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10,26(6):51-51
乌河县(废用名)唐武德元年(618)改抚城县为乌河县,贞观元年(627)并入盂县,故治在今阳曲县东25 km处的东凌井乡。《旧唐书.地理志》太原府:武德元年,并州总管领晋阳、乌河等十六县。贞观元年省乌河、罗阴二县。“洪武《太原志》”:唐武德三(元)年,改抚城县为乌河县,贞观元年省。  相似文献   

2.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5):90-90
临河县(废用名)北周宣帝时设置,属汾州,隋开皇五年(585),改属隰州,十八年改称永和县,故治在今永和县南17.5km处。《隋书·地理志》龙泉郡:“永和,后周置,曰临河县及临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元和郡县志》隰州:永和县,“高齐后主于狐嗫故县城置永和镇,周宣帝废镇置临河郡及临河县,属汾州,隋开皇五年改属隰州,十八年改临河为永和县。”《太平寰宇记》隰州:  相似文献   

3.
河阴县(废用名)因在桑干河之阴,故名之。辽代设置,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山阴县。故治在今山阴县城南7.5 km处的故驿村。《辽史.地理志》应州:"河阴县,本汉阴馆县地,初隶朔州,清宁中来属。"《金史.地理志》应州:"山阴,本名河阴,大定七年因与郑州属县同,故更焉。"  相似文献   

4.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4):24-24
临津县唐武德七年(624)时改临泉县为临津县,贞观元年(627)更名合河县。故治在今兴县西20km处的碧村。《元和郡县志》岚州:合河县,“武德七年改(临泉)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县。”《旧唐书·地理志》岚州:“(武德)七年置临津县”。又,合河,“(武德)四(七)年置临津县”。  相似文献   

5.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8,24(6):89-89
阳曲(现用名)西汉时设置,东汉末年移往太原县北。故治在今定襄县北。《元和郡县志》太原府:阳曲县,“本汉旧县也,属太原郡,黄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曰河曲。按此前阳曲县,今忻州定襄县是也。后汉末年移于太原县北四十五里阳曲故城是也。”《清一统志》忻州:“阳曲故城,即今定襄县治,汉置县,后汉建安二十年改置定襄县。”故治初在今阳曲县南7.5km处的石城村,  相似文献   

6.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6):15-15
温泉县(已废用县名)①唐武德三年(620)设置,因县南有温泉故名。五代、宋、金沿袭。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孝义县。故治在今交口县东北25km处温泉村。《元和郡县志》隰州:温泉县,“西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土军县地也……武德三年于(新城)县东南四十里置北温州及温泉县,因县南温泉县慰问名。贞观元年省北温州及新城县,以温泉县属隰州。”  相似文献   

7.
水岩 《山西水利》2013,(12):51-52
古称中陵川水、中陵水,又名兔毛河,亦名沧头河,源于山西、流经内蒙古,是黄河一级支流——浑河(红河)的上游河段。《水经·河水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东北流,迳中陵县故城东北……又西北流迳善无县故城西……”。  相似文献   

8.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2):40-40
天池县(已废用县名)唐末设置天池县,宋成平五年(1002)并入静乐县。故治初在今娄烦县东南20km处的孔河沟村,后移至今娄烦县东南17.5km处的天池店。《旧唐书·地理志》:宪州:天池县,“岚州西南五十里置,本置于孔河馆,乾元后移于安明谷口道人堡下。”  相似文献   

9.
奉节,总是在我的记忆中。它雄峙长江三峡的入口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西周和春秋时期,名叫夔子国;秦汉时期改名鱼腹县;西汉末年称白帝城;三国时改为永安县;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更名奉节县,后来为夔州府治,故习惯称呼夔府或夔州。奉节城与众不同的是有五座城门:东门匾日:“程唐天险”;西门匾日:“全蜀咽喉”;大南门匾曰:“纵目”;小南门匾曰:“关澜”;北门匾曰:“肃威”。岁月沧桑,兵战火。城的东、西、北三座城门先后废毁,唯有面临长江的大、小南门依旧傲然耸立,雄踞江边。费府的黎民百姓为了怀念曾寓居这…  相似文献   

