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
近几年,"繁简之争"一浪掀过一浪起。挺简派"和"挺繁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在现实条件下,谁更优劣?面对"繁简之争",汉字发展将何去何从?繁体回归是否有必要施行,是否可行?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榫卯     
王瑜 《建筑与环境》2007,1(2):131-132
榫卯结合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尝试分析它的起源、发展及一些重要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朱文静  李泽成 《城市住宅》2021,28(6):168-169
榫卯,是比汉字还早的民族记忆,榫卯的发展历史是匠人们高超技艺永垂不朽的历史.当下,高科技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殆尽,榫卯这项工艺传承至今并呈现多样的新面貌,充分体现了这一工艺高深的智慧.概述榫卯结构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分析榫卯结构的加工技术,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点,并举例分析其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功能用途,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榫卯是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至今仍应用甚广。作为东方造物独有的技艺,无论是从功能的角度还是美学的角度,设计师都能从榫卯中获取诸多灵感。将榫卯结构进行变通或改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现代技术的进步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先研究榫卯的结构特点,分析榫卯的技艺之美,并尝试探讨如何剔除或削弱榫卯的功能性,强化榫卯的艺术性,使其立足于当代艺术之林,然后举例说明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所展现的独特美学思想,从而论证弘扬榫卯艺术之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榫卯印象     
《城市环境设计》2010,(6):194-195
人们见多了大工业生产的当代家具。工业化标准的工艺做法,加之炫丽的现代材料与华丽的造型.时常颠覆传统力学原理.感觉其离人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榫卯节点刚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古建筑榫卯节点刚度取值,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加固具有重要意义.以木结构建筑为例,从基本承重构件梁柱的微元开始,导出木梁木柱的挠曲线方程,用弹簧作为榫卯节点约束,以边界条件输入,导出榫卯节点刚度值;以钟楼为工程实例,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对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榫卯节点刚度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8.
河北正定隆兴寺牟尼殿位于寺内中轴线的前半部,平面近方形,大殿殿身是重檐歇山顶,四面抱厦屋顶又是山面向前,建筑的外观形式很有特色,该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牟尼殿的建筑构造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七间,共有柱子68根,分三圈布置成柱网,与《营造法式》讲的金箱斗底槽基本相似。梁架:共用梁架四缝,为抬梁式。建筑物上斗栱的运用,在整个建筑构架上有重要的结构意义。通过对牟尼殿主要木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主要构件榫卯做法研究。充分说明中国木构架建筑在很久以前就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木结构榫卯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对古建筑榫卯结构的研究现状,对中国古代木结构榫卯节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榫卯节点的破坏形态,并推导了计算公式,指出在确定榫卯破坏方式时,要考虑主导受力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4)
榫卯结构资源库并非是陈设结构的封闭空间,它应该能够承载历史,收集前人的智慧结晶;它又像是一个博物馆,完整保存着国民记忆,让国人薪火相传;同时它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学会理性思考,在拆卸把玩中领会传统工艺的精髓,启发设计灵感,增强职业修养。  相似文献   

11.
榫卯结构蕴含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记录了时代的历史时光,沉淀着古人的智慧.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藏之作,也是传统符号的代表,在我国古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中的榫卯结构的美学分析与修复技术研究符合《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要求,对榫卯结构的损毁原因和修复理论原则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榫卯结构出现的不同问题提供了不同的加固修复方法和保护措施,尽可能保持和恢复榫卯结构古建筑的原状,使结构融艺术、生活、结构美学价值于一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南、西北等地区存在着量大面广、危险性大的木构架承重建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进行加固修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木结构榫卯节点的加固方式:耗能软钢加固,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在低周反复荷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加固前后榫卯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参数,可知加固后的节点刚度增大,耗...  相似文献   

