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淮》2019,(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淮河作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开发与保护。治淮从开启新纪元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70年栉风沐雨,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绘就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书写了气壮山河、光彩夺目的淮河篇章,谱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治淮赞歌。  相似文献   

2.
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大河之一,淮河流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纪元,经过70年的持续治理,极大地改变了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水利面貌,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回顾了70年治淮的光辉历程,梳理了治淮重点工程及其发挥的效益,总结了70年淮河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效益以及经验,并对下一步淮河防汛抗旱工作作出展望,为今后淮河流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10,(21):7-7
<正>1 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0年夏季淮河发生严重水灾,毛泽东主席连续4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治理淮河。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领导下,同年8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  相似文献   

4.
姜健俊  王文龙  陈娥 《治淮》2011,(2):12-13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淮河治理摆在重要位置,先后12次召开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按照"蓄泄兼筹"的总体方针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和领导流域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建设,流域内已建成各类水库5700多座,总库容  相似文献   

5.
宁远 《中国水利》2000,(11):21-23,20
淮河是中国一条古老的大河,淮河流域曾产生过璀璨的文明。12世纪黄河夺淮后,淮河流域逐渐沦为举世闻名的重灾区,“十年倒有九年荒”成为淮河流域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持续了700多年,淮河人民饱尝了水患的痛苦。 新中国刚刚成立,党中央就作出了解决淮河问题的英明决策,1950年8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原则和治淮工程实施计划。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并成立了治淮专职机构——治淮委员会,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  相似文献   

6.
《治淮》2019,(10)
<正>9月9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在合肥召开淮河规划治理与展望座谈会,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河规划治理的实践与成就,共同探讨新时代治淮的新方略,展望淮河流域发展愿景,为推进新时代治淮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会议形成了"合肥共识",提出了八项倡议:一是加快完善流域现代化水旱灾害防御设施体系,二是切实维护好流域河湖健康生命,三是持续推进流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四是统筹构建南北气候过渡区域重要生态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大规模治理淮河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第一次治淮高潮.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治淮工作作出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保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确保淮河防洪安全和沿淮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举措,是淮河两岸人民的福音,是有力有序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的动员令,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征程。承前启后,开启淮河治理新征程。近60年来,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9.
《治淮》2019,(10)
<正>安徽地处淮河中游,淮河安澜与安徽发展密切相关。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遵循"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淮工程建设,淮河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治淮不辍铸就丰碑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  相似文献   

10.
《治淮》2000,(10):4-6
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50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淮河的治理工作,两次作出战略性决策,十次召开治淮会议,多次组织编制流域性治淮规划,组织并领导流域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建设,治淮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淮河流域已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产、航运、发电等多方面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和非工程体系,为流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治淮》2021,(3)
正一、淮南市治淮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治理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治淮高潮。淮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展开了以除害兴利、开河疏水、挖沟筑坝、修渠建站为主体的大规模治淮建设。治淮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为淮南市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强的防洪保障,谱写了淮南当代治淮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是我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河流。从1950年中央政务院发布治淮决定、第一次治淮高潮到来之际,为了不失时机,宣传党中央政务院对治淮的政策,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治淮精神,宣传深入调研、勇于开拓的治淮事业,宣传苦干加巧干、科技兴淮的先进人物,在周总理直接关怀下,《治淮》月刊于1952年4月创刊,周总理亲自为她题写了刊名。“治淮”这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一直在为宣传治淮,鼓舞治淮作出杰出的奉献:她既向人民展示治淮的成功经验,也向人民揭示失败的教训;她使人民既看到治淮面貌的巨大变化,带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又看到淮河的水利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治淮任务远没有完成。她鼓舞淮河儿女奋勇向前,不  相似文献   

13.
顾洪 《治淮》2010,(10):40-44
<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始终把治理淮河当作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政务院即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成立治淮委员会,统一组  相似文献   

14.
淮河是我国第一条进行系统治理的大河,也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从1950年中央政务院做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算起,治理淮河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为了回顾河南省治淮的历程,总结治淮的成就与经验,探讨治淮规律,展望未来治淮前景,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把河南省治淮的调研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活动,组织几位长期从事、关注水利工作的老领导、老专家,会同相关部门一起,从4月7~15日,到河南省淮河流域的两个重点市———驻马店、信阳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成此报告。现刊登于此,供广大治淮工作者研讨。  相似文献   

15.
胡志道 《治淮》2004,(9):5-7
淮河是一条古老河道,历史上曾被黄河所夺,是一条亟待治理的河流.历代不少人士为淮河的治理作出了宝贵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流域豫、皖、苏、鲁四省各级政府和人民掀起了治淮高潮,全国有识之士云集淮河,群策群力.50多年治淮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由于淮河的复杂性,目前仍未达到根治.国内一些关心淮河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淮河与洪泽湖分家(以下简称"河湖分家")的根治方案,即把淮河下游从洪泽湖分离出来,独立入江,以降低淮河中游水位.这个设想引起了国内众多专家的兴趣和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笔者是一位治淮老兵,对此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F0002-F0002,I000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带领流域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治淮高潮,淮河两岸旧貌换新颜。1991年国务院决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国务院要求加快治淮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1991年安徽淮河流域那场罕见的洪灾,也许记忆犹新。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饱受洪涝之苦的淮河人,对治淮有着热切的企盼。洪涝灾害刚刚过去,党中央、国务院就及时地作出了加快治理淮河的战略部署,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优先安排了治淮骨干工程——怀洪新河复建工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人民的深切关怀。淮河人民迅速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怀洪新河主要利用现有的河道、湖洼扩大浚深,河线自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涡河下游何巷起,沿符  相似文献   

18.
舒嘉明 《治淮》1998,(1):14-15
石漫滩水库是在1951年第一次治淮高潮中兴建的第一座水库。1950年夏天淮河发生了大洪水,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在看到淹死了人的灾情报告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领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连,以解除人民的苦难为己任。1950年7月20日至9月21日,毛泽东四次批示政务院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尽快治理淮河水患。明确指出:“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  相似文献   

19.
《治淮》1997,(6)
1997年5月23~24日,国务院第四次治淮治太会议在江苏徐州召开,淮河治理翻开了新的篇章。 90年代的治淮是1991年淮河和太湖大水后大规模展开的,其历史性记录是国务院当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治淮治太会议(后来称为第一次会议)。1991年的治淮治太会议形成了治淮的重要历史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治淮的18项骨干工程,部署了“八五”的任  相似文献   

20.
汪斌  汪安南 《治淮》1996,(10):6-8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掀起了建国后第二次治理淮河的高潮。“八五”期间,中央、地方加大了治淮投入,治淮水利基建投资快速增长,淮河治理取得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八五”初见成效的目标。 一、“八五”治淮水利基建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