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体黑臭问题愈发突出,在国务院“水十条”发布后,全国各地开始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为解决青岛市城市黑臭水体存在的污水系统不完善、水资源匮乏、生态基流短缺、河道水质差等突出问题,以李村河流域为重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采取系统化流域治理思路,提出了排水系统补短板、污水设施布局优化、再生水补水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减轻污染入河,提高河道环境容量,构建以源头控制为核心的水生态治理体系,以创建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建设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2.
冯奇秀 《中国水利》2003,(10):47-48
河涌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城市投资环境。在我国城市河涌治理中,往往只重视清淤、驳岸、绿化和截污等面上工程,而忽视底泥和水体的生物修复,以及河涌生态体系的建立,导致城市河涌水环境得不到改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涌黑臭问题。研究表明,底泥是城市河涌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底泥生物群落、化学组成、化学状态,特别是氧化还原状态等直接影响河涌自净能力和上覆水体水质。为了研究黑臭河涌底泥与上覆水体水质关系,为城市黑臭河涌治理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广东省广州市水利局利用城市黑臭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黑臭水体治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的思路与技术:开展顶层设计,结合河长制与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并综合采用源头治理、调水及水系连通、构建河道生态和物联网等技术,恢复湖体水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治理黑臭水体已掀起热潮,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国家监管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效果评价指标从以投入、过程和产出为重心的效率导向型评价转向以结果、质量、公平性和民众满意度为重心的结果导向型评价。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和河流健康等理论框架,从经济效益、水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民生效益、水功能效益4个方面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结果进行评价,并遵循政府"奖优罚劣"的激励原则,对强化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后续依效付费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黑臭水体已经成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对具有独特地貌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更有难度和代表性.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城市安顺市为例,剖析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经验.通过对喀斯特地貌黑臭水体成因独特性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安顺市区位、地形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系统介绍安顺市的黑臭水体治理路径.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源头管控、生态修复、文化共融等方面阐述了该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法,总结了适用于喀斯特地貌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文章从鹿邑县实施城区黑臭水体"五河"治理工程入手,探讨治理黑臭水体的措施以及保持治理效果的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市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常熟市因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恶化,部分河道黑臭现象严重,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常熟市成功实现了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的目标。本文以曹家湾河、山湖苑河为典型案例,从中心城区水质现状、水体黑臭成因、工程整治措施等多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常熟市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的整治措施和治理成效,可为其他类似城市和地区的黑臭河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综合性、长效性的治理过程。近年来,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愈发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南沙河流域为例,详细分析致其黑臭的污染源,并从外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和增强水体流动性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顺义区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游,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水系丰富,现有中小河道21条,总长295km,分属潮白河、北运河及蓟运河流域。近年来,顺义区结合中小河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及水系连通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努力构筑人水和谐的宜居新家园。坚持溯源治理消除黑臭水体  相似文献   

10.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外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底泥内源污染已成为改善黑臭水体水质的关键,直接影响河道治理效果。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必须控制河道底泥污染,防止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异地处理技术(如疏浚底泥)应用较广,但存在工程量大、治理费用较高、处置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底泥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而底泥原位治理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对河道水体二次污染和河道治理效果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底泥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针对城市黑臭水体处理现状,介绍了原位覆盖处理、化学处理以及生物修复3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治理方法的机理和修复效果,以期为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南方某市黑臭水体整治案例的前期调研、整治方案、整治成效等进行分析,提出黑臭水体整治应以截污纳管为前提与基础。同时,深入研究与分析底泥原位修复技术,以期为后续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促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对其黑臭水体治理现状及河湖长制实施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系统探讨了河湖长制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支撑作用,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全面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初见成效,其主战场已逐步向县域转移。县域黑臭水体由于污染成因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污水及垃圾处理收集长效管理机制缺乏、治理资金不足等特点,其治理难度较大且缺少典型案例。基于县域黑臭水体治理现状及难点,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强化多措施的统筹治理技术体系,并以某县域黑臭河道治理为例,采用此技术体系成功消除了县域河道黑臭水体,可为后续县域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住建部建部将出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旨在贯彻落实"水十条",指导各级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南主要包括总则,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等6方面内容。"水十条"提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北京排水集团瞄准城市水安全中水脏(水环境污染造成黑臭水体)、水多(汛期强降雨造成城市内痨)、水少(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以系统思维、生态理念综合施策,积极探索实践"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在消除黑臭水体、解决城市内涝、补充城市水资源等方面产生了综合效益,全方位地增强了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超 《治淮》2022,(10):52-53
<正>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本文从黑臭水体的成因、处理措施、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介绍了“控源截污”“清淤捞污”“净化修复”“活水补充”等处理措施,同时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一、黑臭水体的概念与成因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从理化方面分析是因为内部水体负荷超过了河道自身净化能力,诱发理化指标出现超标的现象。水体之所以黑化是因为含有铁、锰等重金属元素的不溶于水物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与城市发展,黑臭水体治理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大兴区实际,分析了大兴区黑臭水体总体情况以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原则和具体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对治理黑臭水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荣昌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出台。《方案》称,到2018年底,全区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不再出现新的城市黑臭水体。力争用1~2年时间,彻底改善荣峰河、池水河水域环境质量,实现"水清、河畅、岸美、坡绿"的水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方案》表示,重庆荣昌区将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4个方面下功夫。控源截污方面,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开展入河湖排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网络上屡次发起的"寻找可以游泳的河流""让市长下河游泳"的呼声,充分反映了民众对于解决和治理城市黑臭水的强烈愿望。而今年以来,国家治理水污染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增强,令人振奋。上半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日前,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订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正式公布,则可视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具  相似文献   

20.
治理黑臭水体能更好地净化城市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美丽出行的实际需求,对开封市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开封市于2015年对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普查工作,普查后,组织相关部门对黑臭水体治理方案进行论证,形成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并进行了相关治理。文章对开封市城区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及治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