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现代建筑中孤立于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提出质疑,这些建筑割裂了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显得生硬而突兀;提出有机建筑的解决思路,目的在于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降低快速扩张的城市化对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解析,探讨有机建筑的特征与外在表现,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2.
3.
贺兵 《山东建筑》2003,(1):44-45
建筑热环境是指作用于房屋围护结构对建筑热状态构成影响的一切物理量的总称。建筑热工设计则是为建筑环境中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环境热辐射达到人体感觉最佳状态而进行的相关人与气候大环境、小气候形成,围护结构构造、材料以及建筑节能等多种技术、理论在建筑物中的体现。一句话可以概括,设计一种住的舒服、不冷不热的适宜温湿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阐明了图书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环境与图书馆文化氛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了图书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6.
王磊 《四川建筑》2005,25(2):32-3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转而投向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这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概括地说,这种思想是以人为主体的思想,从关心人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出发,从关注人类适应、调节、改造环境的建筑经验出发,以建筑的环境作为建筑形式的外在作用要素,创造建筑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郑州过去和现在的部分建筑为例,透视了文化艺术性与环境的融合是建筑创意的真谤。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明传统建材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同时被污染的环境又对建材和建筑物带来损害;并指出建材生产必须以生态学观点为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欣 《城市开发》1998,(9):29-29,31
一、概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存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其物质的方面与精神的方面。人们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是一种“从外界给予生物体作用而出现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如何营造一个绿色的医疗建筑空间与环境,体现社会的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现代医院建筑规划设计的重点.主要论述了医院建筑与景区环境的融合,阐述了医院建筑和景点环境融合的定义,以进一步加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建筑与南通5A级濠河景区相融合的例子,展示了医院成功与景区环境融合的建筑,并提出了景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前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呼唤建筑创作应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并应用建筑与环境有机共生的理论原则,通过自身实践创作的几类建筑实例的分析,说明建筑与城市环境有机整合所带来的实效与城市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1从瑞典的渔童故事看环保意识 瑞典是世界“千湖之国”,其境内有大小湖泊9万多个。但如果说瑞典以水而闻名,仅仅说对了一半,瑞典对世界的贡献更在于它既是环保的起点又是生态安全的示范国度。6年前笔者到瑞典国家风险中心作研修,切实感受到这一点。 迄今,体会最深的是瑞典国家的环保生态教育。一次,我随几垃外国朋友到哥德堡西海岸游览,看见三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在水边钓鱼,那认真的神态、灵活的动作吸引了我,便与他们攀谈起来。片刻,其中一个男孩钓上一条看上去有丰公斤重的鱼,还未等我凑上去问一下这是什么鱼,他已将这条漂亮…  相似文献   

13.
面对现代城市整体视觉环境的恶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开始重视城市生态以及建筑与外部空间环境之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而地下公共建筑所固有的特性使得在保护与塑造城市生态,以及与外部空间环境协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地下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内因及外因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在纷繁复杂的各类构成要素中提取重要环节,探讨其整合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董冰 《新建筑》2012,(2):118-121
建筑与景观的不协调往往会带来环境使用上的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建立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弥合支离破碎的环境片断。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实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实现建筑景观一体化的核心要点:突破建筑边界,延伸建筑空间;内外环境融为一体,建立一体化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5.
商业的力量,用隐形的方式让老城死去,看似被保护了,但是变成了大别墅。在中国传统的精神里,空的东西和自然是第一位的,建筑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安德森学院外部空间设计中,利用轴网将新校舍同老校区及周围道路建立起联系;新建筑采用与原有建筑同样的红砖饰面和简化了的西方古典建筑形式,取得了与老建筑的协调;运用内外空间转换的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且与内部空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外部空间,从而取得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介绍塞班岛上的几个建筑实例,阐述了建筑与人文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建筑不仅仅构筑空间;而且还是文化的载体,深刻地反映历史文脉。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建筑设计必须树立生态意识,更好地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8.
一、《周易》与建筑风水祖国建设蓬勃的发展,带动了各门科学的进步,建筑风水在建筑学领域中,也成了热门的话题。由于学科的交叉,理解上的分歧;其中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值得人们进一步地加以探索。就建筑学的视角,对建筑风水涉及的若干问题加以扼要的阐释,以求得到人们的共识,谋求对建筑风水能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的住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安藤忠雄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的建筑与环境的逻辑关系,探求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20.
集成化设计,以及由此拓展开来的集成建筑范式成为当下建筑行业热点课题。本文从思维模式的范畴对集成建筑范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且认为集成建筑范式至少涉及到以下几组思维模式的融合:还原论思维与整体论思维的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的融合,图式思维与数字化思维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