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该研究区的小层划分不统一,并且为了进一步解析南缘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H23亚段的油藏特征,本文采用了建立对比剖面,寻找标志层,选择对比基线,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等方法对该区H23亚段开展了精细的地层对比和小层划分,将H23亚段分为了12个小层,并且第7、9、11小层为主要储集层。 相似文献
2.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其对比精度和准确性关系到是否能发现以前漏掉的一些储集层。王家岗油田断裂复杂,钻遇断点多,单砂体较薄,划分对比较困难,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来自薄储层,本文就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小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5个砂层组,24个小层,此划分及对比在油田开发上更加趋于可观合理。 相似文献
3.
4.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油田精细地质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与关键,其划分粗细程度直接决定了对地下油层的垂向认识程度,其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沉积、储层和构造等一切地质研究的正确与否。因此,在探井取心、录井描述的基础上,在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时选用了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等有代表性的测井曲线建立油层对比骨架,制定分层对比方案,为正确认识该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和砂体分布规律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5.
以标志层电性特征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录井及岩心等资料,对靖边油田韩家沟区长6地层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自下而上划分为长6~(3-3)、长6~(3-2)、长6~(3-1)、长6~(2-2)、长6~(2-1)、长6~(1-3)、长6~(1-2)和长6~(1-1)共8个不同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主力小层长62-1砂体最为发育。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构造特征、砂体平面展布趋势、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的地质基础,对油田的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砂体空间展布、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后期的注水效果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对比分析研究目标区延82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延82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延821、822、823等三个沉积韵律单元。结论:延82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神泉构造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的胜南构造带。胜南构造带是在燕山期古隆起上发育的低幅构造,紧邻胜南、胜北次凹,具有有利的生、储、盖条件。神泉地区的地震勘探工作开始于1986年,通过二维地震解释发现了神泉潜伏构造。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过程中,首先要确立岩性和电性对比的主要标志和次级标志。主要标志层在纵向上有一定的厚度,平面上分布相对稳定,电性特征明显,一般为大的湖侵形成的泥岩。次级标志层与主要标志层有近似的特征,但平面分布稍欠稳定,一般为次级湖侵形成的泥岩。神泉矿区多数井均有比较明显的标志层,对比过程中再配以岩电组合曲线特征(主要是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声波时差、4m电阻率、深侧向曲线),从而实现全区地层的精细对比。 相似文献
9.
利用姬塬油田X区测井曲线、标志层控制和岩心资料,分析岩电特征,进而对长4+5油层组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把长4+5油层组由上而下划分为长4+511、长4+512、长4+521和长4+522四个不同小层,对X区今后精细挖潜和长期稳产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5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志丹油田纸坊地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2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21^1、长21^2、长22^1、长22^2、长23等5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大致相等。其中长21^1、长22^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沙坝沉积,砂体发育良好,是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主力产油层。长2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为研究区的储层研究及注水开发方案的确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介绍了离子膜烧碱盐水化学脱硝和物理脱硝方法,经综合比较,膜-冷冻脱硝在离子膜烧碱行业应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小尿素厂的供,排水状况,详细叙述了减少排污量及回收利用的技术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使小尿素的污水零排放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从多年来对我市化工事故技术分析的案例出发,分析了常见化工事故的特点,阐述了化工事故技术分析的步骤,指出了现代检测技术在化工技术分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现代检测技术必须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在技校的物理教学中,采用简单、形象具体的教学方法———概括法、表格法、类比法讲解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Sachie Minato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1977,2(3):124-130
Various colorant-formul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by their probabilities for accuracy of color prediction after pseudo-generalizing their previously developed piecemeal forms to a constant form by two methods: one is the reference-color method by which the scattering coefficient of a colored material can be estimated; the other is the colorani-mixture-equation which determines a linear relationship of the optical property given by a color-recipe equation between colorants to be used in a matching mixture. A result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is that one form of the Love-Oglesby-Gailey equation, (K/S) = (0.9 - R)2/R, has considerable usefulness for computer-color-matching (C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