积作用、冲刷侵蚀作用和渗流潜蚀,其中黄河下游的淤积作用是最主要的河流动力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地貌断面形态与输水输沙能力有较大关系;河势变化,尤其是河势突变对河流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渗流潜蚀作用降低和改变土体介质的力学强度和物理性状,可引发渗漏、沙沸、流土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和堤岸溃决险情。  相似文献   

19.
三峡下游长江荆江河段历来防洪形势严峻,特别是三峡建成后其河床演变和泥沙的变化更加复杂,因此以该河段为研究对象,用浑沌理论奇怪吸引子和自相似性原理就河流泥沙输移量、建模问题和河流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上荆江及其上游(来沙)泥沙输移的因素至少要有4个。解决了在建模中难予解决的问题以预测未来;定量地描述了荆江河段的稳定性。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各河段。浑沌理论突破了经典科学范畴,丰富了河流学,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黄河河道工程观测现状基础上,提出近阶段黄河河道工程观测开展的项目、观测技术及仪器配置,探索黄河工程观测规范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