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等温转变温度对60Si2Mn钢组织形态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80~320℃等温转变产物为薄膜状奥氏体 细板条状贝氏铁索体的混合组织,其具有很高的强度(σb>1700~2000MPa,σ0.2>1400~1700MPa)、高韧性(α_k>45~60J/cm~2)和优异的抗多冲疲劳性能,综合力学性能均优于在相同硬度下的淬火回火组织。而转变温度高于340℃后,转变产物则为粗大贝氏铁素体块状与分布其间的奥氏体双相混合组织,此时强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30CrMnSiNi2A钢等温淬火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等温淬火来控制马氏体和贝氏体的相对含量,可显著提高该钢的强韧性,对提高飞机的可靠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40CrMnSiMoVA 钢在马氏体区(190℃)和贝氏体区(300℃)等温淬火后的组织与强度、塑性、韧性、多次冲击疲劳性能及周期强度间的关系。探讨了其强韧化的机理,证明贝氏体区等温淬火后在综合力学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5.
依据Thermo-Calc计算设计了一种成分为Fe-0.8C-2Mn-1.5Si-1.5Cr-0.25Mo-0.25Ni-1Al-0.25Co-0.1V可用于制造钢丝的纳米贝氏体钢,使用热膨胀相变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纳米贝氏体钢低温等温淬火后的组织,由纳米结构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的马氏体组成。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提高相变速率随之提高,贝氏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增大。随着等温淬火时间的延长,贝氏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增大而过冷奥氏体的量减少,在室温下生成的块状M/A岛的尺寸减小和体积分数降低,碳的配分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M/A岛中的脆性马氏体比例大幅度降低,拉伸断口由混合型断裂向准解理断裂转变。将这种钢在230℃保温48 h后强塑性匹配最佳,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1625和1505 MPa,延伸率达到34.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贝氏体区等温时间对热轧TRIP钢残余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伸实验等方法对3种不同贝氏体区等温时间下制备的热轧TRIP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贝氏体等温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量减少而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晶粒尺寸及残余奥氏体形貌变化不大;热轧TRIP钢的力学性能随着贝氏体...  相似文献   

7.
贝氏体相变区等温停留对低合金TRIP钢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膨胀法及XRD法研究了经780℃临界间加热后20Mn2SiMoV钢在贝氏体转变区域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相组成、残余奥氏体含碳量(CA残)及其机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残余奥氏体量(体积分数φA残,下同)增加、含碳量减小;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先增加后减少;在没有析出碳化物的前提下,残余奥氏体含碳量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80℃等温50min时残余奥氏体达到最高(22%);在340℃等温9.2min时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含硅贝氏体钢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0.
Cr12MoV钢采用渗碳及等温淬火处理后,获得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效果。采用TEM和SEM对此工艺处理后的Cr12MoV钢的渗层及心部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确定了心部贝氏体的形态;而渗层内在等温后期形成的特殊黑色针状组织,在该钢种的其他热处理方式中均不存在,不具备典型下贝氏体特征。本文为该钢种采用渗碳加等温淬火这种新的强化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讨论了奥氏体化温度,形成贝氏体的等温温度及贝氏体的相对量对GCr15钢M/B复相组织的冲击韧性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的相对量显著影响复相组织的冲击韧性及硬度,而奥氏体化温度和开成贝氏体的等温温度则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在进料速度0.5mm.s-1、拉拔速度0.67~1.00mm.s-1、加热温度600~800℃的条件下,对QSi3-1硅青铜线材进行了无模拉拔实验,研究了无模拉拔工艺与QSi3-1硅青铜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拉拔速度和断面收缩率相同的条件下,加热温度越高,无模拉拔成形结束后硅青铜晶粒的平均尺寸越大;当加热温度一定时,拉拔速度越高,硅青铜晶粒就越细小。无模拉拔成形硅青铜的硬度及抗拉强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拉拔速度的升高而略有上升;在加热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抗拉强度下降明显,当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抗拉强度下降缓慢。无模拉拔成形过程中QSi3-1硅青铜的晶粒经历了变形细化及后续高温状态下的晶粒相互吞并长大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盐浴法对热成形钢22MnB5进行了Q&P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process)处理,研究了淬火终点温度、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P工艺处理22MnB5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同时有一定量的碳化物析出,随着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温度的升高或分配时间的延长,马氏体和碳化物的微观形貌会发生变化;在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温度为325℃,分配时间为60s时得到的试样强塑积最高,达到20435MPa.%;试样的拉伸断口都显示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XRD分析表明,在Q&P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可达5.5%。  相似文献   

