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胆直接与食物接触,它是决定电饭煲品质的核心要素,于是内胆自然也就成为各品牌产品在市场中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点。因此,市场中的电饭煲才会有那么多名目的内胆:陶晶内胆、太空黑晶内胆、黑晶聚能厚、纳米黑晶内胆、瓷晶内胆、黄晶内胆、硬氧内胆、黑钻内胆、不锈钢内胆等等。  相似文献   

2.
大势所趋     
能用在电饭煲内胆上的不粘涂料通常是指氟碳树脂(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稀FEP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涂料,也就是市场上所讲的特氟龙(特氟龙是美国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名)。由于氟树脂所具有的优异(可以说最好的)不粘性能和优异的稳定性,目前使其成为电饭煲内胆防粘的最好选择。从目前市场来看,国人接受程度最高的不粘涂料应用也正是电饭煲内胆喷涂。内胆上喷涂的不粘涂料不仅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清洗,而且克服了铝及其合金内胆不宜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正电饭煲从被日本企业发明至今,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在家用和商用市场都有非常大的规模,是东亚国家保有量最高的厨房电器产品之一。预计,2018年单单中国的电饭煲市场零售额规模就将达到157.3亿元;2022年,全球电饭煲市场规模将达到119.1亿美元。在中日韩三个国家主流品牌的努力下,电饭煲的研发和制作经历了多次加热、内胆、控制等关键性的技术变革。首先是底部电热盘加热、机械控制的阶段,这正是电饭煲的1.0阶段;接着,电饭煲被植入智能化芯片,电脑控制系统模拟自然状态下煮  相似文献   

4.
胡金 《现代家电》2007,(5):53-53
内胆是电饭煲直接接触米饭的部分,因此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内胆对米饭营养价值的影响各不一样,目前一些知名的电饭煲品牌也都在内胆上不断创  相似文献   

5.
自1955年东芝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以来,电饭煲已经有50年的发展历史,现在,电饭煲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必备的生活电器之一。随着电饭煲技术的发展,电饭煲的控制技术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是机械式控制,然后是电子式控制,再是微电脑控制,再到目前将要成为主流的电磁电饭煲和微压力电饭煲。  相似文献   

6.
赤彤 《现代家电》2005,(3):9-10
电饭煲从其实用功能上看,它是从单一的功能超向于多样化功能,从实用方面来看,电饭煲进入中国家庭开始就是煮饭保温的功能,现在它已经具有煮饭、煲汤、蒸面食等多种功能,有的产品甚至可以做蛋糕,所以可以看出电饭煲的卖点是越来越丰富了,从电饭煲的结构上来看,电饭煲是越来越人性化,生产者更加多的考虑消费者使用便捷程度,比如清洁,方便实用等方面,2004年,美的电饭煲最大的卖点就是“太空黑晶内胆”。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电》2011,(32):78
有读者问,微压电饭煲与电压力锅的区别?编者认为:微压电饭煲,是电饭煲上应用了微压技术,微压电饭煲内的压力一般较小,低于1.2个大气压。在压力的作用下,电饭煲内胆里的水分和热量可以很充分的渗透到米粒的内部,煮出好味道的米饭。也就是说在微压的作用下,米饭会被煮熟、煮透,口感也更好。微压电饭煲是针对做米饭设计的,它只是做米饭更具有优势。电压力锅可以自动控制工作压力的密封式电加热烹饪器具,它通过控  相似文献   

8.
<正>爱仕达IH智能旋风铁釜电饭煲攻破了多项技术难题:IH旋风铁釜内胆受热面积比普通的内胆增加37%;旋风沸腾环利用了空气漩涡搅拌技术,使每颗米粒都均匀吸水、充分翻滚;双球破泡专利技术,利用了空气过滤及空气动力原理,实现了饭煲的连续沸腾加热。对于消费者来说,米饭好吃才是硬道理,而IH智能旋风铁釜电饭煲大火力、充分翻滚和持续沸腾恰恰是米饭好吃的关键点。爱仕达的技  相似文献   

9.
2012年,奔腾电器在电饭煲的生产和研发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为飞利浦生产的电饭煲不但在国内上市,还远销欧美等发达市场,市场占有率也是节节攀升。预计,2013年,奔腾电器电饭煲的产量将超过1000万台,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电饭煲生产企业之一。因此,此次奔腾电器的新技术涉及到电饭煲的也是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控制、压力和加热等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电饭煲内胆中一种氟迁移量的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4%(体积分数)乙酸、95%(体积分数)乙醇这两种模拟液进行迁移实验后,建立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电饭煲内胆中氟迁移量的含量。结果 目标物氟迁移量在两种模拟液0.005~0.1 μg/mL[数字与单位间空格]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79;3个添加水平:0.05 mg/kg[]、0.15 mg/kg、0.5 mg/kg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0.0~94.0%之间,相对偏差RS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文中首次出现的英文简称需要有中英文全称,请补充,下同])在1.02%~3.07%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且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电饭煲内胆中氟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能用在电饭煲内胆上的不粘涂料通常是指氟碳树脂(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稀FEP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涂料,也就是市场上所讲的特氟龙(特氟龙是美国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名)。由于氟树脂所具有的优异(可以说最好的)不粘性能和优异的稳定性,目前使其成为  相似文献   

