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底框砌体剪力墙震损房屋抗震加固拟动力子结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了3层足尺底框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震损房屋损伤程度的评估、加固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固后的3层房屋进行拟动力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震后受损结构构件所用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和加固对恢复结构抗震性能的效果,为寻求震损结构加固修复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汶川地震受损底框房屋的结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质量》2017,(8):38-41
某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地下二层发生火灾,建筑构件有不同程度受损,受损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抗震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急需对火灾后的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检测、鉴定和加固处理。论文介绍了该建筑发生火灾后的检测鉴定过程,以及根据结构构件的受损程度,并提出了经济可行的不同加固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对此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震后受损房屋结构加固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一栋三层足尺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震后加固试验研究及汶川地震震后现场对房屋损伤的调查基础上,对编制的<汶川地震震后受损房屋结构加固方法及图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图集中提出的钢筋混凝土销键法、高强钢丝绳网片抹压聚合物砂浆条带法、预应力套箍加固法、钢丝绳网片条带拉杆加固法、预制板整体性能加固等新的加固方法,给出详细的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为解决震后受损结构的加固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对于建造年代较早的优秀历史建筑,由于早期材料强度低以及理论认知的局限性,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使用传统加固方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文物保护存在较大冲突。结合结构顶升工艺恢复建筑历史原貌,通过增设隔震支座,显著提高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增设隔震支座后的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后的各部分构件均未发生严重破坏,满足罕遇地震下不超过"中度损伤"的抗震性能目标。大幅减少结构加固对重点保护区域的影响,使文物建筑重焕光彩,满足现有使用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建筑功能日益复杂,建筑非结构构件日益丰富,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大多沿用结构试验的拟静力、动力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方法,但是在加载制度等方面与结构试验存在明显区别。针对非结构构件独特的破坏模式,也有学者提出新型的试验方法。本文在阐述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相关方法,介绍各类试验方法的应用实例及其不足之处,并探讨非结构构件试验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大量既有老旧建筑存在结构体系不合理,如抗震性能差、传力路径不清晰;原有施工质量差,如大量构件钢筋锈胀;结构承载体系的人为破坏,如装修破坏承重墙等问题,这造成了较大的结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建筑拟改造情况,提出具体有效的加固措施,消除已有的安全隐患,大幅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详细阐述施工中的各种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原有加固方案所要达到的效果,保证建筑后续使用安全。该实例的设计施工可为存在不合理结构体系及较大安全隐患的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韩建强  刘冉冉  倪国葳  刘波 《建筑技术》2013,(12):1127-1129
对4个震后损伤节点不同部位进行加固修复,并对修复后的节点构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碳纤维加固修复和钢板加固修复的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加固修复节点构件和采用粘钢板加固修复节点的技术均可实现较好的耗能能力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布加固震后严重损伤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两层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框架结构为原型,按1∶3的缩尺模型设计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KJ-1),并对其进行模拟地震作用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然后对该严重损伤的框架进行碳纤维布加固,对加固后的试件(KJ-1A)再进行同样的试验。对加固前后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裂缝发展、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用碳纤维布加固已严重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震后严重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经碳纤维布加固,其极限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及延性等抗震性能有明显提高,为采用碳纤维布加固补强大震后损伤严重的混凝土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航 《预应力技术》2016,20(4):3-10
针对城镇既有砖砌体建筑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新技术,即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砌体墙体进行加固,从而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为了解该技术的加固效果,完成了两批共17片墙体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和一栋2层足尺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墙体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加固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砖砌体墙体的抗裂能力、受剪承载力和延性。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加固后,抗震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房屋,在模拟9度罕遇地震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加固砌体墙体的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技术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多层办公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镇既有砖砌体建筑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新技术,即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砌体墙体进行加固,从而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为了解该技术的加固效果,完成了两批共17片墙体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和一栋2层足尺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墙体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加固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砖砌体墙体的抗裂能力、受剪承载力和延性。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加固后,抗震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房屋,在模拟9度罕遇地震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加固砌体墙体的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技术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多层办公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以某地下室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实例为背景,介绍了火灾后房屋建筑安全性检测鉴定过程以及受火损伤构件的加固处理方法。