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文以榆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平台和Depthmap软件,提取快速城市化时期三个时间段的城市交通网络轴线数据,根据空间句法的不同参数值对榆林中心城区内部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如下:1982以来,榆林市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南、向西扩展,由“单中心轴向”转换为“单中心跨越”最后到“多中心组团”的演变过程;城市空间的结构和功能演变趋于完善,由封闭走向开放,“新城发展+老城更新”发展方式使得城市的发展呈现“带状延伸,组团生长”的特征,但各组团以独立发展为主且连通性较差,协同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中心城相关规则为例,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从基本概念用地选择、资源梳理、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利用GIS技术论证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形"和"流"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模型,从静、动态两个角度揭示城市的空间发展特征。首先,从城市物质空间组成要素出发,构建以"人地房、设施条件、人居环境"为主体的空间评价体系,分析城市"形"的空间特征;利用人口、用地和建筑数据,结合交通出行调查,推算城市内各区域的空间出行分布,对城市"流"特征进行分析。综合二者研究结果,根据空间发展的均质、异质性特征,对沈阳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进行重构。最后,以片区为单元,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城市"形"和"流"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聚类,实现城市多中心体系的识别与发展阶段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是城市防灾系统中重要的避难空间,其建设不仅要考虑平时要求,也应考虑灾时作为避难空间的要求.除达到各项指标之外,更应从避难者心理感受、行为习惯角度对其进行设计.空间视觉感知影响避难者的行为心理.文章结合避难空间、视觉感知、校园空间等研究,从灾前空间意象、灾时空间选择偏好、灾时空间引导、灾后空间疗愈四个角度,对大学校园避难空间的视觉感知进行分析,并从各空间层级出发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8.
9.
对绵阳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标准,对城市内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布局,以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提高城市的综合防护减灾能力,通过分析我国城市避难场所和防护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城市避难场所与地下空间进行复合开发,使之成为解决城市地面避难空间不足,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防护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该文以北京为例,探讨了城市纪念空间的相关概念、类型与代表纪念场所,着重从生成多样、边界模糊、功能混杂、时代差异、等级差异、伙伴关系等六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纪念空间的独特性质,提出了保护城市纪念空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城中村改造和清理一再被提上议题的今天,仍然有一部分村落能发掘自身地理优势、文化特色以及未来发展动向,并在建设中对此作出回应。诚然,在民宅搭建中必然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甚至影响村落空间序列的做法,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合理的、机智的空间搭建方式,果断地去适应变化着的空间需求,也因此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曾厝垵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4.
可达性是影响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关键点之一,年龄
阶段、交通条件、公园数量与分布都会对老年人的实际可达性
距离产生影响。基于多源大数据,以武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80
个公园和出行访问公园的11万人次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
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可达性距离和相关影响因素,
并据此展开空间评价。在可达性距离方面,数据统计显示,老
年人访问公园实际可达性距离约在6 km,“超标”情况普遍,
且在空间上以二环线为界,内外差异明显。在相关影响因素方
面,当公园可达性距离超过1.5 km时,随着距离的增加,年龄
越大的老人出访比例会越低;当公园与居住地的距离超过老年
人适宜的模式(步行2 km)时,老年人可能因不愿改变出行方式
而减少出行;当公园彼此布点距离在3 km以内时,随着布点密
度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提升高龄老年人的出访意愿。在空间
评价方面,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发现汉阳西部、洪山中南
部居住的老年人出访公园出行比例异常偏低,三环线边缘的部
分公园较难吸引周边老年人出访。总体而言,一方面拓展了老
年人出访公园可达性的研究技术框架;另一方面能为相关规划
建设提供指引建议,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促。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等现象,造成耕地资源锐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交通进一步恶化等问题。应采用紧凑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遏制城市的盲目扩张,发挥城市空间的集聚效应,节约城市开发成本,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4个不同方案的实践比较,分析利弊,初步探讨当前医疗体制转型期,适合城市大型综合医院建筑发展趋势的合理性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有城市的总体规划,缺少考虑城市与水、水与市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丧失其原有的生态调节功能。本文通过环湖现状的考察研究,以武汉为例,提出“环湖隔离带”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城市滨水景观公共性,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紧密相关,城市功能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不断调整,而城市空间结构的改进又带动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邯郸市峰峰矿区作为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正面临城市功能转型的严峻挑战.尽快实现城市功能的转型及相应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峰峰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把握新的发展机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冬季的雾霾和夏季的城市热岛效应.针对出现的相关城市极端气候问题,我国很多城市学习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以期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减少雾霾.文章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考虑各个规划层次.从不同的层面,分析空间通风潜力,确定通风廊道位置,提出西安市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目标及具体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