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静 《山西建筑》2010,36(23):266-267
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对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节能的重要性以及节能实施过程中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具体阐述了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以期通过节能的有效途径降低建筑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之下,建筑节能作为节能最有效和效率最高的途径,在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各国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渐研究出了超低能耗、零能耗、装配式建筑等不同的建筑形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及美、日、德三国的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标准和技术进行研究,为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全社会能耗的第一大户,而在我国的建筑总量中,不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既有建筑占了绝大多数,因而在全社会建筑总能耗中,既有建筑不可避免地成为能耗的绝对主力.要真正减少全社会的建筑能耗总量,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必然的选择.本文结合当前我县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建筑节能工作滞后的原因,并对今后我县建筑节能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我国节能建筑科学技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引导节能建筑技术持续、快速、健康的前进,对建筑物进行节能检测是一种有力的督促手段。建设节能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基本国策,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是我国各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一起成为我国当前的能耗大户。由于全球能源的日紧张,建筑节能也是当今世界性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结合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为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能耗问题,从围护结构节能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现有可供选择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性能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更好地实现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筑节能主要通过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来实现。现今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和节能规范标准的不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而大量既有建筑的高能耗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既有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因能耗高,节能改造潜力大,一直是节能改造的重点。以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宁波大学建工楼节能改造世行赠款示范项目实体案例,进行围护结构能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措施优选,提出该地区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策略,为夏热冬冷地区同类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筑能耗的高低是判断建筑节能改造措施效果优劣的重要依据,而维持正常的建筑使用功能是评价建筑节能改造效果的前提。研究针对重庆市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措施开展了夏季、过渡季节建筑运行能耗的测试以及能耗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运行管理措施的优劣较气候对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大,经采取节能运行管理措施降低空调项能耗约31%;经节能改造后,建筑总能耗虽降低约20.6%,但空调机组性能系数仍较低,空调项夏季能耗略有增加,室内照度水平不均匀度增加,光环境质量下降,节能改造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能耗数据分析及对建筑运行能耗的实测分析,初步评价该建筑节能措施的优劣及节能改造效果,为重庆市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我国建筑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国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能耗,而电气能耗则策划能够为建筑能耗中的比例极大的一部分。在国家对于能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倡导环境中,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积极地推动建筑有效节能的实现,成为目前建筑电气设计中又一重点内容。本文则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谈论了几点具体的建筑节能措施,以求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关注点是建筑使用阶段运行能耗的节能,而建筑能耗却贯穿于建筑的各个阶段,因此应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建筑节能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对建材准备、建造、使用等建筑的各个阶段的能耗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最低,实现真正的节能.首先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出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筑全生...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耗分析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本文基于能耗分析,结合厦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例,利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eST-h计算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前后的能耗,并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节能改造技术,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节能改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降低建筑能耗的投资约为降低工业能耗投资的5倍,因此建筑节能的能效水平及技术的经济性就尤为重要。基于我国为数众多的各类高校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消耗大户,以寒冷地区高校既有建筑为研究对象,阐述通过能耗调查和测试数据,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分析,可找到既有建筑能耗的关键问题,并确立节能改造原则,制定相应的节能技术体系,此为解决高校既有建筑节能问题的关键。对技术的应用则应针对不同的既有建筑能耗特点和改造资金投入状况,进行灵活的技术组合和应用,构成不同层次的节能技术群,使得改造得以真正地实施。  相似文献   

12.
贺玄科 《山西建筑》2003,29(1):143-144
分析了我国目前能耗状况,从建筑物、供热管网与热源节能三个环节阐述了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双例以及建筑节能的意义,提出了降低能耗的目标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与新建建筑相比,我国既有建筑总量巨大,且大多为非节能建筑。外窗是建筑耗能的薄弱环节,具有节能改造难度小,改造周期短,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是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武 《建筑节能》2008,36(1):26-29
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和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既有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状况,指出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足是导致该地区既有建筑耗能过大的原因.为此,从墙体、屋顶、窗户等方面提出了对该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为在本地区推广节能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邵国新  张源 《江苏建筑》2010,(5):80-81,96
由于建筑能耗的不断上升,建筑节能工作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策。建筑采光和照明对室内人员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新建建筑设计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文章探讨了建筑采光、照明的分类及特点,介绍了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控制方法,并引用了相关工程案例,较为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了建筑采光、照明方面的手段和方法,为新建建筑设计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旭栋  刘沙沙 《建筑节能》2014,(4):81-84,90
建筑能耗目前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约为30%左右,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我国节能总体目标的完成造成了重大影响。节能评估作为合理控制建设项目能源消费总量的重要措施,同样适用于民用建筑领域。从建筑方案节能设计、建筑用能设备系统、能耗总量分类估算、能效指标对标等节能评估报告编制与审查的重要关注点切入,对民用建筑节能评估中的主要评价因素进行了详细解析,为具体的能评工作提供了实用性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陈重 《江苏建筑》2014,(2):106-109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迅猛增长,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我国节能降耗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文章以徐州市新城区为例,阐述了建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城区的先进经验,以稳步推进徐州市新城区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对其他同类城区区域的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徽州建筑在皖南地区自然人文的影响下,形成自然古质、典雅灵秀、封闭围合的建筑风格。“天井”构造,是徽派建筑中很有实际意义的一项构思。受皖南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文化的影响,徽派建筑整体封闭性很高,而天井作为建筑院落空间中唯一可以与外界自然相交接的通道,不仅具有建筑采光、通风、调温等基本功能,同时也是徽州人天人合一的理念的载体。本文从徽派建筑中天井的形成过程以及徽派天井成院的样式、功能、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其在设计中的功能性和其文化性,进而分析在现代建筑中的适用性,以呼吁人们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学校,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村学校,在校舍建筑上没有充分考虑能耗的影响,采暖能耗较大,采暖效果较差,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简述了西北寒冷地区农村学校建筑在节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我国西北寒冷地区农村校舍建筑在在构筑形态和空间形态上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ANN的绿色办公建筑HVAC系统运行能耗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公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HVAC系统)的运行能耗占总能耗比例较高。随着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准确预测绿色办公建筑HVAC系统能耗是建筑运行优化的关键。研究以天津市某绿色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绿色办公建筑G中的HVAC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空调通风系统能耗的实际监测数据,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能耗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分类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好,仅基于气象参数及时间能够精确的预测建筑HVAC系统的小时能耗,为我国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和运行优化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