10.
水岩 《山西水利》2013,(9):51-52
汾河左岸一级支流,古名洞过水,亦称洞涡水、同过水、涂水,俗名小河,“潇河”之名始于1945年,因“潇”、“小”谐音而得名,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水经·河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水经注·汾水》:“(汾水)又南,洞过水从东来注之.”《清一统志》太原府:“洞涡水,俗名小河.”《水经注·洞过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魏书·地形志》晋阳:“同过水,一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源过祠下,四水合道,故日同过,西南入汾.”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马道岭,在太原市小店区洛阳、南马村间汇入汾河.  相似文献   

11.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3):92-92
乌河县 唐武德元年(618)设置(一说是隋末置抚城县,唐武德元年改名乌河县),属并州,以县城居之乌旁河取名。贞观元年(627)并入盂县。县志称:“乌河故城在盂县西50km处之凌井村,又名抚城。”当为今阳曲县之东凌井。  相似文献   

12.
汾源县(废用名)因在汾河源头处故名为汾源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岢岚县为汾源县,大业四年(608)改名静乐,即今静乐县。《隋书.地理志》楼烦郡:"静乐,旧曰岢岚,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大业四年改焉。"  相似文献   

13.
《长江建设》2003,(2):10-11
加大市与区(县)政府对“一城九镇”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在“一城九镇”设立镇(城)级金库,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金库,统筹安排政府财力。市与区(县)两级预算内外财力要向“一城九镇”倾斜。  相似文献   

14.
泉城话泉     
济南名泉多如繁星,或在深巷竹石之间,或在平野山川之中,周流罗贯于济南数十里,清水渺渺,柳岸依依,川流不息,素以“泉城”闻名中外。古往今来,它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一直使人心驰神往。 泉城济南不仅因水得名,尤以泉水多且美闻名遐迩。有关济南泉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内有周庄王二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述,趵突泉为古泺水之发源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生动地描述了趵突泉“济水又东  相似文献   

15.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10,(10):12-12
陵水县(废用名)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设置,属西河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因匈奴入侵,并入离石县,故治在今临县境。西河县(废用名)北魏孝昌中年(525—527)时设置,属泰宁郡,隋初废除。故治在今沁水县西20 km处的西河村。  相似文献   

16.
《山西水利》2013,(11):51-52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左传·成公六年》:韩献子日:“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杜预注:“浍水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取皮牢。”正义引《括地志》:“浍水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元和郡县志》翼城县:“浍水,今改名翼水。”《水经注·浍水》日:“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篪祁宫南,又西至王泽,注入汾水。”  相似文献   

17.
我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自然科学类(ZK11.5A)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环境与生命/环境/江河水利(综合)”类排序名列第4名(影响因子为0.528),排在前3名的杂志依次为:《水利学报》、《泥沙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相似文献   

18.
我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自然科学类(ZK11.5A)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环境与生命/环境/江河水利(综合)”类排序名列第4名(影响因子为0.528),排在前3名的杂志依次为:《水利学报》、《泥沙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相似文献   

19.
我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自然科学类(ZK11.5A)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环境与生命\环境\江河水利(综合)”类排序名列第4名(影响因子为0.528),排在前3名的杂志依次为:《水利学报》、《泥沙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相似文献   

20.
长江源地区,在当曲与沱沱河汇合处囊极巴陇以上有四条大河,除当曲、沱沱河以外,还有布曲和尕尔曲。布曲又名拜渡河,历史地图上曾标名木鲁乌苏河并被认为是长江之源。尕尔曲又名得列楚卡河,其下段在通天河口处与布曲汇合,它与通天河走向顺直,也曾被认为是长江之源。马鹤天先生在《西北考察记》中说:“通天河即长江上源,蒙名木鲁乌苏,番名川曲,古名丽水,一名神川。其源有三:中源出于唐古拉山脉之巴萨通拉木山名木鲁乌苏河,番名曲国公.东北流,有喀齐乌兰木伦河、乃格河、尕乃来河、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河,自北来注之。巴日河、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