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成功了SiC匣钵,其性能已达到和超过了德国AnnaWerk和Noton公司同类产品考核水平。该匣钵经济效益显著。对SiC的氧化,烟熏及损坏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SiC颗粒弥散强化Si3N4陶瓷的研究近况,着重讨论了SiC粒子的数量和尺寸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的烧结机理和SiCp的掺入对材料可烧结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Si-C-O-N系统进行了平衡状态下的相稳定性计算,绘制了在1473K和1573K下的Si3N4、SiC、Si2N2O和SiO2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O2分压的关系图以及N2分压和SiO分区的关系图,Si3N4/Si2N2O/SiC、SiO2/Si2N2O/SiC两个三固相平衡点与N2分压、O2分压和SiO分压以及温度的函数关系日。并以此确定C纤维-SiC纤维转变和C纤维上涂层SiC过程中,为获得稳定SiC相的气体分压。  相似文献   

4.
含炭耐火材料中Si与SiC抑制碳氧化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导了含炭耐火材料氧化过程中Si、SiC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脱碳层中Si和SiC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含炭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起着重要作用。文中解释了在反应SiC+2CO→SiO2十3C不能进行热力学温度内,SiC仍能对含炭耐火材料中碳的氧化有抑制作用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了Si和SiC通过SiC气相扩散到脱碳层,再氧化生成SiO2,沉积在气孔壁上,堵塞气孔的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孙菊 《耐火与石灰》1999,24(8):52-55
铝冶炼工业中作为助熔剂的熔融冰晶石强烈地侵蚀着多数陶瓷制品。这篇文章叙述承还原条件下1000℃保温48小时,熔融冰晶石在同陶瓷制品、BN、SiC、Si3N4结合SiC、Si3N4/SiC复合材料和两种Ti-Al-O-N复合材料的反应试验。BN和SiC获得了最好的抗侵蚀性。同Si3N4结合SiC的反应由于开气孔的渗透作用而导致粒边界玻璃相的侵蚀。在SiC增强Si3N4材料中,仅有玻璃相被侵蚀。一种T  相似文献   

6.
对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SiC的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H2-MTS,Ar-SiO-C,H2-SiO-CxHy,H2-SiH4-CxHy等体系,着重研究了温度、压力、载气量和初始反应气体浓度对沉积单相SiC的影响,以CVD相图的形式给出了计算结果,这些相图对CVD法制备SiC的实验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濂  王浩 《硅酸盐学报》1996,24(6):694-698
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有效地分散纳米SiC粉体中的聚集体的实验过程,发现分散状态取于表面活性剂用量、PH值和浸 Si3N4,AlN,CaCO33和纳β-SiC为原料粉料,用反应热压法制备了不同SiC含量的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并分别其相组成,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给制了Si-C-O-N系统平衡状态下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O2分压以及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SiO分压的关系图;以此为指导,将原位复合引入到反应烧结锆莫来石(ZAS)材料中,制备了含原位(in-situ)SiC(p)的ZrO2SiC(p)、ZrO2-3Al2O3·ZSiO2-SiC(p)-SiC(p)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碳添加量、成型压力等工艺因素对烧结ZrSiO4-C体系中原位SiC生成量的影响,并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稻壳合成SiC晶须(简称SiCw)的烧结中试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两种催化剂制度下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两种形貌、结构特征不同的SiCw,并同美国、日本生产的SiCw在形貌结构、杂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中试生产的稻壳SiCw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并对SiCw的生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Si+Mo)合金浸渗反应烧结SiC工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用(Si+Mo)合金浸渗反应烧结SiC,研制了烧结温度为1650℃的反应烧结SiC,并且探索了以难熔的第二相MoSi2取代反应烧结SiC方法。所获得的SiC/MoSi2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为96.45%。检测了烧结体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铝 -SiC -C浇注料和氧化铝 -尖晶石 -SiC -C浇注料被广泛用于高炉渣沟。在这些浇注料中 ,当尖晶石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 ,可改善耐侵蚀性 ,但它们可能引起过分烧结 ,产生裂纹和剥落。而通过添加石墨晶粒 ,使铁线处熔渣的耐侵蚀性得到改善 ,同时 ,也预防了裂纹和剥落的发生 ,从而满足了主沟的使用要求。试验方法是 :用石墨颗粒代替部分氧化铝 ,与氧化铝 -SiC -C浇注料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共选了 5组试样 ,其化学组成 (% )分别为 :C0 :SiC 14,SiO2 1,Al2 O3 80 ,C 3,其中全部石墨颗粒含量 0 ;C5:SiC 14,SiO2 1…  相似文献   

