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为原料,使用卧式微量单孔挤出机制备了TPAE初生丝和牵伸丝。采用单纱强力机、X射线衍射仪及万能试验机等对TPAE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牵伸和热定型工艺对TPAE纤维结晶、取向、弹性回复率和热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牵伸倍数提高,TPAE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弹性回复率和沸水收缩率均增大,抗蠕变性能提高。随热定型温度提高,TPAE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弹性回复率增大,抗蠕变性能提高,沸水收缩率下降。在牵伸倍数4倍,热定型温度为120℃时,TPAE纤维弹性回复率在定伸长15%时达91.5%,在定伸长50%时达90.7%,沸水收缩率达27.0%。研究结果为开拓TPAE在纤维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热定形温度获得的高强型聚酯工业丝性能差异的内在结构因素,对3种高强型聚酯工业丝的结构性能进行对比。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和广角X射线衍射方法对其多尺度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合力学性能及热收缩等结果,明确不同热定形工艺对高强型工业丝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定形温度主要影响聚酯工业丝非晶区取向和片晶结构;相比于高强中缩(HTMS)和高强(HT)聚酯工业丝,高强低伸型(HTLE)聚酯工业丝的热定形温度低,高倍牵伸产生的伸直非晶区分子链在较低热定形温度下并未及时排入晶格形成结晶,而发生了小幅的回复,导致HTLE聚酯工业丝表现出非晶区取向高、结晶度低、晶粒尺寸小与片层倾斜角较大的结构特点,从而使断裂伸长率最小、初始弹性模量最大、尺寸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3.
以高收缩纱线33T-12-FDY为芯纱、超细预取向丝35T-96-POY为鞘纱,设计制备出自发伸长涤纶复合丝,并对鞘纱松弛热处理温度、超喂率及牵伸倍率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即使热处理的温度不同,沸水收缩率也会随着超喂率的提高而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沸收后的自发伸长率均会随着超喂率的提高而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在相同的超喂率下,温度越高沸水收缩率越小,自发伸长率越低。根据总体伸长率情况,最终确定选用温度为185℃、超喂率40%、POY不延伸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改性聚丙烯纤维的超分子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切片及添加分散染料的可染母粒为原料 ,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方法制备染色改性丙纶。研究结果表明 ,初生纤维的晶格结构为β体及拟六方变体 ;随着纺丝成型速度的提高 ,初生纤维的结晶度及总取向度提高 ,晶面取向提高 ,晶区及非晶区取向因子提高。初生纤维的力学性能随超分子结构的变化明显提高 ,纤维的初始模量主要由结晶度决定 ,而纤维的屈服应力则由纤维的取向度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含涤纶织物热定形工艺和热溶染色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涤纶纤维的超分子结构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变化,织物两次受热后的结构变化,主要决定于温度较高的一次热处理过程。热溶固色法的上染量,主要决定于纤维无定形区的总的含量,随着热定形温度的提高,上染量将递减。  相似文献   

6.
试用不同的加工条件来制备聚丙烯纤维,对初生纤维进行了一级、二级牵伸以及牵伸后的热处理和松弛。通过测定纤维在100℃、130℃和150℃下的热收缩率来检验各种生产条件下纤维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多级牵伸和热处理后的纤维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过二级牵伸,松弛再热处理后的样品能在130℃下保持稳定,并且有8cN/tex以上的强度。150℃下的热稳定性较难改善,经过三级牵伸,并且第三级温度为185℃的样品在150℃下的热收缩率低于10%。把少量的液晶高分子共混到聚丙烯中可以改善聚丙烯纤维在150℃下的热稳定性。二级牵伸以及热处理后的共混纤维在150℃下的热收缩率可以降低到219%。  相似文献   

7.
高收缩涤纶     
所谓高收缩涤纶,一般是指收缩率在20~30%左右的纤维,其收缩率大小可根据用途而定,最大的可以达到50%。但高收缩纤维必须在具有较大收缩率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力,并且断裂伸长不宜过大。纤维的收缩与取向无定型相有关,同时与纤维的结晶度有着精确的比例关系(即高取向度,低结晶度的纤维具有较大的收缩  相似文献   