实践证明,对火灾后的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要结合受火时间和最高温度,可燃物的类型及数量、可燃物燃烧后的状态,构件受火后的变形和颜色变化,结构材料性能的退化等,综合判定构件受损程度,掌握结构构件的受损情况,为后续加固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以据此确定合理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前三门地区加固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对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进行应用研究。介绍了用于拟动力试验的数值积分法(OS算法)及其在拟动力试验中的实现,开发了基于MTS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结构拟动力试验软件TOHTP,针对采用外套式加固后的老旧住宅的1/2缩尺模型进行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S算法是对于大多数结构为无条件稳定的数值积分算法,适用于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拟动力试验软件TOHTP正确实现了OS算法,对于建筑结构的拟动力试验方便有效;拟动力试验结果验证了加固后的老旧住宅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前三门地区加固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对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进行应用研究。介绍了用于拟动力试验的数值积分法(OS算法)及其在拟动力试验中的实现,开发了基于MTS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结构拟动力试验软件TOHTP,针对采用外套式加固后的老旧住宅的1/2缩尺模型进行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OS算法是对于大多数结构为无条件稳定的数值积分算法,适用于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拟动力试验软件TOHTP正确实现了OS算法,对于建筑结构的拟动力试验方便有效;拟动力试验结果验证了加固后的老旧住宅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基于灾后损伤混凝土结构需要加固及损伤程度对加固后结构影响程度的研究尚属空白,按1/3缩尺模型,设计制作了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分别对3榀框架施加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使其处于不同损伤状态(截面开裂、钢筋屈服),保持竖向荷载不变,对其进行碳纤维布加固,再对加固框架进行同样试验至破坏。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损伤程度对加固框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位移延性、裂缝宽度及碳纤维布应变滞后的影响;比较了碳纤维布加固不同损伤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碳纤维布加固后框架的最大裂缝宽度越大、碳纤维布应变滞后也越大;当损伤程度达到严重时,加固后的结构延性减小。总体上,碳纤维布加固的不同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大震后损伤混凝土框架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宋利军 《山西建筑》2009,35(17):60-61
对5·12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地区部分砖混房屋破坏状况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砖混结构建筑抗震加固的主要内容,并着重研究了构件抗震加固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施工过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老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增大截面加固法对建筑空间的占有率,提出了基于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增大截面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加固。以某需要加固改造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对采用UHPC加固后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并与采用传统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HPC加固法与传统增大截面法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一致,加固后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大,层间位移角显著降低,罕遇地震下结构构件的损伤状态得到了有效控制。相比传统增大截面的加固法,在保证整体结构具有相同抗震性能的前提下,UHPC加固法可降低本项目中框架柱截面尺寸30%以上,减小构件加固对使用空间的占有率,并提升现场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7.
郄毅  杜春波  王涛 《土木工程学报》2018,51(Z2):104-109
消能减震技术自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结构加固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屈曲约束支撑(BRB)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耗能构件,已经在这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欧洲规范EuroCode8中却并未对其设计做出明确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RB在相关地区的应用。鉴于此,E. M. Marino等人针对钢结构提出了一种建立在EC8框架下的BRB设计方法,并将其推广至RC结构加固领域。基于上述设计方法,对一意大利非设防RC框架结构进行了加固设计,并使用子结构混合试验技术对结构加固前后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中使用一条基于欧洲规范生成的人工波在0.1g、0.2g、0.35g和0.45g下对结构进行拟动力加载,试验子结构取为首层边跨,剩余部分为数值子结构。试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加固的框架,层间位移角有了明显减小,其竖向分布也更为均匀,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提升。试验结果说明,对于此RC框架的加固设计是有效的,该设计方法对于RC框架的抗震加固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以某地铁车库火灾后受损板为例,通过显微结构分析、结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现场原位荷载试验等方法,对火灾后受损板进行了检测鉴定与加固维修研究。研究火灾后受损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内容与方法,为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价及后续的维修与加固提供技术依据。提出了一种火灾后受损结构鉴定评级层次划分与评级标准,可补充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程度的评级问题。根据检测鉴定结果评定火灾受损结构构件的损伤等级,对不同程度受损的结构构件进行了加固与维修设计。通过加固与维修,消除了火灾后结构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北京地区既有农村住宅典型砖木结构(木柱支撑,木屋盖,外砖墙)的抗震性能特点以及农宅砖木结构未抗震加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损伤特征,结合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提出以下加固结构方案:①配筋砂浆带圈梁、②前檐加设钢门窗框、③房屋四角钢丝网砂浆加固,并设计2/3大比例缩尺模型,进行了8个工况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既有农村住宅单层砖木结构房屋上述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未加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损伤结果、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和频谱分析比较,验证了提出的加固方案的抗震性能和可行性。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模型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制定这类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建筑火灾的发生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同时对建筑结构本身产生不利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遭受火灾后,结构材料性能发生变化,受损构件的承载力、变形、耐久性、抗震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因此,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火灾后现场调查、检测鉴定以及加固设计,为日后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