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常压氧化酸浸法从钴白合金中浸出钴和铜,研究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比和硫酸浓度对钴白合金中钴和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出酸浸的最优条件为:浸出时间6 h,浸出温度70℃,液固比9∶1,硫酸的浓度2.0 mol/L,此时钴的浸出率为88.7%,铜的浸出率为86.4%。  相似文献   

2.
为了去除SiC微粉制备过程中引入的含铁杂质(主要以Fe2O3的形式存在),以气流磨加工所得的SiC微粉为原料,采用浸酸法去除其中的Fe2O3.首先通过条件试验得出大致的浸出试验条件为:浸出酸选择盐酸,其HCl质量分数选择35%左右,浸出酸与微粉质量比选择4∶1左右,浸出温度选择70℃左右,浸出时间选择4h.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用盐酸从SiC微粉中浸出Fe2O3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出温度60℃,浸出酸与微粉质量比4∶1,盐酸的w(HCl) =35%.稳定试验表明:在此工艺下的Fe2O3浸出率达80%以上,除Fe2O3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2):354-358
为有效利用抚顺油页岩热解残渣中较高的硅含量,对残渣进行除杂,浸出其中Al_2O_3、Fe_2O_3等。通过对残渣煅烧活化、酸浸反应来提纯SiO_2,研究了反应中各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并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对浸出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酸浸时间,并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80 min,酸浸温度95℃,酸浸时间120 min,硫酸浓度40%,液固比8∶1 mL/g。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Al_2O_3、Fe_2O_3浸出率分别达到80.71%和85.10%。滤渣通过灰成分分析测定其SiO_2、Al_2O_3、Fe_2O_3的含量分别为90.30%,4.05%,1.19%,且经XRD分析发现滤渣中只有石英的衍射峰,其成分以晶态二氧化硅为主。  相似文献   

4.
某地难浸含砷炭金精矿采用预先酸浸,然后进行焙烧,氰化浸出,研究了酸浸条件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酸浸条件为硫酸浓度100 g/L,添加氯酸钠活化剂5 g/kg,酸浸温度50℃,酸浸时间6 h;630℃焙烧2 h;氰化浸出采用二浸二洗流程,氰化钠浓度控制在0.15%~0.20%,氰化浸出时间为(24+12)h。在此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高达93%。  相似文献   

5.
以唐山含锌烟尘灰为原料,采用酸浸工艺从烟尘灰中分离回收锌,并考察了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锌的浸出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硫酸用量为45%,浸出温度为室温(20℃),滴加时间为0.5 h,浸出时间为2 h,液固比为2∶1,锌的浸出率高达91.06%。  相似文献   

6.
高枫  葛颖新  刘涛  李蕾 《无机盐工业》2012,44(12):51-53
对硫酸浸出硼泥中镁离子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硼泥颗粒粒径、硫酸稀释比、酸浸温度对浸出镁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硼泥颗粒粒径为62~77 μm、硫酸稀释比为1∶2、酸浸温度为60 ℃时,得到镁离子最高浸出率为64.61%。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出,当硼泥颗粒粒径为62~77 μm 时,硫酸浸出硼泥中的镁由表面反应控制和固膜扩散控制共同作用,酸浸活化能为14 kJ/mol。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川某磷矿尾矿和硫酸为原料,详细考察了硫酸加入时间、硫酸过量系数、反应温度及水矿质量比对MgO及P2O5浸出率的影响,得到最佳酸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硫酸加入时间30 min、酸过量系数1.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90 min、水矿质量比3.0的条件下,MgO浸出率为99.7%,P2O5浸出率为87.3%,为该工艺技术进一步扩大试验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铋电解阳极泥经火法处理产生的碲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浸-酸浸二段浸出工艺,研究不同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及HCl浓度等参数下的碲浸出率,分析工艺参数对碲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工艺下碲浸出率随着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水浸最佳条件为液固比4∶1、水浸温度55℃、浸出时间1 h,碲浸出率为67.2%;水浸渣酸浸工艺下碲浸出率随着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HCl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水浸渣酸浸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5∶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 h、浓度6 mol·L-1,碲浸出率为99.83%。采用水浸-酸浸二段浸出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碲浸出率。  相似文献   

9.
以唐山含锌烟尘灰为原料,采用酸浸工艺从烟尘灰中分离回收锌,并考察了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锌的浸出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硫酸用量为45%,浸出温度为室温(20℃),滴加时间为0.5 h,浸出时间为2 h,液固比为2∶1,锌的浸出率高达91.06%。  相似文献   