8.
夜光纤维是一种经特种纺丝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功能性纤维。通过对夜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热学性能测试,包括热分解阶段测试、热转变温度测试、热处理后的强伸度变化测试、热收缩性测试,分析并研究夜光纤维在受热过程中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夜光纤维与涤纶纤维的热稳定性相似,玻璃化温度较高,耐热性能较好,热收缩率较大。实验为今后该纤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健  黄庆  李鑫  袁晓燕 《纺织学报》2007,28(11):9-12
 采用DSC、WAXD 和声速等方法对物质的量比约为90∶10 的乙交酯2L2丙交酯共聚物(PGLA910) 纤维非晶区取向函数的表征进行了研究。纤维经拉伸和充分的热定型,其DSC 和WAXD 的结果表明,PGLA910 中只有PGA 部分发生了结晶。通过测定结晶度为5 %~30 %的纤维声速,计算出声模量,按照聚合物纤维两相模型得出PGLA910的晶区和非晶区特征横向模量分别为E0t , c = 9135 GPa , E0t , am = 3. 21 GPa。根据此特征值,计算出不同样品的非晶区取向函数。对不同拉伸工艺条件下7 种样品的热收缩测定发现,纤维的非晶区取向函数与热收缩率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证实了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聚酯细旦纤维产品手感柔软、吸湿透气性好.聚酯细旦丝随着定形温度的增加,结晶度、取向度和晶粒尺寸增加,上染率提高,同时匀染性降低.文中对聚酯细旦丝的性能通过实验数据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山羊绒纤维的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山羊绒纤维的拉伸性能以及单纱的拉伸松弛性能,并与细支羊毛纤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绒纤维的比强度、拉伸模量,松弛时间高于羊毛;在较小定伸长条件下,山羊绒纱线拉伸应力松弛速率慢于羊毛纱线,即山羊绒纱线比羊毛纱线难定形,这些力学性能的差异是由于山羊绒纤维α-结晶度高于羊毛;在80~130℃干热条件下,山羊绒纱线的拉伸应力松弛速率及其定形率均随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当温度高于120℃时,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涤纶纤维在苯酚溶液中的CDT值,表明涤纶纤维在苯酚中溶解速度的大小。在测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CDT值,能反映出涤纶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差异,这是因为结晶度越高,晶体越完整和晶粒尺寸越大,溶剂向晶体内部扩散越困难,溶解速度便越低,纤维溶断所需的时间便越长,CDT值就越高。因此,CDT值测定法能反映涤纶和含涤织物的“受热史”,能评价实际生产中不同定形条件(如温度、时间)所引起的不同定形程度,从而可以根据CDT值,合理地控制热定形工艺条件;又由于CDT测定法敏感  相似文献   

13.
《毛纺科技》2021,49(10)
为了进一步分析骆马绒纤维的热学性能,采取热重分析与差示扫描热分析法对骆马绒纤维的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在不同时间、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进而研究骆马绒纤维的强力与断裂伸长的变化。对骆马绒纤维的热收缩率和燃烧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羊驼毛纤维进行了比较。试验显示:骆马绒纤维的分解温度和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13、108℃,均高于羊驼毛纤维;在150℃温度下加热60 min时,骆马绒的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为初始值的70.22%、84.29%;在干热空气与沸水中,骆马绒纤维的热收缩率分别为1.35%与1.29%;其极限氧指数与羊驼毛相同,均为24.0%~25.0%。  相似文献   

14.
《印染》1981,(1)
一、前言 涤纶是热塑性合成纤维。它在纺丝和纺织染整加工过程中,都经受着一系列的热处理。从广义上说,这些热处理都起到热定形作用。但一般所指的热定形是指在控制张力和适当定形温度下(一般选在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间)进行热处理。在温度、湿度与机械力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由于纤维中分子链的热运动增大,已形成的纤维网络结构中较弱的分子间键合会被拆散,原有结构得到舒解,在后续的冷却过程中,改组成为更强固的、更能抵抗得住外界影响的网络结构。由于纤维大分子中折叠链的增加,造成纤维中微隙的相应变化。纤维晶区的内应力大部得到消除,晶区取向度、结晶度、晶粒尺寸(垂直于010晶面的尺寸)与结晶完整性(熔程)等会或多或少发生变化,无定形部分的平均序态也有所提高,稳定度较低的结构单元可以转变为稳定度较高的结构单元。从而改善纤维的尺寸稳定性与对染料的吸收率,达到提高纺织品的服用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涤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珍  余志成  林鹤鸣 《丝绸》2004,423(3):34-36
分析了超临界CO2染色对涤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超临界CO2对涤纶纤维有增塑和溶胀作用,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染色后纤维的结晶度增大,结晶尺寸减小,纤维取向度增大。涤纶纤维在超临界CO2中发生热收缩,表面低聚物增多。超临界处理对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力没有影响,断裂伸长率增大。  相似文献   

