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牛形山水库淤积试验课题组 《水利水电技术》1994,(4):52-58
本试验研究以流域为对象,以河道和水库泥沙测验为中心;以水库淤积及其防治为重点的思路,把产沙,输移,淤积,减淤融为一体的研究模式;以揭示该水库的淤积机理,试验分析表明,该流域历年的水沙关系起了系统性的变化。水库多年平均淤积模量为0.078万m/km^2,纵向为带状淤积,横向以沿湿周淤积为主体,符合河道型水库的特点和规律,按流域治理前的淤积发展,水库寿命仅108年,若保持现有的治理效应,水库寿命可延长 相似文献
3.
4.
根据丹凤县鱼岭水库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水库泥沙淤积的成因 ,论述了有效的排沙减淤措施。该措施不但技术可行 ,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白石水库泥沙淤积严重,牤牛河与大凌河交汇区的淤积尤其严重,将形成"拦门沙坎"把库区分成上下两部分,影响白石水库正常运行。文章分析认为水库初设时的异重流排沙和泄空排沙的减淤方法,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无法实施,并对牤牛河交汇区挖槽减淤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挖槽减淤对减缓库区淤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渭干河属于高泥沙河流,通过对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现状形态和成因分析,阐明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过快主要原因,提出水库减淤排沙的措施和运行方式,对减缓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和有效排沙、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我省水库泥沙淤积概况 水库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型水库1070座,总库容41亿m~3。这些水库在发展我省的农田灌溉、江河防洪、城乡供水、发电养殖等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省大部分地区地处黄土高源沟壑和丘陵地区,夏秋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水库淤积问题十分突出。据初步统计,截止1995年底,我省因泥沙淤积已损失库容达15亿m~3,占全省水库蓄水总库容(即正常高水位以下库容)的一半,并以每年0.6亿m~3的速度递增。自七十年代以来,因泥沙淤废完全丧失调蓄能力的水库(俗称近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8.
9.
海河流域泥质河口防淤减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河流域泥质河口众多,河口淤积严重,严重影响了流域下游的防洪安全。在揭示海河流域泥质河口的泥沙特性与淤积特点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防淤减淤措施,提出了不同长短引河河口的防淤减淤方法和对策,为泥质河口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鱼岭水库泥沙淤积成因分析及排沙减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丹凤县鱼岭水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水库泥沙淤积的成因,论述了有效的排沙减淤措施,该措施不但技术可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针对跋山水库2004年度的库区淤积测量资料,分析了淤积量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变化规律,研究了库区淤积物淤积形态,掌握了库区淤积物颗粒组成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库减淤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蔡庄水库泥沙淤积现状及减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庄水库由于输水洞泄量小,库区地形复杂,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和水沙调节不当等原因,水库从1960年拦洪蓄水运用到1989年,水库淤积1260万m3,淤积占总库容2070万m3的61.87%。本文介绍了水库的淤积现状,建立了水沙数学模型,分析了水库的水沙特征和水库淤积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库减淤要求的泄流排沙建筑物规模和合理的水沙调度运用方式,以及加快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治理等对策,为水库的改造和合理运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及其伴生地貌过程导致山体破损,产生的松散物源进入湖泊将加速湖泊淤积演变。针对九寨沟箭竹海,采用水沙模型预测湖泊的冲淤演变趋势,分析不同含沙量水流对湖泊演变的影响,评价不同措施对湖泊减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条件下,箭竹海河段的冲淤变化主要发生在湿地区汊道及湖水区与湿地区的过渡带,且汊道以冲刷为主,过渡带以淤积为主;随着上游水流含沙量增大,湿地前缘部位形成较明显的淤积带,每年向湖水区推进约10 cm,且其右侧淤积尤为明显。上游拦沙治理及湿地区局部清淤措施均能有效减缓湖泊淤积进程,上游拦沙效果主要体现在既可进一步塑造湿地区右侧汊流渠道,扩大河段水域,又可继续维持现状中湿地主体,使其发挥生态保护价值。清淤措施效果主要体现在清淤区可起到沉沙池作用,有利于水流中的泥沙聚集淤积,减少泥沙进入湖水区。 相似文献
19.
在对河套灌区渠道淤积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黄河水含沙量渠道的运行管理、衬砌渠道的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了渠道淤积成因,同时根据不同的淤积成因提出了具体的减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口闸地处海边,闸下易产生淤积。本文从海岸变迁、闸址选择、数模预测、冲淤试验和清淤措施等方面进行海口闸减淤对策研究,认为入海水道口门位置选择是合理的,闸底板高程应对上游河底高程相同,定为-3.0m,下游引河河底设计应定为-4.0m,清淤可采取潮差冲淤、机船拖淤、调水冲淤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