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东北鞋业市场受温州鞋冲击 目前,在沈阳鞋业市场上,价格便宜质量不错的温州鞋把沈阳本地的地产鞋冲击得够呛,所以何不少人称: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人比温州人早发展十多年,而温商的发展则是站在广东先行者的肩膀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达样一句话:“有路就何温州鞋”,对记者的触动非常大,温州鞋是怎样对东北鞋业市场构成冲击的呢?  相似文献   

2.
范玉杰 《北京皮革》2002,(18):43-43
由于温州皮鞋产量连年递增.所以温州鞋面化工产品销量近几年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递增,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鞋化生产厂家的产品.为迅速提高温州鞋的档次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唯独令人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温州鞋化市场上,从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进口的鞋化仍占据主要份额.国产材料增速不快。  相似文献   

3.
“鞋”的事情,许多温州鞋人摸索、钻研了大半辈子,极有发言权。但事物一旦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便很有些复杂,要引导温州鞋业进人“中国鞋都”的地位,必须从理论、文化、观念上首先有突破。为此,节会期间温州邀请众多国内经济界专家,积极为其鞋业的发展指点迷津。国家轻工业局局长陈士能说,温州的制鞋业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从走访的几家企业来看,温州制鞋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的造型、质量和对工人的工作培训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是走在前列的。鞋业的综合实力上去了,也旦得了顾客的信赖,国内“十大鞋王”中有三家是温州的…  相似文献   

4.
唐汉  朝刚 《西部皮革》2005,27(5):33
自今年3月俄罗斯查扣“温州鞋”事件之后,面对巨大的俄罗斯市场,温州鞋企如何摆脱“畏惧”心理,重振旗鼓,以利再战?近日,在温州鞋革协会举办的“温州鞋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商务部欧洲司和外贸司官员就温州鞋如何进一步规范对俄出口等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5.
蔡艳 《北京皮革》2004,(8):54-54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低迷之后,从7月下旬开始.温州河通桥和黄龙两大鞋料市场的生意终于出现转机,冷清了很久的市场内重新变得车水马龙.尽管夏日炎炎,但采购鞋料的客商出人的车辆,仍然使河通桥不算宽敞的路面显得相当拥挤。鞋料市场的生意兴旺也即意味着温州鞋业的秋鞋生产即将进人高潮温州鞋革工业开始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6.
王宝才 《北京皮革》2002,(18):42-43
如果你要问.是谁在温州鞋声名狼藉之时第一个在国内打响温州品牌?是谁摘取了浙江省鞋业界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鞋业界是谁第一个拿到鞋业“诺贝尔”奖“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告诉你吧.这个能拿下众多“第一”的鞋业就是“中国鞋都”的康奈。  相似文献   

7.
10月5日上午9时,’99温州国际鞋文化节暨第二届商品交易会在市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国家轻工业局局长陈士能宣布开幕。陈士能是应市政府邀请,专程来温州市参加国际鞋文化节的。在上午开幕之前,本刊记者在他下榻的奥林匹克饭店,作了专题采访。“我这是第二次来温了。温州给我的印象很深,特别是温州鞋业快速的发展。”陈士能兴致勃勃地说,温州的制鞋企业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重新塑造了温州鞋的新形象,可谓不简单。目前,温州鞋业从整体来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1998年,温州鞋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利税达15亿元,出口…  相似文献   

8.
在温州鞋业内,鞋料市场是联系鞋企和原料经销商的重要纽带,在鞋革业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温州市的两家鞋料市场——河通桥鞋料市场和浙南鞋料市场,是鞋料商们的必争之地。其中河通桥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形成,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鞋料商,产品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十几年来,河通桥市场一直是温州鞋业采购鞋料的首选地。而浙南市场则是在1998年才正式开始经营A区,2002年B区正式开放,因为经营时间短,浙南市场在业内的影响力与河通桥一直有一定差距,熟悉温州鞋业的人都知道,说起鞋料市场,浙南是当仁不让的“千年老二”。  相似文献   

