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辊式矫直机矫直扭矩的计算主要是根据矫直弯矩与矫直曲率之间的关系积分得到的,但由于传统公式不易于计算,故本文采用一些假设条件简化了矫直扭矩的计算。通过在某钢厂十一辊辊式矫直机上测得的矫直辊上的矫直扭矩以及电机功率的数据,验证了基于假设条件下的矫直扭矩的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邯钢中板厂高强韧性钢板的比例大幅增加,但矫直机矫直能力不足的状况,对十一辊矫直机矫直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对高强韧性钢薄板实施大压下量矫直方案,并采用矫直机辊系倾斜功能进行矫直,优化了高强韧性钢板的矫直工艺。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型钢多辊矫直理论的不足,从理论压下量出发,以出口残余曲率为零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正向求解理论压下量与残余曲率关系的多辊矫直解析模型.有限元模拟和数值拟合的结果显示,单个辊系的挠曲线可以用余弦函数的形式表示,由此建立了弯曲曲率与理论压下量和辊距间的纯几何关系,使对称截面型钢的多辊矫直过程可以用曲梁纯弯曲弹复方程求解,并提出了综合弹跳补偿量、辊环磨损补偿量的计算方法,使矫直过程中的实际压下量与理论压下量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1辊矫直机为例分析了矫直过程中中性层偏移的变化规律,推导了中性层偏移量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有限元模拟了整个矫直过程。通过对某个矫直单元的弹塑性变形量的分析对比,拟合出中性层偏移量曲线。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辊式矫直机矫直精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绘制的中性层偏移曲线可用于矫直力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针对马钢大H型钢生产线中悬臂辊式可变节距矫直机的4#矫直辊长期过载,导致该矫直辊减速机多次出现轴承以及齿轮损坏的现象,研究开发出了一种H型钢矫直机矫直辊过载控制程序,使得矫直机各矫直辊的过载状态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屈服强度的高强钢,提出了不充分变形的小压弯量3道次矫直方案,并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模拟矫直过程,研究屈服强度对高强钢长度方向应力、最大矫直力和宽度方向不平度的影响.最后在生产线上验证了最大矫直力和宽度方向的不平度.结果 显示,板材变形主要集中于长度方向;随着矫直道次的增加、高强钢塑性变形的累积,高强钢长度方...  相似文献   

7.
六辊矫直机矫直钢管管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清国  吴沫芸 《钢管》1998,27(3):9-12
探讨了六辊矫直机矫直钢管的变形受力及其改善状况。提出了六辊矫直机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合理选择矫直辊间距和矫直辊装设角是提高钢管矫直精度的重要途径,合理选择中间辊的弯曲矫直压下量是全面提高钢管矫直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由PLC、HMI、交流变频传动及通讯网络组成,实现了温度闭环、微张力、淬火喷淋控制等功能,满足工艺要求,系统运行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9.
二辊矫直机在辊形曲线确定后,通常通过调整矫直辊的安装角度来实现不同直径棒材的矫直。针对矫直辊的安装角度调整原则问题,运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辊矫直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大直径棒材二辊矫直过程,比较分析了在不同矫直辊安装角度的情况下,棒材矫后的直线偏差、残余应力、等效塑性应变以及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综合得出了矫直辊安装角度的调整原则。根据获得的调整原则进行了实际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弹性基础梁理论分析和推导了极薄带多辊轧机轧辊的弹性压扁变形和辊间压力分布的计算公式,並应用这一公式对某30辊轧机辊系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轧机工作辊存在反翘现象。同时,本文的结论对森吉米尔多辊轧机工作辊两端带锥度现象作了成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辊式矫直是改善板型、消除残余应力,获得合格金属板带材的重要工艺环节。高性价比的高强板强韧性高,矫直难度大。文章在矫直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大变形平行辊缝矫直方案应用于高强板矫直实践中,并建立边辊调整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对大变形平行辊缝矫直方案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大变形平行矫直方案能有效矫直高强板,矫直效果优于同压下量的倾斜矫直;平行矫直方案的矫直力和传动扭矩均大于倾斜矫直,其矫直力是相应倾斜矫直方案矫直力的1.4~2.0倍。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成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汽车用先进高强钢DP590、DP780、TRIP590的力学性能、微观金相组织、成形极限图进行研究,并与超深冲钢DC01成形极限进行对比。运用成形极限预测近似公式,对DP590、DP780、TRIP590、DC01的成形极限曲线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P钢和TRIP钢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并具有较低的屈强比,能有效避免成形时局部颈缩和断裂。同时,DP钢和TRIP钢均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DP590、TRIP590的成形能力甚至优于超深冲钢DC01。成形极限预测经验近似公式能很好的适用于DP590、DP780、TRIP590的成形极限预测,误差在2%以内,但对于DC01的成形极限预测误差则稍微偏大,约为4%。  相似文献   

