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以降,历经时间的长河中刷,作为齐梁文化中的翘楚,石刻艺术散乱分布于丹阳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何让这些“闪耀着民族智慧的石头”来说话、示人,如何保护与传承珍贵石刻遗产,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共同追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丹阳天地石刻园就此诞生.丹阳天地石刻园围绕齐梁文化和石刻遗产“做文章”,将石刻融入自然景观中,通过石刻艺术与自然景观的联结与融合,再现了石刻艺术辉煌,供人们瞻仰揽胜、考古溯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成都地区现存古代石刻的初步研究,探寻成都石刻艺术的发展过程,探讨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成都石刻的影响。通过与其它地区石刻的对比,分析成都石刻的艺术特征及其产生缘由。  相似文献   

3.
刘甦 《华中建筑》2003,21(2):41-43
以博山石刻艺术园设计为例.分析设计思维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命题下思考与蜕变的过程,以及建筑形象塑造的尝试,探讨设计思想摆脱传统风格与形式的束缚,以环境为主题,从环境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中寻求启发,进行建筑创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4)
川渝石刻造型艺术根植于民族文化,作为历史文物被保存下来。从当代设计艺术的视角看,石刻造型艺术可被列入公共艺术范畴。石刻造型艺术的形式感营造方式、构成关系处理、对美学原理的运用,表明其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该文探讨如何将石刻造型艺术引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以丰富目前素描教学的训练模式,为素描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加适应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年来复杂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佛山市城建档案馆在收集实物档案的过程中,收集到有关佛山历史的80余件石刻,并于2006年2月,作为佛山市城市规划建设展馆第三期工程中佛山建筑文化展区的主体展出内容,正式向社会开展。这种以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为主题的石刻展,在国内少见,为广东省内仅有。石刻的历史、石刻的艺术,受到市领导的重视,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就该批石刻的价值和意义作一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陈安居 《中国园林》2012,28(12):60-64
从以石刻艺术品做公园化展示的角度出发,剖析现存南宋石刻文物的现状,阐述石刻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以南宋石刻公园的营造为例,讨论了南宋时期古石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南宋以后明清时期民间雕刻艺术品的公园化主题陈列和景观塑造。主张使人文艺术(景观)融入自然生态,让生态也成为一种艺术,创造"天趣与人情"融为一体的造园意境。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自然历史风貌,满足市民旅游、休闲和求知等需求的文化名胜景区,使之成为宁波东钱湖的人文胜地。  相似文献   