9.
按照往年的惯例,秋鞋开始大量生产后,皮料市场也将迎来销售高峰,但今年进入秋季后,温州皮料市场并未如想像中那样火爆,记者走访河通桥和黄龙两大鞋料市场时了解到,最近一个月来,各家铺面的生意只能说是稳中略升,谈不上大幅度回暖。其中原因,一是温州鞋厂今年的秋鞋生产恢复并不顺畅,停电、工人短缺以及近来屡次袭击温州的台风,使今年的温州鞋业生产难以顺利达到高潮,也为皮料销售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制革业重镇,温州几千家鞋厂和制革厂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已经拥有了配套完善的鞋革工业体系。在业内人士看来,温州分量最重的还是“中国鞋都”这张金名片,在温州,几乎所有的鞋革企业和专业市场都把鞋业的兴衰当成晴雨表,整个行业围着鞋子转,这应该是对温州鞋革业最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许强 《西部皮革》2011,33(1):19-23
温州鞋革行业是温州的十六大特产业之一,占据着温州市工业生产总值近四分之一的比重。作为"中国鞋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而如今,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行业剧烈竞争下,加之产品、经营模式的"同质化"和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的过度竞争现象,导致温州鞋业快速发展遇到了重重阻力,6000家鞋企只剩下2000余家,一些专家由此抛出了所谓的温州鞋业"衰退说",一时间,密云四起。本文作者通过对温州鞋业的调研后认为,尽管温州鞋业遭遇到了诸多发展瓶颈,但其前行态势不容置疑。本文以吉尔达鞋业为参照缩影,概述了温州鞋企可持续发展的六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旻霞 《北京皮革》2004,(11):38-39
由于鞋用革是制鞋业必须的基础材料,在温州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鞋用革市场的兴旺,温州的河通桥和黄龙浙南,都是在中国东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鞋类原辅料市场,其中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的河通桥市场更是久负盛名,伴随着温州鞋业的发展一路壮大,现在已发展到摊位上千、年交易额超过30亿元的水平,将世界各地的优秀鞋料集中到温州市场,为鞋都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温州鞋用革市场的格局从温州本地皮革占绝对霸主地位,到进口和外地皮革大举占领温州市场,再经历了韩流降温、本地皮革逐渐崛起的过程,现在已经渐渐形成国产皮革百家争鸣唱主流、进口皮革做配角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十月七日,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超俊分别与温州长城鞋业、东艺鞋业签订了投资项目意向书。至此,仅短短2天时间,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区已分别签订投资项目10个,意向投资金额达7亿多人民币。市领导孙成堪、林培云、冒康夫等出席了签约仪式。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区位于鹿城区双屿镇、仰义乡的沿江及互M国道两侧地带,南北长10公里,总规模面积达65平方公里,分为制鞋区、鞋机区、管理服务区及生活文化区等,建成后将是一个集科研、贸易、检测、信息、生产于一体的,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大型鞋业基地。该园区已经完成布…  相似文献   

14.
正温州鞋业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最有发展空间的时尚产业之一。作为温州鞋业集中度最高的鹿城区自被授予"中国鞋都"称号以来,一场产业变革正蓄势而发,推动着"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今年,是"中国鞋都"命名20周年。2001年9月2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发文,授予温州"中国鞋都"称号。廿年风云激荡、潮涌瓯江,作为温州鞋业集中度最高的鹿城区,一场产业变革正蓄势而发。  相似文献   

15.
世界鞋业中心东移亚洲,中国成为鞋业大国。出口鞋金额已从1985年的2.57亿美元、1990年的16.07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83.91亿美元。中国鞋在美国、欧盟占有60%的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进口鞋业也逐步形成可观的市场。从1985~1998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皮革》2023,(7):10-11
<正>赓续光荣奋斗历史,温州鞋产业正朝着品牌化、时尚化、个性化的方向,着力打造具备创新凝聚力、资源统筹力和时尚潮流影响力的世界级鞋业产业集群,在世界制鞋版图烙上耀眼的“温州印记”。聚焦这一宏图伟略,6月25日,2023中国鞋都(温州)首届鞋文化周火热启动。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7.
许强 《西部皮革》2013,35(11):10-11
近年来,温州鞋企在转型升级中重塑自我,企业用工环境有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有效驱散了"用工荒"的阴霾,这对温州鞋业实现顺利突围、健康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意义。目前,温州有纳税记录的鞋企2761家,2012年,该市鞋革行业年产值832亿元,有关鞋业上下游的从业者近100万人。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形势日趋严峻,"用工荒"现象成为了温州鞋业挥之不去的阴霾。2013年,面对鞋业的"用工荒",温州拂起了阵阵春风。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1995年市场预测公报(MAPS)鞋业部份所载,英国未来鞋业市场的前景将是平稳增长,消费者买鞋的数量会有所减少,但高档鞋的消费呈上升趋势。 据该公报载,英国鞋业市场越来越被进口鞋主宰,导致了鞋业市场的两极分化;一极是便宜的进口鞋,另一极是高质量的名牌鞋。 由于15~2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有所减少,因此对流行式样鞋子的购买力将下降;同  相似文献   

19.
温州鞋业近几年虽然在设计创新上捷报频传,但获得殊荣的大多以男鞋为主。温州男鞋在国内知名度较高,而女鞋则无法与广州、成都等地相抗衡,其实在温州女鞋的生产厂家也为数不少,温州鞋业界对女鞋也从来没有放弃研制开发,有一些企业的女鞋品牌开发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裕泰鞋业就是其中之一。 在八十年代初,温州刚掀起制鞋热潮,但当  相似文献   

20.
《四川皮革》2008,(5):6-6
受汇率下调.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2008年将是中国皮具内销大战的一年,销售渠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西部市场或许将会是个新的突破点。5月18日本刊记者从中国西部国际鞋业博览会上获悉,西部最大的皮革贸易交易中心即将投入运营,这将为温州鞋业开发西部市场.解决销售渠道紧张.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