12.
行业大视野     
正近几年,在IH电饭煲的带动下,电饭煲市场迎来发展的又一黄金期。而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消费者对于这种升级型产品青睐有嘉。据中怡康测算显示,2017年IH电饭煲市场规模达到855万台,72.8亿元。其中线下市场是IH电饭煲主销渠道,近80%的销售均来自于线下。线上渠道IH销售占比虽然不高,但近几年来一直处于高增长态势。2017年线上IH电饭煲零售量、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5.6%、73.6%。而线下市场IH电饭煲增速已趋缓。未来IH电饭煲发展的重点将在线上。  相似文献   

13.
<正>现有的储水式热水器内胆为搪瓷内胆、不锈钢内胆和水晶内胆。科品经历10年来不断分析,研究国内各区域用户使用储水式电热水器产品的反馈与建  相似文献   

14.
电饭煲是一个普及程度很高.市场比较成熟的产品.市场规模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2009年中国电饭煲的总体规模在略有降低的趋势下,产品和价格则呈现出两极化的走势。  相似文献   

15.
李咏梅 《现代家电》2004,(19):50-51
电热水器行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热水器内胆和加热器耐腐蚀技术发展史.内胆和加热器防腐方法的探究一直贯穿于热水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热水器内胆目前有全金属内胆和复合内胆。全金属内胆有镀锌内胆和不锈钢内胆。复合内胆有搪瓷内胆和钢塑复合内胆。镀锌内胆因易腐蚀.使用寿命短目前已很少用。全金属内胆使用的材料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牌号有SUS304和SUS316L两种。不锈钢本身耐腐蚀性良好,在大气及弱腐蚀介质中腐蚀速率小于0.01mm/年。但在一定条件下仍会发腐蚀。不锈钢腐蚀形式主要有均匀腐蚀(表面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等。经多年市场调查分析.漏水报废的不锈钢内胆热水器.漏水原  相似文献   

16.
厨之侣焗鸡电饭煲是近期湛江鸿智电器推出的一款新品,此款产品的内胆为进口新型超硬耐磨硬质氧化2.2mm不粘厚釜内胆,采用内黑涂外硬质氧化技术,产品在耐高温,防刮耐磨性,不粘性及营养美味的烹饪性能上要优于应用其他表面处理技术的内胆,清洗方便。发热盘为大面积反凹式,受热面积增大,煮食更快,还新增了特有焗鸡,煽蛋糕等时尚功能。除此之外,此款产品还采用了远红外技术,增加热对流,加热迅速且节能。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市场监测数据,2016年我国电饭煲零售市场规模达到近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其中IH电饭煲的份额线下渠道达到42.9%,比2014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线上渠道为15.5%,比2014年提高了7.5%。如今,人们在注重生活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也日益重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电饭煲产品作为家庭生  相似文献   

18.
王虹 《现代家电》2008,(14):64-64
2008年6月12日,红牌集团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主题为“烽火赢商”的经销商峰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是红牌集团为重塑品牌形象,将“红牌”做大做强,打响全国品牌建立的重要一战。在会议期间,红牌还发布了拥有自主技术的第5代晶石内胆电饭煲新品。  相似文献   

19.
处于饱和期的电饭锅市场一直以来都在寻求运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去开拓市场,以迎合未来新的消费需求。目前,厂家致力于以电脑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电磁技术、光电技术等来重新激发市场活力,高新技术成为市场突破点,高新技术产品做为一个更新的发展方向,对已经饱和的市场来说无疑是注人了新的活力。那么对于用户而言也不要守着只限于能把饭煮熟而巳的旧式电饭锅而舍不得丢弃。到市场上去走一走,您会发现,现在电饭煲真的是不可  相似文献   

20.
按材质的不同分为镀锌内胆、不锈钢内胆、搪瓷内胆、热浸锌内胆四种。 镀锌内胆:在一般钢板上镀一层锌而制作成的内胆。 搪瓷内胆:同面盆的搪瓷类似。电热水器搪瓷内胆的搪瓷也有不同,有的是石英搪瓷,有的是高釉搪瓷,有的则是搪瓷加硅瓷等。 不锈钢内胆:采用不锈钢制作生产,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热浸锌内胆:热浸锌技术普遍应用于自来水管、电视塔等的防腐处理,热浸锌后,内胆锌层履盖厚,可防锈、防电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