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吴伟  张伟 《中外建筑》2012,(11):29-31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千城一面、杂乱无章的城市面貌,该文提出以"建筑群体"思想作为连接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群体表情"的概念,并根据视知觉完形理论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希望从新的角度思考其在塑造城市风貌方面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
"视知觉"一词源于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该理论既是艺术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又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实践,更是视觉完形理论的开创性思想。书中涉及的心理学、物理学等专业学科的研究方法,使人们对艺术设计中知觉抽象的感性认知更加具体、科学。而对知觉抽象的研究,旨在探索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不断寻求在艺术设计中创新的途径或更具有科学性的艺术形式表现方法,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找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从视知觉的角度看,人感知空间的基础在于眼睛接收到能产生视觉意义的信息,而非简单地看到空间实体。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其设计中需要基于视知觉特性对光和空间实体进行双向的互动考量,以进一步拓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在考夫卡等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基础上,阿恩海姆系统地建构了视觉动力理论。用这一理论解读建筑形态,可以将原本纷繁复杂的形态语言的感觉更加清晰化,使得人们对建筑造型的感性认识能够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本文不仅沿用了这一理论,更是根据建筑形态的实际状态进行分析,用吸引力、排斥力、支持力、挤压力等对视觉动力进行分类,以解读人们在建筑审美活动时的知觉规律和心理本源。  相似文献   

5.
广州太古汇是由建筑公司Arquitectonica设计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其大型购物中心为例,首先从动力方面分析了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结合视知觉特性充分考虑,从建筑空间的边界、导向和序列、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太古汇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尤其是如何利用艺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创造出优的视觉效应,塑造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6.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幼儿园建筑空间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忽视了科学性的色彩选择。色彩作为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文章先是介绍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概念,再从幼儿视知觉的感知特性着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究视知觉效应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儿童的色彩心理进行分析,总结不同色彩在小学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小学建筑色彩的设计原则,为以后小学建筑在色彩方面的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方向,使其能更适应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住宅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及精神需求的场所。作为建构建筑空间的一大要素的光,借助住宅建筑空间形体的虚实,为空间赋予个性和生命。由此可见,光照不再仅仅为满足居住者视看的生理需要。本文尝试拓展视野,阐述视知觉理论的特性,研究在视知觉理论下光环境设计的目标要求,探讨如何应用视知觉理论对住宅室内人工光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从视知觉动力角度分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呈现,本质上是一个外在异形形态的表达与内在心理认知的衡量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形成某种情绪特征,体现着人类的感情、思维以及各种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审美衡量标准。这为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体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审美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黎珍 《城市建筑》2013,(10):54-5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建设超高层结构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和优化。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超高层结构建设的现状和现有的抗震性能优化方法、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了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优化的主要方法;最后总结全文,展望了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来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为案例,分析了的失火的主要原因;再分别从焊接防火、外脚手架防火、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外墙防火、内装饰防火、疏散与救援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现行规范要求及主要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阐述了超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的主要思路和技术措施,以探讨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2)
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目前,中国城市人口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个社会对建筑的需求也在增加。由于城市地区缺乏土地资源,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受到了广泛群众的好评。建筑的质量对人们和财产的后续使用和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质量的原因。然而,在中国建造高层建筑所上所花费的时间仍然相对较短,经验不足,当高层建筑的建设完成时,所使用的技术还不够先进,因此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当代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的相关建筑技术,本文件详细分析了建筑技术中最重要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城市住宅》2021,28(8):117-118
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名片与形象的直接体现,以天誉南宁东盟创客城东盟塔(2-1号楼)为例,从立面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结合、层间防火与立面冲突的处理、备用疏散楼梯的设计要点、消防电梯设计、避难区设计、楼梯间防排烟固定窗设置等方面阐述超高层设计难点及要点.  相似文献   

16.
超高层建筑中,连梁往往是地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的第一道防线,起到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是结构塑性耗能的关键构件.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时,往往会遇到部分连梁抗剪截面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以往工程设计时,针对连梁抗剪截面不足这一情况往往通过内置型钢钢骨解决.但由于连梁内置型钢钢骨往往使得连梁抗弯强度亦大幅增高,这对连梁的破坏形态以及整体结构的分析结果均会有较大影响.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采用静力弹塑性截面分析程序以及三维结构非线性分析与性能评价软件PERFORM-3D对超高层结构罕遇地震下连梁的破坏机理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针对连梁抗剪截面不足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跨越时间长,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施工期间存在较多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季节与气候,还有非自然因素,如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分析了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希望能为建筑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梓  尹宝泉 《城市住宅》2016,(11):16-20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愈发紧张,城市朝着高密度方向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的高密度将改变城市建筑环境的众多要素。本文以超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为切入点,从超高层建筑与场地环境的关系、体型设计、围护结构、能源资源利用系统等方面开展相关分析,探讨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以期为高密度城市的超高层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雄杰  张超 《建筑电气》2021,40(8):57-62
结合办公类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工程案例,介绍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及容量选择,10kV变配电所、柴油发电机房选址,低压配电,防雷接地设计等,对比一般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内容,总结办公类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旭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6):94-96
大型综合体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结构设计复杂、体量大、危险源多、各立面交叉作业多、环境复杂,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阶段安全防护应用已成为大型综合体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一项管理重点.结合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总承包工程,详述大型综合体超高层建筑过程施工安全防护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