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廖启鹏 《山西建筑》2007,33(29):67-68
运用GIS技术对武汉市江汉区五个"城中村"进行用地评价,选取与其改造紧密相关的六个因子,通过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指标图,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城中村"改造规划,以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罗吉  彭阳  陶德凯  刘法堂 《规划师》2013,(12):93-97
我国城中村改造工作需要支付高额的拆迁改建成本,往往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深度利用"获取额外收益"以平衡改造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城中村可利用面积有限,提高土地收益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强度或是更能迎合市场的用地开发结构,改造规划与既定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之间产生摩擦。研究以武汉市已完成的38个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从实证分析评价入手,总结了当前城中村改造规划与上位规划、相关规划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改良和外部协调并举的规划协调思路,具体通过优化当前城中村改造中的规划技术、方法和定位,减少编制改造规划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3.
以侯马市郭村为例谈城中村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丽 《山西建筑》2010,36(27):31-32
结合侯马市郭村特点,对城中村规划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从总体用地规划,总体布局规划,产业规划三方面具体阐述了郭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为类似城中村改造工程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和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收紧的背景下,山东省莱芜市在推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城中村改造容量扩张成为不可避免的环节。由于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极不完善,不能满足城中村改造后带来的容量扩张,给城市建设带来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以莱芜市为例,提出城中村改造后容量扩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路在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区较近的村庄包入建设用地内.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就是城中村(李钊,2001).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极具中国特色的社区现象,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文中结合哈尔滨市香坊区曹家村城中村改造实例,提出了其存在的用地零散、土地使用效率低下、人口流动量大等诸多问题,且针对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浅谈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从用地规划、社区治安、城市管理政策三方面分析了晋中市“城中村”的主要问题,例举了资金、拆迁等方面的改造困难,提出了改造“城中村”的一些建议,以促进晋中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与规划俨然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项目。然而,由于城市土地使用面积有限,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阻碍与困难,如何保证土地收益,提升土地利用强度,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土地开发的用地需求,成为横亘在城市规划部门面前的重要难题。同时,在城市建区扩张规模的过程中,一些农村耕地被征用,需要在行政管理上创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经济体制等。为了均衡各方利益,城中村改造与规划需要统筹兼顾,高瞻远瞩,针对城中村改造与规划进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晋城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与改造模式,并以晋城市兰花路片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分析了该片区规划改造的利益主体,并提出了其规划改造设计思路与方案,指出以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推进城中村改造,是未来城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城中村的概念,结合山西省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从征收拆迁、资金筹措、手续办理、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城中村改造的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建议,以解决城中村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用地管理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乐村重建     
民乐村坐落在隶属德阳市管辖的绵竹地区,村中共有着500来户农家。在5·12地震中,村中95%以上的房屋被毁。开始时,90%以上的村民赞成将农舍集中兴建。为了少占农田,政府要求每人所占的宅基地不超过30平方米,其配套户外场地不超过10平方米。由于村中70%以上的农户为三口人家,因此通常一户拥有90平方米的宅基地,外加30平方米的院落。齐欣建筑为民乐村构想出两种建筑类型和一种建造方式。  相似文献   

12.
S+C——羌峰寨生态性恢复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婧  任蓉  李洋  沈洁  王思元 《中国园林》2009,25(12):45-49
介绍2009年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三等奖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成果."5·12"汶川大地震对震区的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选择当地典型性的受灾村寨--羌峰寨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灾后的破坏情况、原址重建的可行性以及村寨未来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安全保证、宜居环境创造及文化保留3个层面对其进行了生态性恢复规划.具体措施是通过坡改梯的方式整合被破坏的山体地形,用梯田的形式对该地区受损农田进行补偿的同时,以台地地形加固建筑基底,提高建筑安全性;结合村寨的传统文化,从空间安全、建筑安全、水系统安全3个方面对村寨进行重新规划;根据灾后实地状况,构建了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及植被修复系统,为村寨创造了一个安全宜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分析目前城中村的现状及其改造的必要性,针对城中村改造存在的资金筹措压力大、拆迁难度大、村民未来的发展出路难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立欣 《华中建筑》2010,28(11):118-120
在介绍齐礼闫村现状和制约其发展的相关问题基础上,该文对该村的用地、绿地系统和景观系统进行详细规划,并重点对规划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进行重点研究,因地制宜的提出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70-71
中国农耕文明在其历史的传递与嬗变中,不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了优秀农耕文化。在深入分析和思考农耕文化内涵与农村社区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积极开展农耕文化特色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农村特色品牌,注重乡土人才储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彰显乡土农耕文化特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考通过设立协同联动平台、提炼文化价值标准以及发挥村落教育价值,完善优秀农耕文化嵌入农村社区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记录和梳理了许村的艺术乡建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乡村在当代社会巨变中所经历的冲击和震荡,借此思考中国乡村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出路,试图寻找中华民族丢失的灵魂与信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民国时期发展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今天中国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改造过程牵涉着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因而对改造进程和速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武汉市历时三年之久的56个城中村改造计划将于2011年底完成,本文结合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对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成效和当前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对于此后的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是放缓还是持续加速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景观设计》2006,(F03):18-21
该设计在保留原有适宜格局的前提下,对区块内的建筑或重建,或改建,或拆除,对空间进行整合,使之开端生动,建筑形式古朴典雅,粉墙黛瓦,简而不陋,结合水景特色,庭院花木扶疏,假山潇洒自如,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融合,更突显江南民居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介绍保定市史庄村改造规划设计,提出小区规划中应重视人们对交往空间的需求,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践,在改造政策指引下,在规划设计中运用多种方法对提高城中村改造的可实施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保证村民利益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