16.
纤维胞壁的超分子结构是影响棉纤维强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对成熟纤维的强度而言,作用最大的便是取向参数的高低。本文将结合科研数据,就超分子结构与纤维强度的关系作一简要分析。棉纤维胞壁的超分子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结晶度、晶粒尺寸与晶区结构的取向性三个方面。理论上,大分子材料的抗拉伸能力主  相似文献   

17.
一、前 言 所谓涤纶仿毛纤维,严格地讲应在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特别是纤维物理性能方面达到或接近羊毛纤维的性能要求。但实际上,由于开发仿毛产品所采用的工艺路线、设备及对产品风格的要求各不相同,因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涤纶仿毛纤维的各种纤维物理性能提出划一的指标。走棉纺路线和走毛纺路线搞仿毛产品的开发,对涤纶仿毛纤维的性能要求,诸如力学性能、收缩性能、染整工艺的适应性、热稳定性等就各不相同;如果是混纺,则与何种纤维混纺,也对涤纶仿毛纤维的要求各不相同。有时为了赋于产品某些羊毛纤维无法达到的性能要求而对涤纶仿毛纤维要求有与羊毛很大不同的性能。因而对涤纶仿毛纤维的考核应在“仿毛像毛”的前提下根据所采用的工艺、设备和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来对涤纶仿毛纤维的性能作出评价。当然,考核的项目内容是可以一致的,并且通过这些项目和相应的测试方法可以对涤纶仿毛纤维的性能作出准确和有效的评价。在确定上述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说明的是:本文在讨论中将以羊毛纤维为标准来分析各种涤纶仿毛纤维的纤维物理性能及各种关系,而不可能根据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的要求对各种涤纶仿毛纤维的优劣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PTT)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工艺与其结构及性能之间的关系,借助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未牵伸以及2.35~3.35倍牵伸纤维的结晶取向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牵伸倍率的增加,PET/PTT复合纤维内部单组分结晶度变化有所差异,PET组分结晶度由43.04%增至45.73%,但PTT组分的结晶度几乎不变,其取向度由82.3%增大至89.2%,然后保持稳定,说明牵伸诱导取向达到饱和;同时,取向度的增大也导致PET/PTT复合纤维的弹性模量由16.8 cN/dtex增加到23.1 cN/dtex,断裂强度由2.9 cN/dtex增加到3.5 cN/dtex,但断裂伸长率由52.6%下降到38.6%;牵伸倍率的增加导致双组分纤维结构差异明显,使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9.
傅继树  叶雅君 《印染》1989,15(6):25-27,62
PBT涤纶比常规涤纶容易变色,用分散染料100℃沸染60分钟,也可120℃染 20分钟,上染率较高、透染性好、表面浮色少,染后处理方便,行且染料扩散透染性好,同样染利用量下,PBT纤维表现颜色比常规涤纶浅。热定形温度在160~180℃时,上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五、涤纶仿毛纤维的卷曲性能 1.卷曲性能对加工和服用性能的影响 纤维的卷曲特性是纺织加工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合成纤维不同于天然纤维,棉纤维有天然卷曲,羊毛纤维不但有天然卷曲,而且表面还有鳞片,而合成纤维则不同,未经卷曲的涤纶纤维表面光滑,纤维间抱合力小,可纺性差,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卷曲加工,使其获得与天然纤维相似的卷曲性。涤纶仿毛纤维若获得与羊毛相似的卷曲性能,可使最终制品具有与羊毛相似的蓬松、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手感和良好的抗皱、保形等服用性能。但卷曲数、卷曲度和卷曲弹性并非越高越好,太高了不利于开松,会使毛粒增多,造成纤维的损伤,同样也不利于牵伸,另外也会使制品的手感变硬。 2.卷曲加工工艺条件对涤纶仿毛纤维卷曲性能的影响 未经卷曲的纤维束在卷曲轮和填塞箱中在力和热的作用下,纤维产生弯曲形变(见图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