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晚泥盆世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解释,认为东河塘组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至海退旋回的标准I型层序,相当于3级海平面旋回的沉积地层.东河塘组由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与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仅发育局部的河流沉积体系;海侵体系域主要为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体系,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细的准层序叠置成退积的准层序组;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粗的准层序叠置成进积的准层序组.此外在盆地周缘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纪马家沟期沉积及岩相古地理分析,首次系统厘定了马家沟组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11个四级层序。重点针对产气层马五段开展了四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进而全面剖析了沉积层序对马五段白云岩储层空间展布的控制作用:(1)海平面升降加上中央古隆起的隔挡作用,造成了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海退期为蒸发浓缩环境下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海侵期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2)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导致了储层类型在纵向上的旋回性分布,海退期主要发育膏溶孔型白云岩储层,海侵期主要发育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3)层序内部储层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海退沉积半旋回中,潮间含膏云坪为有利沉积微相;海侵沉积半旋回中,潮间藻屑滩为有利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顺北地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作为一套典型的海相碎屑岩沉积地层,砂泥叠置关系复杂,仅通过测井曲线形态的传统方法不利于高分辨率层序的精确划分。首先根据地震剖面与测井滤波处理曲线来识别不整合面及相关的整合面,得出长期基准面变化情况;其次用最大熵谱图与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划分中期基准面旋回边界;最后从动态最大熵谱中提取出米氏旋回参数,进一步获取带通滤波信号组和天文周期单元,划分短期基准面旋回,最终完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柯坪塔格组识别出3种三级层序边界类型:连续海侵背景下的T1型、完整海侵—海退背景下的T2型、海退为主的T3型。目的层共划分出4个长期、16个中期以及5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4.
依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哈得逊地区的钻井、测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资料,在研究区下石炭统识别出1个Ⅰ型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将哈得逊地区下石炭统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C1、SC2、SC3,对应于早石炭世海侵的3个海进-海退旋回.SC1旋回以滨岸砂坝沉积为主,而SC2、SC3旋回发育潮坪沉积体系.研究认为,SC1旋回滨岸砂岩及SC2下降半旋回的潮间带薄层砂岩为有利储集砂体,是地层-岩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与陆架边缘的直接联系,深水层序划分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成为难点。东非鲁武马盆地渐新统含气砂岩储层为深水沉积环境的重力流沉积,合理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法可以指导有利目标层系的解释及区域油气勘探。以混合层序地层模型为指导,以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为主,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开展深水层序地层学研究,揭示渐新统深水沉积过程和沉积体系的成因联系。根据地层的终止类型、凝缩段、块体搬运沉积等识别层序边界,通过分析沉积物性质、规模以及形成深水沉积的浊流密度差异,确定沉积结构单元与体系域的对应关系,建立渐新统等时地层格架,分析深水沉积演化规律。鲁武马盆地渐新统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强制海退的早期在近陆架边缘陆坡上均形成大规模局部发育的块体搬运沉积,之后在不同层序沉积特征表现出差异性。下渐新统三级层序以粗-中粗砂岩为主、具有高砂/泥比、高密度的大型朵体为强制海退晚期产物。堤化水道体系沉积于低位体系域及海侵早期,顶部为凝缩段沉积,使下渐新统层序具有完整体系域组成;受研究区数据范围影响,上渐新统三级层序缺少大型朵体,层序内缺少下降期体系域晚期沉积,其他体系域内沉积结构单元与下渐新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阿尔伯达西北部及邻近英属哥伦比亚,加拿大的上白垩统卡迪尔姆组地层的组合岩石露头及地下调查的研究成果。100多个实测岩心和岩石露头剖面结合1100多条测井曲线用来检验45000多平方千米面积地域上的地层相互关系,卡迪尔姆组地层由滨线沿前陆盆地西缘进积期间沉积形成的海退-海侵堆积旋回组成,当时西内海道据盆地正中。一般来讲,这些沉积旋回由被海进侵蚀面覆盖着的向上浅滩层序组成(深水期河道地层由临滨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若开盆地上中新统-上新统深水重力流沉积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以海侵-高位域泥岩连续弱反射顶界以及大套水道侵蚀及朵叶体的底界作为三级层序界面,将上中新统-海底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上中新统、上新统及更新统-海底。以上中新统-上新统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沉积单元的垂向组合特征,将上中新统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上新统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每个四级层序均表现为向上粒度变细、侵蚀减弱、砂岩减少的正韵律特征。三级层序界面基本上与该地区大规模海退相对应,四级层序界面基本上对应于小规模海退面。