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无线电工程》2019,(6):545-550
随着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传输速率不断地提升,传统的对时技术难以满足现代通信系统中实时传输的精度需求,网络业界提出了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IEEE1588),该标准采用精密时钟同步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精度可达微秒级。针对网络传输实时性的需求,阐述了PTP协议原理,通过搭建试验平台测试了在不同网络包长度和不同传输数据率下的PTP性能,分析了非PTP设备对传输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修正,将PTP协议在实际网络传输系统中的精度提高到了亚微秒级,为采用PTP协议的对时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E1专线的PTP同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同步网是通信网必不可少的支撑系统。虽然以GPS为代表的卫星授时系统以其使用方便、精度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安全性低、不同接收机存在个体误差等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对于PTP协议的研究已成为时间同步领域的热点,通过SDHE1远距离传输PTP协议组建纳秒级的地面时间同步网络,将改变通信网完全依赖GPS等卫星系统授时的局面。本文探讨了基于SDHE1专线的PTP传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在电信SDH现网上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精确时钟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由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1588)定义,借助网络通信和本地计算等技术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高精度时钟同步.虽然PTP系统可以通过纯软件的方式在局域网络内实现亚微秒级的时钟同步,却难以满足对时钟同步性能有更高要求的通信传输网络.阐述了PTP协议的时钟同步机制,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Linux PTP软件进行调试,基于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北斗多时钟源授时模块实现纳秒级的主从时钟同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满足多种环境下针对PTP协议的网络时钟同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程翰林 《电视技术》2011,35(13):56-59
在通信系统全网IP化的大背景下,分组网络作为统一承载网将面临新的同步需求问题。传统的同步技术精度较低,无法满足新应用对高精度同步的需求。IEEE 1588标准精密时间同步协议(PTP)的提出,成为一种有效解决高精度同步问题的方案。首先分析了PTP技术的同步原理,接着通过综合比较当今几种常用的同步技术的特点得出PTP技术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应用方案,并分析了实施过程和部署灵活性。PTP技术可方便灵活地应用于分组网络中,同步精度可达亚微秒级,将成为GPS的有效替代。  相似文献   

5.
IEEE 1588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EEE 1588PTP精密时钟同步协议的原理、同步流程、测试方法、测试流程和测试结果,以及IXIA全面的城域以太网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PTP协议的系统模型、同步原理以及同步实现流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影响PTP同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介绍,最后就PTP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7.
张萌  吕博 《光通信研究》2021,(4):21-25,49
未来信息网络对于时间同步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验证时间同步协议潜在的安全隐患,文章对精确时间协议(PTP)的报文和延时攻击进行了实验模拟分析.为解决传统加密方式无法抵御时间同步协议延时类攻击的问题,文章将PTP与量子秘钥分发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面向未来网络同步可靠性需求的量子增强安全同步协议,在加密防控...  相似文献   

8.
对家庭控制系统的方案、组成、硬件配置、软件设计、工作原理、功能以及技术性能进行了论述。给出了通过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网络协议处理器将数据打包成以太网协议包发送到以太网上,从而实现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NTP/SNTP、IRIG-B和IEEE1588(PTP)三种时间同步协议进行精度、性价比和安全性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330kV变电站内同步系统组网方案和变电站与上级时钟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通信网时间同步问题意义。分析了时间同步技术的关键点,研究了IP网上NTP协议在省级通信网时间同步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PTP时间同步技术实现方案系统复杂、结构冗余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PTP时间同步技术实现方案。通过在确立主从关系的FPGA系统之间交互四种报文的方式,从系统在数据链路层截取Sync和Delay_req报文的时间戳,并计算主从系统之间的链路延迟和时间偏移量,对本地时钟进行补偿以实现时间同步。文中采用Xilinx公司提供的ChipScope Pro工具做板级验证,抓取主从系统的时间信息,并测试同步精度和成功率。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时间同步精度上可以达到纳秒级,同步的成功率基本维持在99.99%。  相似文献   

