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富马酸作为掺杂酸,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合成了富马酸掺杂聚苯胺(PANI)。分别对富马酸掺杂聚苯胺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分布、微观形貌和结晶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富马酸掺杂聚苯胺为粒径均匀的纳米棒状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分别由盐酸、硫酸、磷酸、植酸、甲基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依次记为HCl-PANI、H2SO4-PANI、H3PO4-PANI、PA-PANI、MSA-PANI和DBSA-PANI)与本征态聚苯胺(EB-PANI),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及扫描电镜对它们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将不同的聚苯胺材料分别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涂覆在Q235碳钢表面,得到不同的聚苯胺/环氧(PANI/EP)涂层,对其铅笔硬度、附着力及湿润性进行测试,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它们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讨论了不同添加量、不同掺杂酸对聚苯胺/环氧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7种聚苯胺均呈珊瑚状结构。添加了聚苯胺的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聚苯胺的最佳添加量为0.6%,HCl-PANI与PA-PANI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酸性介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合成聚苯胺(PAn)。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酸掺杂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的离域使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了共轭结构。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用磺基水杨酸掺杂的聚苯胺对1000ppm氨气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4.8580,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PANI)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环境相容性以及易制得等优点在能源储存、传感器以及电磁屏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聚苯胺自身结构的原因传统化学法所制备的聚苯胺极易发生团聚从而造成聚苯胺分散性差的形貌,而这对聚苯胺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聚苯胺形貌的有效控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有鉴于此,本工作对ZIF-9进行热处理以及酸刻蚀,成功制备出了碳材料。并以其为PANI聚合反应基底以期望对PANI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一定的控制。该方法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显示出一定的电化学性能。在当反应物浓度为0.05 M时达到最大放电比电容约为195 F·g~(-1)。  相似文献   

5.
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酸性介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合成聚苯胺(PAn).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酸掺杂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的离域使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了共轭结构.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用磺基水杨酸掺杂的聚苯胺对1000 ppm氨气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4.8580,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最后初步探讨了聚苯胺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硫酸为掺杂酸,通过快速均相氧化聚合法制得微纳结构聚苯胺前驱体,在氮气保护下进行高温处理获得炭化产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温氮气吸脱附测试对材料进行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对聚苯胺炭化产物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的炭化收率约为40%,炭化产物为无定型炭材料,含有丰富的氮氧元素,在2 mol×L~(-1) H2SO4电解液中具有典型的双电层电容特性。其中柠檬酸掺杂聚苯胺炭化产物的比表面积最高(1 532 m~2×g~(-1));酒石酸掺杂聚苯胺炭化产物的比电容最大(141F×g~(-1),5 mV×s~(-1)),经恒流充放电3 000次循环后的电容保持率最佳(约70%)。通过探讨掺杂酸对聚苯胺炭化产物的影响,认为掺杂酸可调控聚苯胺炭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孔径分布、氮氧含量、电化学性能,为制备以聚苯胺为前驱体的氮氧共掺杂炭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聚苯胺(PANI)/羰基铁粉(CIP)复合材料,考察了掺杂酸种类、盐酸浓度、CIP用量、预搅拌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及复合材料形貌和电导率的影响.以盐酸和对甲基苯磺酸为掺杂酸,均可得到核壳结构的PANI/CIP复合材料,但掺杂盐酸时综合效果较好.盐酸浓度为0.15 mol/L时制备PAN...  相似文献   

8.
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 ,以苯胺为单体 ,过硫酸铵 (APS)为氧化剂 ,在酸性介质中合成聚苯胺(PAn) ,聚合物的比浓粘度 (ηSP) C=0 .1=1 d L/ g,酸掺杂后电导率 (σ)为 1 0 0 S/ cm。讨论了单体与氧化剂的比例、反应体系的温度以及聚合反应的时间对聚合产物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 (UV- 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 ,表明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由于电子的离域形成了共轭结构 ,从而使聚苯胺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电化学法、溶液法、微乳液法、超声化学法制备聚苯胺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各方法所制备的聚苯胺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分析。各方法所制备的聚苯胺的化学结构无差异,但形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聚苯胺(PANI)及聚苯胺–Ti O2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能谱(EDS)、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其结构、元素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溶液浇注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聚苯胺和聚苯胺–Ti O2薄膜,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不同涂层在3.5%Na 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聚苯胺涂层,聚苯胺–Ti O2复合涂层对304不锈钢具有更好的保护性能。当Ti O2含量为5%时,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最好,腐蚀电位比裸不锈钢正移了381 m V,保护效率达到9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