层序地层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构造抬升及气候的影响。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了沉积作用的变化,构造和气候控制沉积物供给量,供给量的不同造成不同四级层序叠加样式不同。此外,构造抬升对该地区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7~8 Ma,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增强了南亚季风,并使得剥蚀量增加,沉积物供给量增加,朵叶体及水道发育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工区内的录井、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及野外露头剖面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柯克亚及邻区古近系卡拉塔尔组岩石结构组分类型及特征、古生物化石、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指出了本区总体上为海湾泻湖沉积环境,以潮坪、障壁滩坝、台内滩、半局限泻湖、局限泻湖、滩间海等亚相沉积为主。卡拉塔尔组沉积水体总体较浅,容易浅滩化,以多旋回滩体向上变浅序列发育为特征,沉积特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其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受大气淡水淋溶改造的台内滩亚相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及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均取得重大突破,但对陡山沱组的沉积背景条件缺乏系统研究。利用大量露头资料,结合少量钻井、地震资料,分析了中—上扬子地区陡山沱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格局、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及烃源岩分布。研究表明:(1)中—上扬子地区陡山沱组沉积期沉积充填序列及地层分布受古隆起和边缘凹陷控制。古隆起区陡山沱组超覆沉积,厚度薄,发育滨岸相、混积陆棚相、非典型碳酸盐台地相;边缘凹陷地层齐全、厚度大,发育深水陆棚相和局限海盆相。(2)陡山沱组沉积序列总体表现为"海侵-高位-海退"的一个完整沉积旋回。陡山沱组一段为海侵初期的非典型碳酸盐缓坡沉积,陡山沱组二段为广泛海侵期的滨岸—混积陆棚沉积,陡山沱组三段为海侵高位阶段的非典型局限—开阔海台地沉积。(3)陡山沱组二段发育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分布稳定、厚度大,是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和页岩气主力层段;陡山沱组三段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特征,有较好的储集条件,有利于天然气及磷等矿产资源成藏(矿)富集,为值得重视的新领域。秦岭海槽、鄂西海槽是天然气(包括页岩气)及磷矿、锰矿等矿产资源勘查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东北部统5井区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地层为对象,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在垂向上分布的控制作用。马五1—4亚段构成了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其又可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及多于26个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对统5井区乃至靖边气田的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陆表海台地碳酸盐潮坪沉积微相在垂向上的细微变化,因而也控制着古风化壳型孔洞白云岩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布。该项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其它地区相似的地层和储层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量分析资料,研究了石油中的硫、石蜡、胶质和沥青质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指出,这些石油参数在剖面上的变化与大地构造旋回有密切关系:硫,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在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和新近纪为最低值,它们与海退构造阶段相一致;石油化学成分最大值与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和阿尔卑斯旋回中期的最大海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经历了2次海进—海退旋回,依据界面特征可划分出2个超层序和4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显示:SS1超层序海侵体系域早期发育滨岸相碎屑岩沉积,海侵体系域中晚期和高位体系域以混积潮坪、混积台地相为特征,发育含泥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砂质灰岩、泥岩及页岩沉积;SS2超层序海侵体系域形成高能浅滩,发育鲕粒碳酸盐岩和碎屑碳酸盐岩,高位体系域台地相白云岩发育。SS1—SS2超层序形成过程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碎屑岩沉积—混合沉积—碳酸盐岩沉积演化序列。SS2超层序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浅滩和白云岩均为形成油气储层的有利地质体。  相似文献   

13.
对印尼库特盆地深海区中北部中中新统以上地层开展沉积波动分析及波动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应用米兰科维奇旋回地层定年方法对研究区内的单井地层进行定年,建立精细地层年代格架,并计算精细沉积速率曲线。应用地质滤波法从精细沉积速率曲线中提取出周期分别约为6,3.7,1.85和0.4 Ma的4个主要波动,它们与成藏要素的形成及油气分布有重要关系。其中,6 Ma周期波动对研究区内的成藏要素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在它控制下形成上、下两套成藏组合,上部成藏组合以下更新统底部—上新统中部泥岩为盖层,以上新统下部—上中新统上部砂岩为储层;下部成藏组合以上中新统中部泥岩为盖层,以上中新统下部—中中新统顶部砂岩为储层。其它短周期波动对6 Ma周期波动控制下的储层与盖层形成过程有一定影响,它们决定了6 Ma周期波动控制下局部位置储层与盖层发育情况。0.4 Ma周期波动是米兰科维奇旋回中0.40 Ma长偏心率旋回,对研究区高频沉积旋回起主控作用。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油气分布受盖层控制,6 Ma周期波动和3.7 Ma周期波动双重控制下的有利盖层发育叠加区之下均是油气发现区或地震反射异常区。  相似文献   

14.