12.
预热自蔓延合成SiC粉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预热SHS法合成SiC粉末所需的最低预热温度及产物粒度与反应物原始粒度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合成的SiC粉末的粒度与Si粉粒度无关,在此基础上对SiC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通氮气情况下,预热SHS-SiC反应中有一个β-Si3N4的生成过程,但生成的β-Si3N4在反应的高温下又很快分解  相似文献   

13.
纳米Si3N4-SiC(Y2O3)复合粉末的氨解溶胶-凝胶法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硅溶胶、尿素和碳黑为原料,经氨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合成了纳米Si3n4-SiC复合粉末。通过在硅溶胶中引入Y(NO3)3,合成了Si3n4-SiC-Y2O3超细复合粉末,Y2O3的加入有助于降低Si3N4-SiC的合成温度。采用XPS和XRD分析复合粉末中Y的存在状态表明:一部分Y固溶在Si3N4-SiC中,加有一部分以Y2O3形式存在,Si3N4-SiC-Y2O3复合粉末的烧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根据Si-C-O-N系统的相稳定性计算,绘制了于平衡状态下相稳定性与N_2分压和O_2分压以及相稳定性与N_2分压和SiO分压的关系图,发展了以气态SiO与碳纤维反应将碳纤维转变为SiC纤维,以及气态SiO与CO反应于碳纤维上形成SiC涂层的新方法。本文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和主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凌志达 《硅酸盐学报》1994,22(3):288-294
根据Si-C-O-N系统的相稳定性计算,绘制了于平衡状态下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O2分压以及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SiO分压的关系图,发展了以气态SiO与碳纤维反应将碳纤维转变为SiC纤维,以及气态SiO与CO反应于碳纤维上形成SiC涂层的新方法。本文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和主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有效地分散纳米SiC粉体中的聚集体的实验过程,发现分散状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用量、pH值和浸泡时间。以Si3N4,AlN,CaCO3和纳米βSiC为原始粉料,用反应热压法制备了不同SiC含量的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并分别对其相组成、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SiC有极好的热机械和化学性能,通常用来制备SiC材料的结合剂是:粘土-莫来石、非氧化物和利用SiC的再结晶,SiC与莫来石的反应是整个粘土碳氮共渗反应的最后阶段。通过这个反应产生了Si-Al-O-N系统中的β-赛隆和氧氮化合物。本文使用天然矿物如粘土和滑石,研究SiC材料中β-赛隆和Si3N4结合剂的形成。试验先将SiC-粘土混合物在1000kg/cm^2压力下成型,试样在流动的N2气中,于14  相似文献   

18.
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联生 《炭素》1998,(3):43-48,F003
论述了SiC的两种氧化行为-活性氧化和惰性氧化以及SiC发生惰性氧化时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通过热重分析和电镜观察分析研究了温度,时间,氧含量等因素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稻壳合成β-SiC晶须的中试研究及产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稻壳合成SiC晶须(简称SiCw)的烧结中试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两种催化剂制度下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两种形貌、结构特征不同的SiCw,并同美国、日本生产的SiCw在形貌结构、杂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中试生产的稻壳SiCw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并对SiCw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增韧SiC陶瓷在蒸馏水润滑下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MM-200块-环接触磨损试验上,测定了一种增韧SiC陶瓷在蒸馏水下自配对,与WC+Co硬质合金和等离子喷涂Cr2O3涂层配对摩擦系数和摩损系数,利用SEM,XPS和FTIR等测试技术,观察和分析了磨痕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讨论了摩擦副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机械性能对SiC陶瓷的摩擦学的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该增韧SiC陶瓷大水介质中滑动,SiC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在磨损表面形成一层由SiO2与Si(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