12.
易胜蓝 《电讯技术》2012,52(5):800-803
在分析IEEE 1588精确时间同步协议(PTP)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最佳主时钟算 法和PTP协议的时钟同步模型。针对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提出了在Linux的网络驱动层 通过在收发以太网帧时完成时间戳的接收和添加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达 到10 μs量级的同步精度,较好地实现了时钟同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PTP光纤级联精细时频同步方法,该方法以PTP同步技术为基础,结合同步以太网时钟传递技术和基于数字双混频时差法的多级级联精细时钟同步技术,对PTP技术进行改进和增强,然后基于该方法,通过多级时频设备光纤级联的形式实现多节点、大跨度、网络化的时频信号传递与同步输出,并解决多级级联情况下同步精度会逐级恶化的问题,实现ns量级的系统时间同步精度,保证系统各环节在高度统一的时间尺度下进行高效同步与联动工作。通过设计、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黄超  林川 《电子测试》2010,(4):86-90
无线自组网是一种无中心、全分布式的无线分组网络。同所有的分布式系统一样,网络各节点的时钟同步是Ad Hoc网络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在Ad Hoc网络中实现高精度的时钟同步提出了解决方案,将PTP协议(Precise Time Protocol)引入到Ad Hoc网络中,并在FPGA开发板上加以验证。在本文的设计中使用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实现方案,充分利用了软件的灵活性和硬件的快速性等特点,实现了PTP节点应有的功能,并且通过硬件获取时间戳使同步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太网的时钟同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分散控制的发展和系统范围的扩大,通过网络联系的分散控制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步技术相当于一个网络系统的心脏,它为该系统中的每个模块传送正确的时钟信号。分析了目前以太网应用中的3类时钟同步协议:IEEE1588、NTP(网络时间协议)及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具体说明了IEEE1588、NTP及SNTP的基本原理,并对3类协议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PTP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强 《无线电工程》2010,40(2):61-64
时间同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测量以及通信等领域,传统的同步技术的同步精度比较低,已经无法满足高精度同步的需求,IEEE1588标准精确时间同步协议(PTP)的提出,解决了应用领域中需要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问题,它可以通过分组网络实现,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对PTP中的系统模型、同步机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PTP实现时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IEEE 1588标准的基本功能是使分布式网络内的各个时钟与最精确的时钟保持同步,目前主要用于以太网中,无线分组网中尚未移植该协议.本文旨在研究无线分组通信网精确定时技术,分析IEEE 1588定义的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体系结构和时钟同步原理,提出能在无线分组网络中通过IEEE 15...  相似文献   

18.
IPTV网络测试仪中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IPTV网络的监测与维护,结合目前网络的快速演进,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和运营商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IPTV网络测试仪中的以太网控制器,对仪表的系统结构、以太网控制器的算法与链路层提取指标等进行了阐述,并通过FPGA对其进行仿真及验证,结果证明,此方案设计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IPTV网络测试仪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数字时钟数据恢复电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个数字时钟数据恢复电路,采用相位选择锁相环进行相位调整,在不影响系统噪声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芯片面积。该电路应用于100 MHz以太网收发系统中,采用中芯国际0.18μm标准CMOS工艺实现,核心电路相位选择锁相环的芯片面积小于0.12 mm2,电流消耗低于4 mA。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恢复时钟抖动的峰峰值小于350 ps,相位偏差小于400 ps,以太网接收误码率小于10-12,电路可以满足接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E1链路上能够可靠稳定地传输以太网数据包,提出了一种基于E1链路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成帧解帧处理电路.该电路采用HDLC协议在系统发送部分对介质无关接口(MII)发送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封装,并通过广域网(WAN)接口发送出去;在系统接收部分再对WAN接口接收的数据进行解封装.仿真结果表明:在发送端以太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