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的现河庄、王家岗、牛庄、史南、郝家油田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隐蔽油藏,即岩性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分析了隐蔽油藏的沉积体系及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富集特征进行分析描述,对隐蔽油藏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近两年来共发现20余个含油区块,探明含油面积1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0×104t。  相似文献   

2.
茨榆坨油田茨9区块是东部凹陷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之一,本次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识别和化验分析等资料的结合,对该地区沙一段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沙一段沉积相模式对该地区油气聚集带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其对比精度和准确性关系到是否能发现以前漏掉的一些储集层。王家岗油田断裂复杂,钻遇断点多,单砂体较薄,划分对比较困难,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来自薄储层,本文就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小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5个砂层组,24个小层,此划分及对比在油田开发上更加趋于可观合理。  相似文献   

4.
王家岗地区沙四段低电阻油藏认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王家岗地区沙四段多年来试油试采及二次测井资料解释成果基础上,开展了储层沉积模式、油气成藏规律以及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等研究,建立了该区沙四段低阻油藏解释模版,对低阻油藏成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对该地区沙四段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家岗油田王43断块区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不同级次的断层交叉分布,影响了对储层和油水分布的认识,也大大增加了地质建模的难度。笔者在对王43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常规建模流程,应用网格合理划分技术、精细构造建模技术、沉积微相建模技术和多个变程方向的属性建模技术等,建立了王43断块的精细地质模型,后期的开发调整及方案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地区已开发油田多处于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为确定挖潜稳产措施,综合分析了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实例,并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方法、注水砂岩油田高含水期调整方法及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方法研究,包括油田开发分析、注水驱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油田高含水期调整原则和方法等研究,该套方法已在东部地区部分油田(区块)调整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下寺湾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长探区的中南部,局部地区形成小幅度的鼻状构造和向斜构造。通过综合研究下寺湾地区储集层与烃源岩的展布,构造特征等资料,对下寺湾地区地质特征、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下寺湾地区具有优质烃源岩、水动力条件及较好的构造条件的控制作用,使该地区形成了2套生、储、盖组合油藏。下寺湾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类型、重矿物组合、岩屑类型、砂体展布及古流向等特征,本文重点应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长7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大青山地区太古界乌拉尔山群,东部吕梁山以及南部秦祈造山带此时并未对其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长7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类型、重矿物组合、岩屑类型、砂体展布及古流向等特征,本文重点应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长7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大青山地区太古界乌拉尔山群,东部吕梁山以及南部秦祈造山带此时并未对其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10.
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较为发育,但是由于该区域物源来源丰富,扇体类型多样,规模和展布特征各不相同,并且纵向上多期扇体叠置,横向变化快,导致识别刻画难度较大,储层难以预测。为此,结合测、录井资料,重新落实东部陡坡带构造格局,通过对陡坡带地区古地貌恢复及沉积物源来源进行研究,认为陡坡带砂砾岩体具有"构造样式、古地貌、物源供给"三元控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清北地区为例,通过地震分频属性特征预测砂体厚度,优选出均方根振幅、瞬时振幅、最大波阻抗等属性刻画砂体平面展布特征,最后,综合应用叠前、叠后联合反演对三套准层序组的砂岩分布特征进行预测,结合构造特征确定了有利砂体分布范围,在该地区共落实有利砂体总面积209km2。  相似文献   

11.
在辽河东部地区,火成岩储层已成为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储集类型,但受地震深层资料品质低及深层井资料缺少等因素的影响,给辽河东部凹陷地区的火成岩油气勘探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针对辽河东部X地区火成岩的认识分析,从已知钻井、测井资料出发,结合火成岩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分析及平面构造属性研究,以波阻抗反演出的火成岩体范围为约束,四者有机结合,相互验证,相互校正,最终确定火山口位置及火成岩体边界。  相似文献   

12.
在对牛心坨地区构造、储层、沉积等油藏地质特征精细研究和认识基础上,通过开展油源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等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牛心坨地区油气成藏规律。本文针对牛心坨东部逆冲带、主体构造右翼叠合部位、主体构造左翼向洼陷过渡部位三个位置,展开全方位的地质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这三个位置的圈闭,以此掌握牛心坨地区的油气聚集主要部位,通过研究,确定这些部分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勘探潜能,而且是下一步油藏深化勘探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分布广泛。本文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取得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辽河盆地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的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热演化特征。从暗色泥岩和煤层的厚度及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TOC)、氯仿沥青"A"含量、生烃潜量s1+s2、总烃含量、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等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达到好生油岩级别,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烃源岩大多处于成熟阶段,其生烃潜力较大,是本区古生界重要的烃源岩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玻纤铝质原料的产地情况与矿物特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对内蒙古东部兴安盟地区的叶腊石和内蒙古中西部的高岭土矿产资源进行了调研及取样分析,总结了上述产地铝质原料的现状。根据检测结果和探讨分析,除铁和均化技术有望提高玻纤铝质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成品油的物流运行机制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为此,文章根据成品油自身的特点,根据东北销售公司东部地区成品油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东部地区成品油业务物流体系进行介绍,并对东部地区成品物流优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孤北低潜山成藏特征与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北低潜山是胜利油田孤岛地区的主要含油气潜山之一,现虽已取得一定的勘探成果,但基本上都是局限于低潜山之上的第三系地层中,潜山构造本身还没有取得突破。本文主要从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并综合成藏条件、运移条件以及成藏类型等方面,分析了孤北低潜山的油气成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本区储层进行预测。在储层预测中采用了波阻抗反演技术、相干分析以及振幅参数、测井约束反演、相干数据体等技术,对本区油气藏分布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7.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活动最为强烈,也是辽河盆地发现火山岩油藏最多的凹陷。本次以红星-小龙湾地区沙三段火成岩研究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火成岩成藏的必要条件,对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指出断裂作用对火成岩油气藏的的影响的重要性。本次研究对火山岩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其他地区火山岩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七里村油田的主力油层为长6油层,目前对长6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及油藏特征都取得了一定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发现了七里村油田长4+5油层,但对其还缺乏一定认识,本文对七里村油田长4+5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从而为其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本文对长4+5储层地质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以下认识:研究区岩石类型以细砂岩为主,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机械压实、溶蚀等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中石化对彬长区块巨厚黄土塬地区进行了由概查到详查、由二维地震到三维高精度地震的大规模勘探,并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已然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巨厚黄土塬地区地震采集技术,众所周知,黄土塬地区有激发岩性疏松,吸收衰减严重以及黄土层下伏高速层,下传能量弱等特点,因此黄土塬地震勘探的主要瓶颈与重点环节在于激发,虽然近几年已取得以多井组合胶泥层内激发为主、单深井为辅的较好激发技术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勘探效果,我们进一步在该地区进行了探索性的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HQ油田东部地区部分关键井测井、地质、岩心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利用自然电位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方法研究长6储层中岩性变化,有效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透储层不同岩石物理相形成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