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层岩石、古生物、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分析,对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将奥陶系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3种沉积亚相及11种沉积微相,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奥陶系各沉积期沉积微相平面图,为储层发育有利沉积相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进而结合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微相特征,分析了沉积演化规律。研究区开阔台地主要发育颗粒滩、滩间海和云灰坪3种沉积微相;局限台地发育多种类型潮坪和泻湖沉积,共计10种沉积微相;蒸发台地发育云坪、灰云坪、膏云坪3种沉积微相。东濮地区奥陶系在1个海退半旋回和3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的控制下,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交互沉积。其中,海退期沉积的冶里组、亮甲山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峰峰组下段和峰峰组上段上部,主要由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环境下的各类潮坪和泻湖沉积构成;海侵期沉积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上段和峰峰组上段,主要由开阔台地环境下的滩间海和小规模颗粒滩沉积构成,局部发育局限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15.
野外研究证明,海面升降运动对于构造活动边缘的相模式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圣迭戈海湾和下加利福尼亚北部晚白垩世和始新世的弧前地层以海进层序一海退层序为特征。大量底栖有孔虫和微型浮游生物资料,为这些水深变化急剧的沉积压实边缘提供了相变的时代和分布范围。完整的地层组合可归纳为三种级别和类型的沉积层序。可根据其中两个较大层序的时间和几何形态,来制作相对的海平面曲线,这种相对海平面曲线与世界海平面曲线有极其密切的相关关系。主要的沉积旋回厚数百米,是不对称的,它的特点是:底部是一较薄的海退层序,其上则是一较厚的海进层序,每个沉积旋回都与海岸上超的“超旋回”有关。沉积旋回由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和“次旋回”控制的规模较小的地层韻律组成。两个较大的沉积层序上反映了局部的沉积脉动,俄勒冈到下加利福尼亚孤立的海岸盆地中的同期旋回和沉积韻律进一步表明,海面升降运动对于沉积作用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这样,以野外研究为基础的相分析就证明,Vail曲线或其它的海岸上超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可用作盆地分析中的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6.
惠民凹陷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惠民凹陷西部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旋回性发育的特点,利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该区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旋回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在滨浅湖、半深湖和火山锥附近均有发育,且不同沉积环境的碳酸盐岩准层序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发育受海侵作用、气候变化和火山活动的影响,其中气候的周期性波动和火山的多期喷发控制着湖相碳酸盐岩准层序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基于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二叠纪形成的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研究结果,按照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原型沉积盆地进行了五级层序划分。研究认为原型沉积盆地下部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滨岸-混积陆棚是典型的三级层序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模型;研究发现三级层序实际是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Ⅰ型层序(无低位体系域)是三级层序的典型发育模式,识别标志是从海向陆存在巨大的泥岩+灰岩楔形体。五级准层序是基本层序,为单旋回层序;混积陆棚区较易识别的薄层灰岩等时沉积体是最大或次级海泛面的等时沉积物;混积陆棚区属于内源和外源沉积物均衡沉积剖面,没有凝缩段,外源碎屑沉积物在海域内倾斜大前积沉积现象在混积陆棚区减弱或消失;三级层序底部古地貌为阶地-坡折带,这种古地貌特征既是造成东河砂岩段穿时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东河砂岩段与其上含砾砂岩段构成海侵-高位多个四级旋回层序的主要原因。图6表1参21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格局及成藏控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川东北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受古断裂的控制,宽广的台地被切割成台隆与台盆的沉积格局。受开江-梁平台盆的控制,长兴晚期—飞仙关早期在其两侧发育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但陆棚相不甚发育,可能是台盆深度小、宽度窄、相变快引起的。由于期间经历了一次二级海平面的升降过程,使得长兴组广泛发育海侵生物礁,而飞仙关组发育海退型鲕粒滩,形成两类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生物礁、鲕滩沉积相带在纵横向上不断迁移、抬升,主要发育于台盆的两侧,呈不连续环带状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控制。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北部早石炭世沉积体系域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下石炭统沉积体系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实际资料表明,该套层系属于夹持在早、晚海西期两个构造运动不整合面之间的一个二级旋回层序,层序内部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沉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区块是海侵体系域的障壁砂坝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潮道沉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四川盆地南部(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台内礁滩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结合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区域沉积背景,对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的岩石类型、测井响应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蜀南地区长兴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晚二叠世长兴期蜀南地区为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分为半局限台地相与潮控滨岸相,包括台内滩(礁)、半局限潟湖、碎屑潮坪3个亚相,岩性以颗粒灰岩、礁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与碎屑岩-混积岩为主。纵向上,长兴组由2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构成,海侵半旋回以潟湖沉积为主,海退半旋回以台内滩(礁)沉积为主。其中,台内滩亚相根据不同的岩性、滩体厚度等可划分虫屑灰岩微相(滩核)、藻屑灰岩微相(滩翼)以及滩间3个微相。平面上,长兴组一、二段的沉积相带展布具有继承性,较长一段而言,长二段沉积时滩体的沉积范围、规模均明显扩大,并具有向南、东迁移的趋势。高能相带的物性参数相对较好,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研究结果对深化该区储层分布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