13.
在木结构古建筑中,建筑的损坏多数由榫卯节点的破坏而引起的,因此木构件之间的相互结合至关重要。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先确定节点方式再进行拼装施工,以致不同的节点构造给施工带来了困难。大悲阁工程并没有一味的追求传统,而是根据该工程构造,先确定拼装汇榫的施工流程,再根据不同构件的受力要求,选择相应的榫卯结构并结合现代结构技术和工艺,这样既方便施工,又能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整个木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节点尺寸、木材材性和摩擦因数等因素对燕尾榫节点在单向荷载作用下抗弯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式析因设计方法,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获得了32组不同工况下燕尾榫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样本值。基于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燕尾榫节点抗弯性能影响显著性程度的量化指标,并分别建立了燕尾榫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关于显著性因素的回归模型,最后结合回归模型给出了可直接用于古建筑木结构整体结构计算的燕尾榫节点三参数幂函数模型。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下各因素显著性程度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榫高、榫长和摩擦因数这3个因素对燕尾榫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基于回归模型获得的燕尾榫节点三参数幂函数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利用该公式直接计算获得燕尾榫节点的弯矩 转角曲线,且计算简单便于应用;所得结果可为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燕尾榫节点抗弯性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永泰县嵩口镇垅口祖厝属于典型的闽东大厝,是比较罕见的 同一家族在同一地域逐步营建的民居建筑群,具有较为清晰的年代层 次。通过现场勘察和实测数据,介绍了垅口祖厝的基本布局和形制, 研究垅口祖厝在穿斗梁架、斗栱、装饰木构件等方面的年代差异。该 案例对于研究永泰乃至闽东明清木构建筑发展轨迹和形制分期,具有 较高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是我国非物质营建经验的重要载体,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迁徙.随着历代江南民居营造技艺的输入,云南传统民居深受影响,其结构形式和节点构造在江南民居中都有迹可循.木构架是传统民居的内核,榫卯组合是一榀屋架立而不倒的关键,对传统民居的溯源,是发掘和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两地构架形式和榫卯节点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扒钉、CFRP布(碳纤维增强塑料布)和钢箍3种材料加固古建筑木构架榫卯节点.通过人工加载方式,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3种材料加固后榫卯节点M-θ(弯矩-转角)滞回曲线、M-θ均值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延性的变化,对比了3种材料加固榫卯节点的抗震效果,并对3种材料在木构架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榫卯节点加固前后均有良好的变形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承载力>钢箍加固节点承载力>扒钉加固节点承载力;CFRP布加固节点耗能能力>钢箍加固节点耗能能力>扒钉加固节点耗能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刚度退化>扒钉加固节点刚度退化>钢箍加固节点刚度退化;CFRP布加固节点延性>扒钉加固节点延性>钢箍加固节点延性.建议扒钉用于小型木构架加固;CFRP布用于中小型木构架加固;钢箍用于中大型木构架加固.  相似文献   

18.
绎思堂是番禺沙湾王氏宗族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的一座祠堂,湛若水在祠记中称其"美材"、"不朽",且祠与道合。现存遗构建于清初,寝堂屋架局部坍塌,部分木结构构件因安全原因被拆除,这提供了观察和测绘其榫卯形状、尺寸和交接方式的机会。绎思堂寝堂面阔3间,进深16桁用4柱,石柱、木柱、木梁架、空斗山墙和后檐墙共同承重,木结构构件均用铁力木,梁架多用瓜柱,施用莲花托枓栱、柁墩和水束,且装饰精细,榫卯类型丰富。根据现场观察和记录,论文考察了绎思堂的檩之间、檩与柱之间、木柱与木梁之间、石柱与木梁之间的榫卯,讨论了其在形状、构造、工法等方面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新型榫卯式满堂支撑体系,实施了11个高度超过8 m足尺原型试验。定量地分析了立杆间距、横杆步距在有无剪刀撑的情况下对支撑体系极限承载力影响规律及竖向剪刀撑对支撑体系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包括节点半刚性、节点刚性的两种相对精细化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考虑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后屈曲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半刚性模型的有效性及节点刚性模型相对于工程实践偏于不安全的结论。在有限元分析中发现节点半刚性和节点刚性模型的荷载随位移变化规律截然不同,得出此种变化规律能够更好地反映结构的刚度特性和失效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