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异形催化剂的两段法CPO制合成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异形催化剂的固定床两段法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新工艺 ,对异形La -Mn钙钛矿催化剂上发生的甲烷催化燃烧反应进行了考察 ,研究了温度、压力及空速等工艺条件对两段法造气工艺的影响 ,结合异形La助Ni基催化剂进行了两段法联合制合成气工艺条件的研究 ,并考察了床层压降、催化剂机械强度等异形催化剂的物性。结果表明 ,采用异形催化剂在催化剂活性、操作安全性和提高能效等方面更适合于两段法制合成气工艺的放大研究。异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可有效的降低床层压降并使床层具有更加稳定均匀的热波分布。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形三次超静定结构园环组合而成的CN16型转化催化剂,使工厂获得了极大的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该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几何外表面和较大的孔隙率,且无应力集中点,同时又选用多年来在蒸汽转化催化剂上行之有效的优良配方,致使该催化剂一投入工业装置应用,就获得了成功,其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强度、寿命、床层压力降等性能,较国内已使用过的各种异形催化剂优越.  相似文献   

3.
赵庆国  廖晖  李绍芬 《石油化工》2001,30(2):117-120
研究了环形、车轮形及蜂窝形等异形催化剂颗粒的有效因子、固定床传热性能及其压降。在此基础上 ,从基本的传热、传质方程出发 ,对三种异形颗粒达到相同转化率所需的床高、催化剂用量以及在固定床中的传热、总床层压降等性能进行了对比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乙烯氧乙酰化催化剂颗粒异形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颗粒异形化技术研究了球状颗粒开孔孔径和孔数目对乙烯氧乙酰化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颗粒外表面积,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且单孔颗粒的催化剂性能优子多孔颗粒。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实验装置上测定室温下氮气流经催化剂床层的流动阻力,运用流体力学原理来模拟工业反应装置中气体流经该催化剂床层的压力降,得出了气体流经催化剂床层的压力降与气体流速、密度、粘度和催化剂装填高度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中型滴流床反应装置与工业装置性能的区别,以及液体滞留量,不完全润湿和轴向弥散对催化剂利用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如何使中型滴流床反应器的试验结果与工业装置的运转结果保持一致的途径。采用上流式操作方案,可以明显改善催化剂润湿效果并提高液体滞留量,从而可以提高催化剂利用率使其与工业装置中的催化剂利用率相当。在下流式中型装置中采用玻璃毛分隔催化剂床层并用小粒度惰性稀释剂的方法,同样可获得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涛  樊蓉蓉  朱炳辰 《石油化工》2005,34(Z1):817-818
报道了工业外冷管式反应器填充单孔环柱状YS-5工业催化剂与12孔薄壁多通孔物质为载体的催化剂的模拟计算结果.由于薄壁多通孔催化剂粒内温升小,床层径向导热能力强,在相同进口工况下,使用薄壁多通孔催化剂的轴向温度分布及热点温度均低于YS-5型催化剂.因而明显地提高了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并且由于薄壁多通孔催化剂床层空隙率增加,床层压力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新方法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新方法,该方法侧重于再生烧炭过程的改进.分别就再生气体流动方式、烧炭环境中的水含量及烧炭温度等方面与目前工业应用的再生方法进行了比较.由于再生新方法将烧炭区分成上下两部分,分别在上部和下部烧炭区内采用了再生气体以离心形式通过催化剂床层的方式,且再生气体先通过下部烧炭区再通过上部烧炭区,使得再生气体沿床层轴向分布均匀,催化剂床层压力降较小,再生环境中的水含量较低,床层内的最高烧炭温度较低.因此,延长了连续重整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介绍LS-02催化剂的工业放大生产。结果表明,LS-02催化剂在物化性质和催化活性上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水平。在80kt/a硫磺回收装置上进行了LS-02催化剂工业应用试验,与换剂前相比较,一转入口温度降低约15℃,床层温升升高近10℃,单程总硫转化率提高0.5~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提高床层松密度 稳定催化剂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产全密度聚乙烯的M1催化剂的配制过程及原理,在冷凝态操作下,由于冷剂的存在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衰减作用,而且由于扩能后高负荷生产要求床层松密度适量提高,保证催化剂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减少出料次数,降低单耗,所以提高床层松密度、稳定催化剂活性成为稳定装置运行的重要条件。经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配制出符合要求的催化剂,适宜的催化剂活性和床层松密度保证了冷凝态操作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功能性聚丙烯催化剂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聚丙烯树脂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基于MgCl2负载的高效Ziegler-Natta催化剂,借助于茂金属及非茂金属单中心催化剂丰富多样且明确可控的烯烃聚合催化能力,通过多重载体化制备了Ziegler-Natta/(非)茂金属复合型催化剂,从而获得兼具高活性、高立体定向性和可调、可控的共聚性能的新一代功能性聚丙烯催化剂,用于以聚丙烯/乙丙多相共聚物、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极性改性的功能化聚丙烯等为代表的高性能聚丙烯树脂的制备。通过对聚丙烯催化剂与聚合物结构性能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及Ziegler-Natta/(非)茂金属复合型催化剂在制备多相共聚聚丙烯和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等树脂中的实践,指出了以获得催化功能性为目标的Ziegler-Natta/(非)茂金属复合型催化剂是今后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催化剂的开发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各大公司在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和非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方面的开发进展,并对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仍是研发热点,并在高活性、高定向性的基础上向系列化、高性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茂金属和非茂金属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聚丙烯领域的应用研究将继续深入,其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实现技术的工业化和启动需求量较大的通用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3.