10.
在常压、较低温度(≤100℃)下,开展了煤气化粉灰硫酸浸出工艺条件的研究。以煤气化粉煤灰中Al2O3的浸出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粉煤灰活化焙烧温度、酸浸反应温度、酸浸反应时间、硫酸溶液质量浓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煤气化粉煤灰中Al2O3浸出率的影响。在无需活化焙烧、不使用助剂的条件下,确定较适宜的酸浸工艺条件为:酸浸反应温度95℃、酸浸反应时间5h、硫酸溶液质量浓度40%、液固比4.5:1;此条件下的重复实验表明煤气化粉煤灰中Al2O3的平均浸出率为94.87%。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盘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其工业生产提取铝铁时酸耗量大、酸利用率低及后续铝铁产品分离困难等问题,根据其矿物组成特点,本文首次采用低温中和-加压酸浸工艺对铝铁提取进行了详细研究。室温下中和最优工艺条件为20%理论酸耗、浸出时间120min、液固比3∶1(硫酸溶液与固体的质量比,以g/g计);以中和渣为原料,煤矸石理论酸耗为基础,加压酸浸最优工艺条件为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温度150℃、液固比3.5∶1(硫酸溶液与固体的质量比,以g/g计)。在此条件下,氧化铁浸出率为98.37%,氧化铝浸出率为95.77%,酸浸渣灰分中氧化硅质量分数为90.2%,氧化钛质量分数为9.18%。以最优工艺条件下的酸浸液循环中和新鲜煤矸石,得到的铝铁提取液中氧化铁浓度为57.95g/L,氧化铝浓度为62.20g/L。相比常规酸浸工艺具有酸耗低、酸利用率高等优点。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初步对两步溶出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为煤矸石工业生产提取铝铁提供了新路线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稀酸浸出提钒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稀酸浸出提钒工艺的优化条件,对该工艺钒浸出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焙烧温度、二次焙烧时间、熟料粒径、酸浸温度、硫酸浓度5种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较大,酸浸液固体积质量比、酸浸时间的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次焙烧温度850℃,二次焙烧时间1h,熟料粒径180μm以下,常温(18℃)酸浸,硫酸浓度0.36mol/L,液固比2~2.5mL/g,浸出时间0.25h.在此条件下,石煤灰渣钒浸出率可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碳镍钼矿制备钼酸铵的工艺,通过氧化酸浸分离镍、钼,制得高品位的钼酸浸出渣。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以及优化实验的探究,确定了氨浸的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3∶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氨的过量系数为1.6,碳酸氢铵与钼的质量比为0.1,钼的浸出率达98%以上。将氨浸液调节pH、搅拌、加晶种、陈化后析出浅绿色的钼酸铵晶体,产品质量符合GB/T 657-1993标准,钼的总产率达90.67%。  相似文献   

14.
杨保俊  徐玉娟  王百年 《广东化工》2011,38(5):75-76,45
文章在常压、较低温度(<100℃)下,开展了江西弋阳蛇纹石硫酸浸出工艺条件的研究.以蛇纹石中氧化镁的浸出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蛇纹石酸浸反应温度、酸浸反应时间、硫酸溶液质量浓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蛇纹石中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所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酸浸反应温度95℃、酸浸反应时间5h...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煤矸石浸出氧化铝耗酸量大和浸出时间长等问题,以贵州某地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以硫酸溶液为浸出介质,浸出率为指标,将以往的常压酸浸工艺改为加压酸浸工艺。研究在浸出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矸比和液固比对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获得了加压酸浸过程氧化铝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30 min、反应温度为150℃、酸矸比为1.3∶1、液固比为4∶1时,氧化铝浸出率达到99.32%,酸渣中SiO 2和TiO 2合计质量分数大于98%;120℃~160℃时,浸出过程符合固体产物层(残留层)内扩散控制的“未反应核减缩型”模型,反应活化能为30.62 kJ/mol。相比常压酸浸工艺,加压酸浸工艺不仅实现了煤矸石中Al 2O 3的高效浸出和酸渣中硅钛资源的高效富集,而且减少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反应温度和耗酸量,为煤矸石提取氧化铝资源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线路。  相似文献   

16.
以金精矿焙烧-酸浸除杂后的酸浸渣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的转化渣为原料,进行酸溶浸铅工艺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液固质量比、浸出pH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铅浸出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浸出液固质量比为2∶1、浸出液pH=0.5、浸出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金属铅浸出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17.
硫酸烧渣中铁氧化物活性较差,难以高效回收利用,且目前所报道的助剂强化酸浸法存在着诸如助剂用量大、易产生H2S等有害气体、铁的浸取率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依据所提出的助剂选择原则,筛选并确定草酸为较适宜的酸浸助剂,并对其作为酸浸助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并确定了较适宜的酸浸工艺条件:反应时间7.5h,草酸助剂加入量20%,硫酸浸液质量分数50%,反应温度98℃。此条件下,硫酸烧渣中铁的浸取率可达95.7%。样品的XRD、EDS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未添加草酸助剂的酸浸残渣,添加草酸助剂后的酸浸残渣中铁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草酸助剂的添加明显促进了硫酸烧渣中铁的浸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酸浸法提取淮南某电厂粉煤灰中的Al2O3,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Na2CO3混合焙烧活化工艺和H2SO4酸浸工艺中的各种因素对Al2O3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工艺最佳条件:焙烧灰碱比为1∶0.9,焙烧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875℃;酸浸H2SO4浓度为3mol/L,酸浸温度为90℃,酸浸时间为2h,液固比为4∶1,Al2O3浸出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Z1):57-60
以高铁低铝煤矸石为原料,研究了酸浸提铝的工艺,考察了硫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以及液固比对酸浸提铝的影响,并对氧化铝的酸浸出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宜浸出条件为:酸浓度65%,硫酸浸温度125℃,酸浸时间4 h,液固比3∶1,在此条件下氧化铝的浸出率为88. 86%。硫酸浸取煤矸石中氧化铝的化学反应符合粒径缩小收缩芯模型,该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1-(1-ω)2/3=kt;反应活化能E=42. 78 k J/mol,酸浸出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以某公司制钒废水产生的钒铬共沉渣为原料,采用焙烧—酸浸—水浸工艺研究钒铬共沉渣中钒铬的浸出率,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剂用量、硫酸用量、固液比、酸浸温度对钒铬浸出率的影响。得到适宜工艺条件:焙烧温度为300℃、碳酸钠用量为钒铬共沉渣质量的10%、硫酸与钒铬共沉渣的质量比为1.5、水与钒铬共沉渣的质量比为5、酸浸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90%,铬的浸出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