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的闭环控制机制的分析模型,推导了可用信元速率和队列长度的计算公式及它们的极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实测沉降时间过程的双曲线模式和一维太沙基固结理论,推导了在等载条件下的沉降速率计算式,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预压期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超载条件下,沉降速率控制标准的修正,并给出了沉降速率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等效活动流预测的主动队列管理(AQM)机制——近似公平丢弃(AFD)机制,通过抑制行为不端流进入队列的机会,从而获得业务流之间近似的公平.和其他现有的AQM机制不同,AFD并不丢弃低于最大允许速率门限的流的包,因此保护了行为良好的流免受行为不端流的影响,进而改善了这类流的吞吐量,降低了排队时延.仿真结果证实,在TCP,UDP流共存的情况下,AFD机制的性能优于目前典型的AQM机制,接近需要维持所有流状态信息的理想情况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定向扩散的传感器网络拥塞与速率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定向扩散的拥塞与速率控制机制(CRDD),主要包含拥塞发生时的拥塞控制和拥塞消除之后的速率调节2个部分,其中拥塞控制由拥塞节点逐跳反馈拥塞通知消息实现,速率调节由接入网关(sink)定期更新速率调节消息实现. CRDD机制既能迅速缓解拥塞,又能在拥塞消除之后调节节点速率以减少网络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周控制PWM调制电路原理,对三相三开关PFC整流器进行控制方程的推导,提出了2种新的控制方法,即直接对电感电流或开关电流取样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分析和仿真结果证实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在第3代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为使系统在接近满负荷运转时能够满足新用户呼叫所要求的带宽,以增大新用户呼叫的接入概率,提出了基于"降级机制"的接入控制方法.即基于非实时呼叫信息码速率可调这一特性,通过降低非实时呼叫信息码速率来降低系统负载,文中在给出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还做了系统级的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证明加入降级机制的新方案比不加入降级机制的原方案提高了系统实时在线的用户数,降低了呼叫阻塞概率.该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Linux系统中实现对多媒体任务灵活有效的调度支持,作者引进并实现了多媒体任务模型ARB.与周期任务模型、零星任务模型等传统实时任务模型相比,对ARB任务模型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改进:(1)不需要预先知道任务的计算资源需求量或最坏情况执行时间,以满足多媒体任务对资源需求动态多变的特点;(2)任务相邻两次执行之间需要满足一定的时间距离约束,以确保多媒体任务的执行延迟和抖动,使执行结果更为流畅;(3)多媒体任务以指定的速率执行,且该速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可以动态调整,以适应用户需求和系统可用资源的动态变化,在具体的内核调度算法实现中支持执行速率、截止期限、周期等重要实时任务属性的定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RB,Linux内核可以为多媒体任务提供如下调度支持:(1)保证任务以指定的速率执行,且速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动态可调;(2)通过任务执行时的时间距离约束,保证任务的执行延迟和抖动;(3)通过准入控制和自适应QoS协商机制,实现资源的动态请求.因此,基于ARB任务模型,Linux内核不仅可以实现对多媒体任务灵活有效的调度支持,而且使得这些任务具有较好的可控性.这一点对实时任务很重要,有助于提高实时任务的可确定性,此外对于系统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工作在不连续模式下反激式交流-直流转换器的转换效率,研究和分析了一个开关周期中系统在各状态时的功率损耗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导与建立了反激变换器系统功率级损耗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MATLAB分析和仿真,得出了各关键系统参数的损耗曲线及其对系统总损耗的影响。基于对损耗因子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恒压控制策略,该策略中各参数控制曲线均基于MATLAB建模分析.文中所提恒压控制策略采用0.35μm/700V/BCD(Bipolar-CMOS-DMOS)工艺实现,仿真与实测结果均验证了其具有良好的负载响应能力.通过对流片后的芯片进行测试,其5W下的效率可达83%,超出最新DoE.6能效标准,实现了高效能转换.  相似文献   

9.