7.
明故宫的石刻文化对了解和研究明代早期皇宫的建筑工艺、石雕技法、园林艺术特点以及皇宫内的建筑空间布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目前所知明代早期皇宫仅存的园林建筑雕刻作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今,明故宫遗址公园,遗留下有大量的精美石刻遗迹,大大小小的石刻艺术似乎在默默倾诉着无奈的悲歌,奉天、华盖、谨身、乾清、武英、文华、奉先等一座座名宫名殿都早已长眠地下,那殿宇重重、金碧辉煌的景象只能去遥想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8)
<正>泰山,融风景秀丽的神奇自然景观和神圣的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史的缩影。石刻艺术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自汉朝以后,历代帝王来此封禅祭祀,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为泰山留下众多石碑石刻,诗词歌赋。因此,泰山的书法艺术以石刻形式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保留并延续。泰山石刻内容丰富,造型美观,字体风格,种类繁多,可称之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天然展览。泰山石刻对深入研究泰山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
现今部分地方高校的设计教育观念脱离在地性,导致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理教育模式不协调,影响了民族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传承。该文以川渝石刻造像图式在高校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为例,研究如何从设计素描学理与区域石刻造型传统中介入图式,以关照在地性的文化视野,探索既能传承学科专业原理又能呈现民族文化特色的素描教学模式,以期为在地设计应用范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1)
陕西关中地区有着丰富的汉唐历史遗存,其中石雕造型艺术品类繁多,精品比比皆是。唐代石刻艺术追求装饰富丽堂皇、风格朴实庄重的艺术特色,创造了艺术史上的辉煌巅峰,这一点在桥陵石刻艺术上得到完美的展现。文章主要选取陕西地区唐代的石刻艺术,通过实地考察、对比研究,总结唐代石刻艺术的形制与造型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泰山,融风景秀丽的神奇自然景观和神圣的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史的缩影。石刻艺术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自汉朝以后,历代帝王来此封禅祭祀,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为泰山留下众多石碑石刻,诗词歌赋。因此,泰山的书法艺术以石刻形式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保留并延续。泰山石刻内容丰富,造型美观,字体风格,种类繁多,可称之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天然展览。泰山石刻对深入研究泰山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1)
文章从桂林书法石刻的资源特征、篆隶书体石刻的艺术价值、桂林书法石刻的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对桂林石刻艺术的书法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埃森曼对张永和说:“解构是很东方的东西”。埃先生对一个中国人讲这话,意在表达东方人应该不难理解解构。可是,解构进入中国后,许多人对这种新流派,仅限于对某些解构主义建筑的表面的模仿,而未能顾及其实质。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人们对现代风尚的盲目崇拜。假如,对中国的艺术作全面的探索和理解,就会发现,解构在中国的艺术构成中,是很早就被人们应用的。经过对石刻艺术的考证,发现它处处体现着解构的精髓,这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材料的消解、②艺术主题的消解、③构成方式的消解、④空间的消解。 中国的石刻艺术,大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石材》2012,(6):22-25
石雕石刻制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石雕石刻制品不仅用于建筑的装饰,还成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的象征物,以及家庭的室内装饰。石雕艺术不仅是一门古老的雕刻工艺,也成为走向市场的商品,它与其他艺术品一样,包含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近年来,传统石雕石刻行业也在面临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传统石雕工匠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传统的技艺是在师徒间或家族中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2)
宋代的巴蜀地区,由于其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数量巨大、造型精美、内容丰富的墓葬石刻艺术。宋代墓葬石刻多样化地展现了诸多墓葬文化内容,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化的文化氛围,呈现出不同区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对死后世界的不同想象。  相似文献   

16.
“唐以后四川石窟居全国之冠”。就石刻造像为主的石窟而言,山西云岗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河南龙门是盛唐时期的代表,四川大足石窟则是唐以后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它们均在石刻艺术史和宗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足石窟位于重庆市西162公里处的大足县的青山翠岭之中。石窟始凿年代在初唐,窟  相似文献   

17.
戴清宽 《华中建筑》2006,24(3):42-44
该文从环境、功能、形象、文物保护等几个方面,阐释了翔龙山摩崖石刻园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17年提出的“城市历史公园”遗产概念,辨析总结了其与城市在空间、时间、价值维度的多重关联性;据此建构了“城园关联”视角下,以城园、地段、园区、园景为空间尺度和以历史见证、公共文化为价值线索的城市历史公园景观特征“多尺度”解析与遗产价值“双系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鹅岭公园为例,对其自重庆开埠设市以来各典型时期的景观特征与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解析,以期为历史公园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闻晨 《石材》2010,(11):51-51
位于浙江余杭瓶窑镇南山摩崖石刻造像是有明确年代记载的元代石刻造像群,绵延约360余米,为佛、道教合一的造像,在历史上亦比较罕见,为石窟与摩崖石刻艺术的珍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由于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和人为作用,在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石刻造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恢复性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巴蜀摩崖石刻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详述了遗存至今的窟室建筑、龛室建筑、窟檐建筑和摩崖建筑等4种空间类型的蜀中佛教建筑.指出巴蜀不同形制的摩崖石刻建筑是蜀中佛教建筑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提出巴蜀摩崖建筑所具有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内涵,必将丰富地域建筑文化内涵,并对现代建筑创作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