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某潜水含水层中近河基坑非完整井涌水量的计算,探讨行标JGJ120-99规程附录五中计算公式F.0.2-F.0.2-4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大基坑涌水量的误差大小及产生的原因,并对此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以适于计算此类大基坑的涌水量。 相似文献
2.
3.
对含水层厚度不大的完整井,一般采用裘布依稳定流公式计算出水量;在大厚度含水层中,常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或含水层部分厚度能满足需水量要求而采用非完整井,非完整井出水量计算的经验、理论公式因边界条件的差别而异,在选用时较易出错。文章在裘布依、佛尔赫格依米尔、巴布什金的经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完整井出水量计算的等效完整井法。 相似文献
4.
5.
不同边界条件下非完整井抽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或者裘布衣假定不成立,或者计算太过复杂,现有的规范、手册等未给出这些条件下稳定流抽水试验渗透系数的求解公式。为此,本文运用汇源理论和镜像法,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推导了在无限厚含水层和不同边界条件下非完整井稳定流抽水试验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勘察实践验算,验证了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7.
针对传统定水头井流模型无法反映井周含水层堵塞对含水层渗流响应影响的问题,在假设井周含水层渗透系数在堵塞作用下随时间呈指数形式衰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堵塞效应的定水头非完整回灌井流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变量代换、Laplace变换和有限余弦Fourier变换及其逆变换,推导了定解问题在Laplace空间的解,并采用Stehfest数值逆变换方法得到了实时空间内的半解析解。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渐近渗透系数K r, ∞会减小回灌过程中回灌流量和水头抬升,并降低含水层的拟稳态渗流响应,而较大的渗透系数衰减指数$ lambda $仅降低了渗透系数衰减过程中水头抬升和回灌流量,并不影响含水层达到拟稳态时的渗流状态;因K r, ∞和$ lambda $不同引起的水头差沿径向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在井周堵塞区与主含水层交界面达到最大值;回灌堵塞使得水头抬升分布在井周堵塞区与主含水层交界面上存在明显的折点,并造成含水层水头在抬升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下降阶段,上述特征可为回灌堵塞评估与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坑降水方案设计中常用到的两个水文地质参数是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本文结合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理论,对潜水完整单井抽水有一观测孔情况下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的求解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指出了常规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本文的求参方法。最后,利用西安北客站场地抽水试验资料对上述求参方法进行计算,并与两个观测孔的稳定流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从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承压含水层非稳定流有限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u Hongbo 《工程勘察》2008,(8)
利用伽辽金法,推导了以傅立叶函数为基础的层状非均质各向异性承压含水层非稳定流有限层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算例的有限层解与解析解的对比分析,在验证有限层法正确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计算区域、计算项数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到了计算区域尺寸影响有限层解的收敛速度等结论,最后给出了一定精度条件下计算项数选用的近似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无限承压含水层单完整井定降深抽水引起的非稳定井流问题,针对轴对称完整井非稳定流微分方程,将井径的影响考虑在模型的边界条件中,采用Boltzmann变换,推求得到在无限承压含水层中单完整井定降深抽水情况下,水位和流量的近似解。将近似解与已有的解析解进行对比,发现近似解与已有的解析解相对误差在15%以内,而且所得到的近似解在计算中更简便,更适合应用于工程实际。实际案例应用表明,所得到的水位和流量的近似解与实测数据拟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所推求近似解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土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就在基坑开挖前或开挖过程中 ,必须采取的措施作了介绍 ,并指出轻型井点降水法降水深度大 ,效果明显 ,应广泛地运用于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对滨海风积沙平原,在富水的厚层细砂含水岩组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大面积基坑降水工程,没有同类经验可以借鉴,可选择的方法有大井法、管井法、点井法(真空点井、喷射点井、电渗点井)、辐射井法、明排井(坑)法,一般要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在抽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管井封闭降水方法,解决了大面积基坑降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综合降排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阳光100城市广场基坑底深16.02m,核心筒底深达21.57m,场地砾砂层赋存潜水,且离海仅300m。对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降排水方案,克服了支管安装困难、排水阶段多、水位变幅大等不利因素,在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采集、整理、研究大量有关坑中坑式基坑工程的变形数据,对内、外坑开挖深度、间距,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值等有关参数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开挖总深度不变时,外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随内外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内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随内外坑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内墙插入比对外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量的影响不大,但内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量随内墙插入比的增大而减小。外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量随外墙插入比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在忽略内坑影响的情况下,外坑开挖深度与地表最大沉降量之间的关系类似,考虑内坑影响时周围地表沉降量相比单级基坑更大,同时内坑的开挖深度与地表最大沉降量不再符合单基坑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及沉降简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基坑降水导致周围地基沉降的机理,通过借鉴水库水位下降时的水面曲线计算公式,并简化和分解由降水导致的附加荷载后,推导出一套计算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和地表沉降的理论计算方法。本方法可以综合考虑水位降深和水面曲线形状等因素的影响,计算结果能比较准确的反映水面曲线以下附加应力的衰减效应,相比传统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笔者利用本理论计算方法对某基坑工程降水实例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分析本方法计算结果及数值模拟和实测值后发现,本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附加应力和地表沉降分布规律与数值模拟和实测值基本吻合,误差范围均在15%以内,验证了本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了某建筑大楼深基坑降水的设计,对轻型井点降水施工中如何合理布置降水井点及降水工作量,以及对周围地面沉降的影响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