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城市坚持综合采取、计量设施配套、制度创新、价格调整、财政补贴等手段,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机制,促进农业节约用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扎实稳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灌区现行农业水价改革在水价形成机制、运行机制、水管理体制等方面仍面临突出问题。本文以北方缺水地区河北省某灌区为例,按照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内涵,简述灌区农业水价测算方法,从农业水价测算、农民水价承受能力、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方面研究灌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旨在为北方缺水地区灌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及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滨州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文章以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例,分析了全市农业水价改革具体做法、典型经验,以期为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江苏省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按照"管理服务、水价核定、水费收缴、政府监管"四个到位要求,推动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5.
王星彦  吕晓云  徐玮 《治淮》2023,(3):66-68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已进入巩固深化成果的新阶段,本文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阐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工程管护机制和综合效益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以改革政策目标和吴中区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出持续优化工程管护机制、节水减排、全面推行“以奖代补”政策等后续改革推进措施,为发达地区实现新时期农业水价改革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水利》2016,(4):4-5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水权流转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河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偏低,不能有效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价格杠杆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近年来,河南省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改革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为进一步掌握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情况,深入推进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2015年,省水利厅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柳身同志带队对实施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进行了调研,并赴信阳市罗山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对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灌溉节约用水,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台州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筹辖区内各县(市、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示范引领、考核评价、政策解读、制度保障等做法,有效推进全市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总结市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做法及改革成效,为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节水灌溉在全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通过积极探索,不仅成为最大的节水灌区,而且其灌溉节水技术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在探索的同时,兵团连年突破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水权和水价改革滞后等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存在。破解农业用水和水价改革难题,应紧紧把握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的历史机遇,应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为目标,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兵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力支撑兵团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云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云南省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业水价改革目标,其中大中型灌区为重点改革地区,而云南省大中型灌区农作物种类及灌溉方式多种多样,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分类水价为当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华坪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规划》中的试点灌区"雾坪水库—石龙坝连通工程灌区"为例,论述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农业节水和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抓手。针对浙江省山丘区水源复杂、自流灌溉和不收水费的特点,从终端管理组织体系、用水定额管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农业用水精准补贴节水奖励机制等方面对浙江省江山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构建了一种适合浙江省山丘区实际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为类似地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桓  杨玉龙 《江西水利科技》2021,47(6):459-462,46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赣抚平原灌区坚持以水利工程良性长效运行管护为核心,以水价形成机制为依据,以精准计量体系建设和农业高效节水为基础,推行灌区农业、非农业用水水量分配和转移,探索形成独具大型灌区特色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的重要方面,也是水资源配置杠杆主要调节手段。介绍了地处江苏苏南地区的常熟市董浜镇以完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完善供水管理机制体制为支撑,以合理水价制度为核心,以健全的财政补助机制为保障,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所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河北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业农村节水用水的核心和关键,科学合理地将区域内可以持续使用的水量分配给取用水单位和个人,让农业用水价格正确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和《河北省农业水价改革及奖补办法》,按照"分水到户,确权定价"的体制机制模式在全省推行"超用加价"和"一提一补"两种农业水价改革模式,激发了群众节约用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的必然要求,既是现实之需,更是发展之要.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落实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用加价和节水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市通过工程、管理和农艺措施,采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手段推动农业高效节水灌灌工程建设与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用水保障水平和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但是,以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进一步节水,探索建立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是当前我国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梳理了国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并总结出对其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国家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新疆呼图壁、哈密、鄯善、温泉4个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为研究对象,对四个县市改革前后的初始水权分配、水价机制、精准补贴、产权制度和平均效益做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改革后,四个县市终端水价分别增加到0.132元/m~3、0.14元/m~3、0.17元/m~3和0.11元/m~3,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从60%增加到80%,亩用水量从627 m3/亩降低到501 m~3/亩。另外,试点县明晰了农业初始水权,完善了农业水价机制,建立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明确了管护主体,实施了高效节水工程,总结了新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以及改革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促进农业节水,提升农业用水效率,逐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针对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2014年农业水价改革在禹城市、安丘市、博兴县、沂源县、莒南县5个县(市)展开,本研究介绍了不同试点县农业水价改革总体情况,总结了主要试点经验,为制定针对山东省不同区域的可复制易推广的农业水价综合机制体制创新模式,推动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