铜-锌系共沉淀催化剂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Cu-Zn系合成醇类催化剂的共沉淀方式、温度、陈化时间及对其母体(氧化物形式)的超声作用、共沉淀复盐形式的物理性质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XRD、IR及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条件与催化剂复盐物及母体的物相、晶粒大小及其比表面密切相关。作者对催化剂复盐物、母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共沉淀条件进行了关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铜-锌系共沉淀催化剂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u-Zn系合成醇类催化剂的共沉淀方式、温度、陈化时间及对其母体(氧化物形式)的超声作用、共沉淀复盐形式的物理性质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XRD、IR及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条件与催化剂复盐物及母体的物相、晶粒大小及其比表面密切相关。作者对催化剂复盐物、母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共沉淀条件进行了关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二氯苯生产技术特别是催化剂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长庆常压渣油为原料,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剂油比[m(催化剂)/m(渣油)]和再生剂/待生剂混合催化剂对渣油裂化性能和混合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庆常压渣油的裂化性能较好,已结焦的待生剂仍具有一定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520℃,剂油比为5,混合催化剂中待生剂的质量分数为17%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中间馏分油的二次裂化反应得到有效抑制,柴油收率提高至24.21%,柴汽比[m(柴油)/m(汽油)]增大至0.56,焦炭产率降低至7.08%。  相似文献   

17.
对国产连续重整技术和IFP技术在原料性质、反应操作参数、产品质量、催化剂再生工艺、催化剂循环流程、再生气脱氯技术、安全环保及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产技术原料组成较轻,反应温度和空速低,LPG产率高,能够进行低炭烧焦,且具有投资低的优势。IFP技术反应压力低,重整氢气纯度高,且在烧焦速度、烧焦安全性、催化剂除尘及氮气隔离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上述对比对装置的优化、稳定运行及新建装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2万t/a裂解汽油全馏分加氢装置的工艺流程及特点,分析了加氢催化剂运行周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原料质量和反应条件是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控制加氢原料中C4轻组分、C≥9重组分、硫化氢、水、绿油等组分及其他杂质的含量,尽可能维持较低的操作温度,控制一段加氢反应器下部的氢分压大于1.5 MPa,循环比为2~3,二段加氢反应器氢循环量为15.9 t/h,循环氢中H2S的体积分数为(150~250)×10-6,可有效延长加氢催化剂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9.
稀土镍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与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考察了天然气水蒸汽转化稀土镍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对催化剂上炭分析结果表明,未加稀土的镍催化剂活性衰减快的原因,主要是催化剂表面积炭覆盖了镍活性中心。催化剂中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新物相形成的易难程度为:LaNiO3(La2NiO4)>LaAlO3>LaNiAl(11)O(19)。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工业转化管的下部不必使用含稀土的镍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用吡咯甲醛与取代苯胺形成的Schiff碱和TiCl4反应生成配合物[N,N]TiCl3。研究了均相条件下和在MgCl2上负载对乙烯聚合和乙烯-己烯共聚的催化活性。对于Schiff碱钛配合物的MgCl2负载体系,其催化活性依赖于铝钛比的变化,在以MAO作助催化剂,n(Al)/n(Ti)=1000时,催化活性可达8 09×106g/(mol·h),较均相条件下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研究表明,用MgCl2做载体不仅降低了MAO的用量,而且可以用烷基铝代替MAO。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共聚能力,能催化乙烯-己烯共聚,其活性高达1 08×107g/(mol·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