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塔河油田6号油区重质起泡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和国内外文献调研,对该油田分离计量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室内实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为油井产能的准确计量指明了方向;对油田科学地制定开发和调整改造方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实现科学化管理,以及促进油田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1)井楼稠油联合站的脱出污水试验。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原油生产采用稠油与稀油混合降粘,稠、稀油在联合站外已经混合,进站后进行油水分离,稠、稀油之比为1:1,原油物性变化波动较大。试验目的是考核各个旋流分离器在各种工况下,处理密度、粘度较大原油脱出污水的状况,确定各个旋流管分离效率的最佳工况段,并分析旋流管的分离效率与进口压力、压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稠油计量误差是由于稠油发泡产生泡沫作用造成的,为此对原油的计量装置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加相应的原油加热装置对原油加温,另一方面改进了计量流程破乳剂的加入方式。改进方案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计量精度,而且降低了计量成本。  相似文献   

4.
张殿文  秦芳晨  陈平 《特种油气藏》2003,10(5):103-104,106
对稠油计量站单井计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稠油计量站的工艺、计量和控制技术进行改造,筛选稠油计量仪等设备。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研制新型流量计,将自控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中,解决了稠油计量站中集输难和计量误差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稠油计量误差是由于稠油发泡产生泡沫作用造成的 ,为此对原油的计量装置进行了改进 :通过增加相应的原油加热装置对原油加温 ,另一方面改进了计量流程破乳剂的加入方式。改进方案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不仅提高了计量精度 ,而且降低了计量成本。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 4号油区探明储量 6 345× 10 4 t,目前共有采油井 4 0口 ,已建 4 - 1、 4 - 2、 4 - 3三座计转站 ,其接转能力分别为 5 0× 10 4 t、 70× 10 4 t、70× 10 4 t。此外 ,该油区尚有 11口单井通过单井流程拉油至塔河一号联 ,且随着油区南平台的勘探开发 ,需新建 4 - 4计量接转站。塔河油田 4号油区为重质原油 ,混合原油相对密度为 0 9772 ,运动粘度为 15 94mm2 /s (5 0℃ ) ,凝固点为 7℃ ,单井平均产量 10 0t/d ,气油比4 0m3/m3。已建的三座计转站目前存在单井误差大的问题 ,平均误差大约 15 % ,个别单井最大误差甚至达到 80 % ,分…  相似文献   

7.
8.
液-液旋流分离技术.是基于离心分离原理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密度差来分离的一种分离技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液-液旋流分离器与已有的油水分离设备如沉降罐,三相分离器、斜管除油器、浮选机等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地少,分离效率高、结构紧凑、工艺简单、操作费用低等特点。其主要用于油水分离或含油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所以自从这种技术出现以来,深受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在液-液旋流分离机理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在其技术的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故此项技术至今未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部分低渗透低产油田或边远小油田以及海上油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简化地面工艺,节省投资,可采用集中分离计量工艺以简化油田前端建设。集中分离计量主要由油气分离、气体计量及液体计量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原油田情况,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油井计量技术以及误差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套保油田的稠油与油气处理一站辖区的原油进同一个脱水、沉降系统,因两者不配伍,导致油气处理一站脱水器电场破坏,出口含水高达10%,严重影响外输质量.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按照优化简化的原则,利用现有设施和工艺管道,确定处理工艺技术,使套保原油处理系统具有独立性,经过喷淋、水洗、沉降、循环加热,使油气处理一站脱水、沉降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以燃烧原油产生蒸汽来实现稠油热采的开发方式亟须转变。降低稠油开发成本、提高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长期面临的课题。本文作者认为,稠油在井底转化为稀油不仅是必要的,并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目前"转化"的方法很多,如何以新的思路,找到合适的开发主导替代技术是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就稠油开发技术有效性而言,加热降黏、降黏剂乳化降黏和微生物降黏均可行;但就应用简便性而言,降黏剂乳化降黏和微生物降黏较好;就发展前景看,地热降黏(特别是干热岩驱油)和井底"炼油"有较大发展潜力,极有可能形成重大原始创新技术,开拓世界稠油开发新纪元。如果利用地热资源自动实现油层整体加热,而不局限于油井附近,将会极大地促进稠油开发。  相似文献   

13.
稠油开采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阳鑫军 《海洋石油》2003,23(2):55-60
稠油不同于常规原油 ,主要是粘度大 ,难于用常规方法开采。文章针对稠油的特殊性质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常规稠油开采技术 (如蒸汽法和火烧油层法 )的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的不足之处 ,并介绍了几种新的非常规开采稠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稠油热力-化学法复合采油技术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热力-化学法复合采油技术作用机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该模型中包括各组分质量守巨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其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守恒方程考虑了对流、弥散、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以及化学反应损失等.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注入量、注入时机等参数对采油效果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城油田B1 2 5区Ⅴ 2 -5油组地层能量严重不足 ,热水驱后期开发效果较差的状况 ,急需进行开采方式转换研究与试验 ,为了适应开发需要 ,开展了化学法辅助热水驱的技术研究与先导试验 ,达到提高薄层稠油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粘稠油脱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冷家油田高粘稠油的物性及脱水工艺试验结果,论述了高粘油的脱水试验过程,提出了针对高粘稠油的脱水应采用二次加热一次脱水的流程,并对该工艺流程的使用效果及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具体地分析,还对今后高粘稠油的处理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HCC技术在工艺上有别于蒸汽裂解和FCC,为了有效防止设备腐蚀,对HCC硫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HCC工艺中60%以上原料硫转移到气体中,而气体中的硫95%以上是硫化氢,气体防腐以防硫化氢腐蚀为主;液体产品中的硫占原料总硫的(11~28)%,其中98%以上的硫是噻吩类硫,(1~2)%硫的非噻吩类硫,低于同种原油焦化和催化裂化柴油的非噻吩类硫含量,其硫腐蚀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稠油化学降黏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稠油黏度大,造成开采和运输难度大,通过化学降黏实现常温储运已被人们所重视。以乳化效率和降黏效率为评价指标,从多种降黏剂中筛选出3种性能较好的降黏剂,进而研究3种降黏剂在不同浓度下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以及降黏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较理想的降黏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解决这部分油井的计量问题,安塞油田开展了DFCM 油气计量装置(基于质量流量计的多相流计量装置)的应用试验.该装置利用油气旋流分离、液体质量计量原理实现单井在线计量.现场应用试验表明,DFCM 油气计量装置在计量准确性、环境适应性、设备稳定性等方面均能满足要求.安塞油田根据生产实际开展了DFCM 油气计量装置的应用推广,解决了各类油井的计量问题,实现了地面工艺流程的优化简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生物吞吐技术开采稠油、特稠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家油田冷43块S1+2油层稠油属特稠油,50℃脱气原油粘度在10 000mPa@s以上.通过优选的假单胞菌L1,LH-18与短杆菌HY-21对冷43块8口油井进行吞吐试验,共增产原油947t.单井最长有效期超过6个月,最高增产原油280t.该研究拓宽了微生物采油在稠油油藏中应用范围,为稠油、特稠油的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