13.
《塑性工程学报》2020,(2):135-143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高铝高强钢在变形速率为0. 01~10 s-1、变形温度为925~1225℃的热变形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以真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数据研究其高温再结晶行为。通过对晶粒尺寸的统计来探究热变形条件对热变形后晶粒尺寸的影响。通过处理加工硬化率-应力曲线,标定数据中能揭示动态再结晶演变过程的3个特征点,即临界应变、峰值应变及最大软化速率应变。引入表征晶体动力学的双曲正弦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求解得到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建立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引入Z参数作为预测发生再结晶程度的依据。结果表明:高铝高强钢热加工过程是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软化共同作用的。在发生再结晶条件范围内,Z值越小,发生动态再结晶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船体用钢焊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模拟试验技术测定出首钢研制开发的高强度船体用钢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图),获得焊接工艺特征参数t8/5从3.5~2 500 s范围内的组织变化规律.利用热模拟技术进行了高强度船体用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粗晶热影响区存在着脆化现象,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粗晶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粗化,脆化加剧.首钢生产的高强度船体用钢淬硬倾向和冷裂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陈佳  郭伟  李群  田鹏  刘永利  王雪松 《轧钢》2015,32(6):73-74
分析了宽规格高强管线钢的板形控制技术,通过辊期编排和轧制规程优化、层流冷却及超快冷的联合使用以及矫直工艺的优化,使超宽管线钢板的板形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高强度钢30CrMnSiA厚板的冲裁研究,包括传统热冲裁,同步剪挤式冲裁、双间隙冲裁、齿圈压板精冲等,开展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小间隙圆角刃口700℃冲裁所得到的剪切面基本都是光亮带,齿圈压板精冲可使冲裁面全部为光亮带,双间隙冲裁可使剪切面的光亮带达到50%以上.研究工作对高强度钢厚板冲裁工艺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管线钢连续冷却转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在管线钢中添加不同Mo含量以及控制冷却速度实现管线钢的组织优化.用Formast-F热膨胀仪测定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分析了管线钢中Mo对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Mo能够强烈抑制先共析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扩大形成下贝氏体的冷却速度范围;添加0.3%Mo元素能够最有效的细化晶粒.  相似文献   

18.
热冲压成形汽车零部件的室温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虽然强度高,但延展性差。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热轧后直接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随后在冲压工序进行回火以提高冲压件延展性的温冲压成形工艺。采用热轧实验机和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模拟温冲压成形过程,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冲压成形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成形后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值不断下降,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成形温度的增加,实验钢组织由马氏体不断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350℃保温120~180 s,实验钢成形后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超过1 500 MPa,伸长率大于8%,硬度值在425HV~440HV之间。冲压成形温度越高,对冲压设备所需求的力能参数越低。  相似文献   

19.
《塑性工程学报》2015,(6):78-83
采用新型全自动短钢棒矫直机,对处于圆柱棒料状态下的钻头、圆柱铣刀等进行精密矫直,提高了产品的直线度和质量。根据旋转反弯矫直原理,建立矫直辊系作为短钢棒两端支撑并带动短钢棒旋转,通过改变压辊的压下量和位置实现矫直。基于多辊矫直机的辊系结构,建立十五辊矫直辊系包括上下矫直辊、支撑辊、上下主动辊和压辊,及其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软件,计算辊系工作过程中各辊之间的接触力。利用ADAMS软件对模型进行简化、仿真,模拟各接触点的受力情况。在全自动短钢棒矫直机上进行实验,并将理论分析、仿真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