针对连续发酵过程,建立了基于非线性内模控制策略的调节器设计方法.当分别用稀释速率和加料基质浓度作为操作变量以控制产品产率时,通过仿真评价了所构成系统的品质指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内模控制策略可以用于发酵过程的控制,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接收端驱动的流媒体组播拥塞控制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于流媒体业务的TCP公平的单速率组播拥塞控制协议——接收端驱动的二项式组播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在各接收端独立维护拥塞窗口,采用二项式算法调整拥塞窗口,根据当前拥塞窗口值计算出期望接收速率,采用基于代表的策略实现反馈和反馈抑制.算法很好改善了丢失路径多样性问题,增强了可扩展性.仿真表明协议具有良好的TCP公平性、速率平滑性、可扩展性和较好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明显前向拥塞指示(EFCI)的拥塞控制是一种简单的可用比特率(Avail-ableBitRate:ABR)拥塞控制机制.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EFCI拥塞控制算法(简称E-EFCI).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E-EFCI拥塞控制算法在减小可用信元速率(ACR)波动、队列长度和端到端时延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EFCI拥塞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有的大多数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按照判别拥塞的主要依据可以分为2大分支:基于负载(Load-based)的AQM算法和基于队列(Queue—based)AQM算法。分析了单独以队列或者单独以负载作为拥塞判别依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与基于队列相结合的AQM算法LQC(Load Queue Contr01)算法。仿真结果证明,与RED、FRED和LDC算法相比,LQC算法能更好地稳定队列长度和减少丢包率。  相似文献   

13.
梁潘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2):60-63,79
队列管理机制是网络拥塞控制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机制主要分为被动队列管理机制(PQM)和主动队列管理机制(AQM)两大类,前者在拥塞发生时被动地使用丢尾策略(D ropTail)丢弃所有新到的分组,而后者则根据队列长度的变化进行提前丢包,尽量减少和避免拥塞。为了对PQM和AQM进行比较、研究,以各自经典算法D ropTail和RED为例,在NS2环境下实现了两种机制的模拟与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完善拥塞控制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回顾了IP网络中已有的拥塞控制技术,总结了TCP端到端流量控制和中间节点增强机制等各研究子方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主动队列管理这一热点领域中已有策略和算法的优缺点,归纳和阐述了大多数算法所采用的启发式设计加仿真试验验证的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ED)存在的参数不易配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BLUE算法(Adaptive Fuzzy BLUE AFBLUE),用配置好的模糊逻辑规则来计算包丢弃概率,并设计了自适应调整机制来调整模糊控制规则以更好地匹配网络环境地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环境动态变化环境下,自适应模糊BLUE算法能有效将队列长度控制在期望值附近,运行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异步转移模式(ATM)是实现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关键技术,就信元丢失率、吞吐量和存储器利用率来说,共享缓冲器式ATM交换机是实现B-ISDN的最佳选择。文中讨论了共享缓冲器ATM交换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优先权控制、同播功能和提高输出队列可靠性的措施,提出了一种各输出队列的双门限信元丢失优先级控制的方法,并给出了一实现同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于队列管理的模糊增益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参数时变及非线性特性的网络拥塞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模糊增益神经元主动队列管理算法(FNAQM). 采用路由器队列长度及数据流速作为拥塞度量,在检测当前拥塞信息的同时,预测未来拥塞的状况. 结合神经元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利用单神经元计算数据包标记概率,采用有监督的Hebb学习规则在线调整加权系数. 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可动态调整神经元增益,能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 FNAQM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FNAQM能快速将队列调整至目标值,并维持较小的队列抖动,对动态数据流和非响应流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基于轮询机制的通信系统进行理论设计和性能评价,需要对平均排队队长进行定量分析。本通信系统采用了基于完全服务的非抢占排队优先权轮询机制作为信道共享策略。首先建立了系统分析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推导出系统的概率母函数。通过对系统一阶特性的迭代计算,最终解析出非对称情形下的平均排队队长表达式,并且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了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随机早期检测(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对网络时滞、参数设置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时滞网络的稳定随机早期检测算法(TRED:Time-delay RED)。引入史密斯预估器,以抑制网络时滞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采用瞬时队列长度替代平均队列长度作为拥塞指示,加快系统的响应能力;改进RED算法的丢包概率函数为非线性函数,同时自动调整系统参数,以适应网络环境变化。仿真结果表明,TRED算法能成功补偿网络延时,并在不同的时滞环境、不同程度的拥塞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队列长度,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RED算法在网络拥塞控制中使得队列波动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并研究了NLMS算法在主动队列管理中的具体实现。仿真实验通过对NLMS算法、RED算法、REM算法、LRC-RED算法性能的比较,表明NLMS算法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且能够提高队列稳定性,降低丢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