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卫中 《山西冶金》2010,33(3):25-26,35
通过对热轧带钢生产过程关键因素的研究,具体分析了氧化铁皮的性质、结构,并提出了控制氧化铁皮生成和有效清除氧化铁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冷轧酸洗机组出口段带钢表面的黏附异物,采用能谱电镜扫描、红外、DCS进行成分和形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黏附异物来源复杂,生产操作方面,酸洗工艺、漂洗和挤干效果,会影响氧化铁皮和酸洗污泥带出酸洗段的量;切边位置的去毛刺效果和铁屑清理,可避免铁屑脱落在带钢上。辊系方面,聚氨脂胶辊在长期微波动负荷工况下会磨损产生细棒状黏附物,在空气和光的影响下胶层性能老化会产生熔斑状不规则黏附物。实践证明:生产工况稳定时,经多次清辊仍存在异物黏附时,需考虑胶辊本身因素。胶辊性能老化是长周期性带钢表面异物粘附缺陷发生又极易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需通过批量换辊解决。  相似文献   

3.
宋鹏 《冶金丛刊》2011,(2):19-21
热轧原料卷经冷轧酸洗工序生产后,表面质量发黑,影响了产品质量。通过物理以及化学的方法,分析了黑色物质的成分,研究了其产生的复杂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生产结果证明其方法的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董贵 《鞍钢技术》1992,(8):14-20,27
在冷轧技术不断发展中,酸洗工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酸洗机组在冷轧厂中的作用和对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出发,论述了世界上酸洗工艺技术和设备型式的特点和进步,并对深槽式酸洗、浅槽式酸洗、湍流槽式酸洗的工艺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对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的推拉式酸洗机组也做了介绍。对鞍钢冷轧厂现有机组的改造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介绍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从化学成分、轧钢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氧化铁皮生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配置带钢酸洗系统的换热器设备,需要确定系统的热负荷。结合碳钢连续酸洗机组生产实际,根据某个参考机组的相关参数,采用热力学的相关公式,对酸洗系统运行时的最大热负荷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显示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计算方法不仅为酸洗系统加热功率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据此估算酸洗系统的蒸汽消耗量,因此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轧产品质量中的氧化铁皮缺陷基本上都是三次氧化铁皮缺陷和部分的二次氧化铁皮缺陷。根据氧化铁皮的分类和形成机理,分析了某钢厂1450热轧厂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质量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地控制氧化铁皮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不锈钢带钢的电解酸洗工艺的发展过程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改造带钢厂的主要原因是: 减少材料损耗和缩短停机时间来提高产量。 使用更有效的带材导向装置和辅助设备(如拉伸矫直机)来改善质量。 减少热量损失,合理的传动设计来降低能耗。 消除事故危害,改进废水处理,降低噪音来改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1.
1概况涟钢1720酸轧线于2005年投产生产,发现其酸洗表面存在严重的黑色条纹区域,影响了酸洗的表面质量。为探索出黑色条纹的根源,我们取大批酸洗、原料样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2分析实验过程2.1酸洗样品2.1.1酸洗板外观酸洗板外观见图1。上表面下表面图1从图1可以看出:a)在带钢上下表面都存在黑色区域。b)整个表面呈现黑色。2.1.2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表1成分分析结果(%)C Si Mn P S Ni Cr Cu黑色区0.0580.0140.190.0190.0080.0120.0230.054非黑色区0.0580.0140.190.0190.0080.0120.0230.054表1中可见:Ni和Cu的含量偏高。2.1.3酸洗表面和研磨后表面成分的比较研磨的目的是将基板暴露出来方便利用.16.EPMA进行分析带钢的表面成分,右边为研磨区域,左边是非研磨区域。各元素的SEM与EPMA图见图2。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未研磨区域里,As、Cu与Ni的含量高于研磨区域(从右边图谱可以看出,颜色越浅,含量越高)。可以初步肯定As、Cu与Ni是导致黑色条纹的主要原因。2.1.4酸洗表面残留氧化铁皮测定通过千...  相似文献   

12.
张侨 《鞍钢技术》1989,(12):25-27
本文通过介绍带钢酸洗技术的发展和采用盐酸作酸洗介质的优点,结合我国国情,推荐了一种新型酸洗装置——浅槽酸洗装置,为我国现有冷轧带钢厂的酸洗机组改造和今后新建酸洗机组提供了先进设备。  相似文献   

13.
14.
15.
陈培林  王泽济 《钢铁》2006,41(5):49-52
从振动纹的物理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振动纹与轧机振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轧辊与磨床的振动测试和模态分析研究了轧辊辊系、工作辊轴承、主传动接轴和轧辊磨床对振动纹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纹是由板面振波由于对光的不同反射角度而引起的一种视觉现象;带钢振纹的产生有2种途径,一是轧机(平整机)发生了一定频率的振动,另一个是轧辊表面本身已有了振纹;可通过轧辊直径匹配法、定期监测滚动轴承倍频峰值、对磨床加装阻尼减振器、改变轧制速度和磨削速度、加强设备日常维护等措施对振动纹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镀锌板表面亮点缺陷和对应基板位置的宏观、微观形貌以及缺陷区域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亮点区域凹于周围表面,化学成分不存在异常;去除表面锌层后,亮点缺陷对应的基板处存在缺陷,缺陷区域存在凸起,大小与镀层表面亮点缺陷一致,化学成分无异常。因而认为镀锌层表面缺陷是由于基板本身存在缺陷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在冷轧带钢生产过程中,为清除带钢表面的氧化层,酸洗是不可缺少的咽喉工序。但酸洗时产生的大量盐酸雾,弥漫在厂房空间,腐蚀厂房设备,危害工人身体健康;扩  相似文献   

18.
新钢热连轧厂生产时在带钢表面有凹坑缺陷存在,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了减少凹坑缺陷的产生,文中采用化学成分检测和金相微观组织分析法,对热连轧轧制过程中带钢表面出现的凹坑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凹坑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机振动等原因使锈蚀物掉落至板坯表面并随着工作辊轧入带钢表面而形成.通过在轧机前新增吹扫水、加强对除尘喷嘴的清理、定期对机架设备维护与清理、及时维护除尘风机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凹坑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热轧带钢表面存在的麻点缺陷,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麻点缺陷的形貌与元素构成,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酸洗试验。结果表明:麻点缺陷表现为氧化铁皮脱落和压入,一方面因Mn含量控制不当导致氧化铁皮脱落,另一方面粗轧过程中除鳞不彻底导致精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压入,两者综合导致了麻点缺陷的产生。麻点缺陷在酸洗后会在带钢表面留下凹坑,且凹坑可能会保留到冷轧板上,在冷轧时造成轧辊氧化膜脱落,形成新的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影响钢卷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酸洗后带钢表面发黑问题,提出了添加缓蚀改善此问题的方法,并对添加缓蚀剂报的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