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正任何居住区绿地都是一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中村"改造社区也不例外。随着近些年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前一些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村落已经演化成为城市的中心地带。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城中村"改造社区的绿化情况对一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环境行为学为视角,探讨我国"城中村"改造社区环境中的景观要素,以期对创建更具活力和大众化的社区环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以拱墅瓜山社区为研究对象,以城中村有机更新、未来社区建设为基本要求,从瓜山社区三大现状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通过对场地格局的梳理、对公共空间的挖掘、对建筑立面的美化,将系统化改造与插花式改建的手法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社区的更新重构,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周毅刚 《华中建筑》2007,25(8):102-104
珠三角城边工业旧村在行政上是一种城市社区,但与普通城市社区的社区发展目标不同,它需要通过社区发展加快社区的城市化进程.城边工业旧村具有边缘优势、相对优势和后发优势三大潜在优势,逐一实现这些优势就是其社区发展路线,当前应结合更新改造变"边缘效应"为边缘优势,避免演变为成熟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4.
反思我国现阶段城中村改造产生利益问题的规划原因,提出"社区发展"是规划转型方向的理论观点,即城中村改造规划应从规划内容、过程和保障等三个方面融入"社区发展"。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提出构建基于社区发展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以钦州市上沙村改造规划为例,探索一种从单纯物质更新转向社区发展的改造模式,以期实现城中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地城市出现大量城中村改造项目,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融合问题备受关注。基于2010-2013年广州典型城中村和复建房社区的问卷数据,主要采用计量研究方法,探讨改造对居民归属感、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作用机制。实证表明,改造对居民社区情感有重要影响,正全面重塑其影响机制:复建房社区的归属感远高于城中村社区,其归属感主要受"居住满意度"影响;邻里熟悉度主要受"与未成年子女同住"、"教育程度"和"居住年限"等因素影响;邻里互助主要受"人均家庭收入"影响;而社区参与度则主要受"户籍"影响。此外,复建房社区中的社区归属感、邻里熟悉和邻里互助三者与社区参与的相互作用力有所减弱。本文指出,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应把重点置于复建房社区内各群体的社区融合之上,着力培育社区情感。  相似文献   

6.
陈杰夫 《城市建筑》2023,(20):104-107+151
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空间载体的城市,亟须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去适应外在环境与要求的变化,未来城市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印证了这一变化趋势。文章基于现有未来城市理论研究的基础,厘清了在未来城市(社区)探索中时代价值与技术进步所发挥的内在推动作用。重点聚焦未来社区研究与实践,针对现状未来社区细分领域研究视角单一的问题,借鉴了加拿大多伦多智慧城市(Sidewalk Toronto)、丰田编织城市(Woven City)及杭州之江未来社区等先进案例经验,明确未来社区研究的共性特征与重点内容。最后,考虑当今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时代价值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高技术对于城市社区发展的影响,系统性地从以人为本、生态低碳、技术驱动以及弹性适应四个方面总结了未来社区发展内涵与空间模式,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不断进步的今天,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老旧城市社区以及城中村(农村与城镇结合部)已经无法跟上当前时代的发展步伐,呈现出步履维艰的情况。从城市更新发展的角度看,如何优化社区构造与如何让社区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成为重要问题。文章简要分析"石牌-上社-棠下"社区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其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区道路交通改造和重构社区功能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更新对策,以期为社区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社区营造作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新模式,强调村民作为主体,增强村民的自建意识,延续村落活力,使得传统村落的发展更加可持续。本文以光明村为实例,结合村落的发展现状,探索了在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问题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老旧社区众多且发展良莠不齐。以西安孟家巷社区为例,针对社区当下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混行、绿化营造衰微、功能布局瓦解、历史文化特色不足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深入探究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的路径与策略,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激发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建立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路径,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协同设计绿地景观,优化社区功能与布局,加强社区历史文化氛围提升。期望为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提供适宜的设计策略,进一步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近年来,很多城市社区逐渐开设社区四点半学校,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开设对社区人居环境、社区教育等方面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其当前的发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对社区四点半学校未来的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儿童社会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林晓蓉 《福建建筑》2009,(2):112-114
绿色社区评估标准里,对社区特色做了初步界定。本文从绿色社区的定义出发,说明绿色社区中的社区特色应该包含的内容,并通过福州融侨锦江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进而对如何创建社区特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栋  李蕾 《时代建筑》2009,(2):30-35
当传统的社区配套已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与消费需求时,社区商业当以何种姿态与理念参与到城市社区整体环境营造中,进而促进城市、社区、市场与商业的共同繁荣,是文章分析的重点。文章立定区位理论,对都市型与近郊型两粪社区商业进行分析综述。并通过案例解析,提出了社区商业价值实现的途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木新里以扩建公共活动空间为目标的社区维权活动为分析案例,介绍了台湾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这一运动生成的背景与特点,阐释其对我国其他地区社区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木新里以扩建公共活动空间为目标的社区维权活动为分析案例,介绍了台湾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这一运动生成的背景与特点,阐释其对我国其他地区社区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ATD杂志约我做本月话题的主持人,我很荣幸.话题是谈话的题目,在于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建设性的意见.这个话题是关于城市中一些习以为常却发人深省的现象,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设计师、普通市民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关注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Z2)
<正>亲爱的黄叔叔,谢谢你看了我的电子邮件!我住在这个社区。我想给你提些建议,让我们的社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首先,我认为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加入我们的青年俱乐部。我们可以参加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假日野营,跳舞,拜访老人等。其次,我希望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房间看电影。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玩得开心,互相交谈。第三,可以组织社区的孩子们清理我们的街区。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并结交新朋友。  相似文献   

17.
简论“社区”与社区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的和谐发展作为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区”是个社会学范畴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社区被赋予的含义和指代有其特定性,不可泛泛而论。文章简论社区的概念殛社区营造和社区规划在中国当前有若怎样的地位,起到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助     
《城市环境设计》2014,(8):94-94
从航拍照片来看,受灾情况似乎并不严重.但是实际到达当地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房屋一楼的墙壁完全被海啸所毁.汽车翻车并被冲进了屋内.渔船的巨大船首已经堵在了宅前.我们慢慢沿着鹿岛御儿神社的半岛步行,有一辆小汽车停在路边,一位年轻的女士坐在副驾驶席上.在她旁边站着的女士看到我们后过来攀谈.她说自己家中一篇狼藉,并要带我们去看看.到了之后发现果然,家中散落着瓦砾、被褥、床垫和榻榻米、破烂的家具、食器,混杂着污泥,无处立脚.我们站在满是泥巴的被褥上听着这位女士的讲述.  相似文献   

19.
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保继刚  孙九霞 《规划师》2003,19(7):32-38
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提出并分析了遇龙河旅游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主要策略,如:给居民提供参与旅游规划、旅游发展决策的机会,对居民进行教育和培训等。指出社区居民是当地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社区居民参与不仅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居环境也因观念而变化,环境、智能、生态、经济已是新型居宅区不可缺的因素,本文从绿色生态,自然资源,环境均衡等方面对理想住宅区作了建设性、科学性的阐述,说明了建设理想居住区是今后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