14.
选用粒径为7μm的SiC粉体,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致密的SiC陶瓷材料,研究了反应烧结SiC陶瓷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及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SiC陶瓷素坯中的SiC颗粒和纳米炭黑粉体分布均匀,且具有三维联通的孔隙结构,有良好的硅熔渗性能。反应烧结SiC陶瓷材料中的SiC含量高,游离硅含量少,密度可达3.01g.cm-3,抗弯强度达到410MPa,洛氏硬度达到95HRA,综合性能达到陶瓷机械密封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10钢/35CrMnSi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特征。方法 通过对10钢/35CrMnSi进行惯性径向摩擦焊接试验,采用OM、超声检测、万能材料试验机及显微硬度仪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10钢/35CrMnSi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头焊合区内未发现裂纹、夹渣、未熔合等焊接缺陷,焊合率100%;接头显微硬度分布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平均剪切强度达520 MPa,略高于10钢母材;焊接界面为明显的“锯齿状”咬和,35CrMnSi侧的热影响区由细小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组织,10钢侧形成了一层具有明显金属流线的塑性变形层,靠近焊接界面的塑性变形层为厚度约150 μm的细晶区,其组织为少量马氏体和铁素体。结论 采用惯性径向摩擦焊技术实现了10钢/35CrMnSi异种金属的高强连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A5052铝合金筒体在对轮强力旋压工艺下的材料变形规律和性能演化机理。方法 以AA5052铝合金对轮强力旋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拉伸、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等方法,获得材料强度、硬度和微观组织在对轮旋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对轮旋压后,AA5052铝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发生显著改变,材料各向异性明显,晶粒被拉长形成流线,筒壁内外侧的晶粒比心部晶粒变形大,筒体硬度随着对轮旋压减薄率的增加而增大,筒体内外侧硬度高、心部硬度低,差值达2.9HV,经对轮旋压后材料断裂强度提高了11.51%,而断裂伸长率减小了46.43%。结论 对轮强力旋压技术适于AA5052铝合金筒体加工,可显著改善材料力学性能,获得两侧强度高的薄壁筒体。  相似文献   

17.
在高温环境中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能、抗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镍基高温合金优异的综合性能与其微观组织紧密相关。综述了微量元素B, C, Y, Ce, Hf, Re, Ru, P对镍基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的镍基高温合金,对微量元素的不同作用进行讨论分析。镍基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有关。添加于镍基高温合金中的微量元素分布在合金基体或者其析出相中,通过偏聚于晶界处或者元素偏析等方式,改变合金的微观组织,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锰对一种HSLA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一种含碳量为0.06%的低碳钢,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把锰的含量由1.3%提高到2.0%,通过对未提高锰含量和提高锰含量之后的钢的组织和性能的比较,分析锰对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化机理,并初步确定锰的强化方式,为综合分析合金元素对高强度低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温冲击试验、拉伸试验、硬度试验以及金相分析等方法对ER50-6焊丝气体保护焊焊接20Cr钢与B级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ERS0-6焊丝气体保护焊焊接20Cr钢和B级钢可获得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其接头的强度不低于B级钢.焊缝组织为网状分布的先共析铁素体及少量无碳贝氏体;20Cr钢侧近缝区有无碳贝氏体及少量板条马氏体;在B级钢侧热影响区的块状铁素体基体上有少量粒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20.
在一种中碳钢中通过添加微量稀土元素,研究稀土微合金化对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在渗氮热处理条件下对渗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长条状的MnS夹杂和粗大块状的A12O3转变成小球状的稀土硫氧化物夹杂;铁素体的含量降低,并促进细小片层结构的珠光体形成;冲击性能提升126%以及塑性提高10%;渗氮处理后,添加稀土能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