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热轧带钢生产过程关键因素的研究,具体分析了氧化铁皮的性质、结构,并提出了控制氧化铁皮生成和有效清除氧化铁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热轧原料卷经冷轧酸洗工序生产后,表面质量发黑,影响了产品质量。通过物理以及化学的方法,分析了黑色物质的成分,研究了其产生的复杂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生产结果证明其方法的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冷轧技术不断发展中,酸洗工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酸洗机组在冷轧厂中的作用和对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出发,论述了世界上酸洗工艺技术和设备型式的特点和进步,并对深槽式酸洗、浅槽式酸洗、湍流槽式酸洗的工艺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对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的推拉式酸洗机组也做了介绍。对鞍钢冷轧厂现有机组的改造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6.
8.
9.
10.
改造带钢厂的主要原因是: 减少材料损耗和缩短停机时间来提高产量。 使用更有效的带材导向装置和辅助设备(如拉伸矫直机)来改善质量。 减少热量损失,合理的传动设计来降低能耗。 消除事故危害,改进废水处理,降低噪音来改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1.
1概况涟钢1720酸轧线于2005年投产生产,发现其酸洗表面存在严重的黑色条纹区域,影响了酸洗的表面质量。为探索出黑色条纹的根源,我们取大批酸洗、原料样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2分析实验过程2.1酸洗样品2.1.1酸洗板外观酸洗板外观见图1。上表面下表面图1从图1可以看出:a)在带钢上下表面都存在黑色区域。b)整个表面呈现黑色。2.1.2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表1成分分析结果(%)C Si Mn P S Ni Cr Cu黑色区0.0580.0140.190.0190.0080.0120.0230.054非黑色区0.0580.0140.190.0190.0080.0120.0230.054表1中可见:Ni和Cu的含量偏高。2.1.3酸洗表面和研磨后表面成分的比较研磨的目的是将基板暴露出来方便利用.16.EPMA进行分析带钢的表面成分,右边为研磨区域,左边是非研磨区域。各元素的SEM与EPMA图见图2。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未研磨区域里,As、Cu与Ni的含量高于研磨区域(从右边图谱可以看出,颜色越浅,含量越高)。可以初步肯定As、Cu与Ni是导致黑色条纹的主要原因。2.1.4酸洗表面残留氧化铁皮测定通过千... 相似文献
12.
13.
15.
从振动纹的物理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振动纹与轧机振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轧辊与磨床的振动测试和模态分析研究了轧辊辊系、工作辊轴承、主传动接轴和轧辊磨床对振动纹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纹是由板面振波由于对光的不同反射角度而引起的一种视觉现象;带钢振纹的产生有2种途径,一是轧机(平整机)发生了一定频率的振动,另一个是轧辊表面本身已有了振纹;可通过轧辊直径匹配法、定期监测滚动轴承倍频峰值、对磨床加装阻尼减振器、改变轧制速度和磨削速度、加强设备日常维护等措施对振动纹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6.
17.
在冷轧带钢生产过程中,为清除带钢表面的氧化层,酸洗是不可缺少的咽喉工序。但酸洗时产生的大量盐酸雾,弥漫在厂房空间,腐蚀厂房设备,危害工人身体健康;扩 相似文献
18.
19.
20.
针对酸洗后带钢表面发黑问题,提出了添加缓蚀改善此问题的方法,并对添加缓蚀剂报的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