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BTDE/PMDE共聚PMR聚酰亚胺树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分子结构决定性能的原理在PMR-15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共聚单体PMDE,通过共聚方法合成了一系列BTDE/PMDE共聚PMR聚酰亚胺树脂。探讨了树脂粘度、冲击强度和热氧化稳定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规律,并对优化树脂体系通过TGA、DSC和DMT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树脂粘度增大,热氧化稳定性提高,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PMDE含量的增大,树脂粘度和冲击强度降低,热氧化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辐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EI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与丙烯酸(AAc)在苯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随预辐照剂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获得的接枝共聚物,其亲水性有明显的改善,但当预辐照剂量超过2Mrad时,机械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由聚甲基丙烯酸(PMAA)大分子单体参与的分散共聚反应,制得PMAA接枝聚苯乙烯(PSt-g-PMAA)共聚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仪对微球粒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同时探讨了多种聚合反应务件(介质的极性、PMAA大分子单体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共聚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有效地将微球的直径控制在340~1200nm的范围内;并发现微球在分散状态下对pH的变化有明显的响应性,该类共聚微球可望在药物负载和蛋白质吸附分离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进行二元共聚制备聚碳酸丙烯酯(PPC)及聚碳酸环己烯酯(PCHC)是目前二氧化碳共聚领域研究重点。但所制得的二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较差,从而限制其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引入第三单体进行三元共聚是改善二氧化碳共聚物性能的有效方法,文中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的第三单体(分为环氧化合物与非环氧化合物)对二氧化碳共聚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预期为二氧化碳共聚物工业化应用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阴离子开环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硅氧烷共聚乳液,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动力学及乳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恒速阶段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p=k[E]0.18[KOH]0.59[M]0.75,表观活化能为52.77 kJ/mol。乳胶粒径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变小,粒径分布在80℃出现最小值。随[KOH]的增大,乳胶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E]在不同范围内对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不同,当[E]<0.0572 g/mL时,随[E]增大,乳胶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当[E]>0.0572 g/mL时,乳胶粒径反而变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聚合物涂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同时对国内外近期的发展概况作了简略回顾。近几年开发特别活跃的功能聚合物涂料、粉末型聚合物涂料是重点的论述对象,对聚合物涂料的发展趋势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芳香聚酰亚胺化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均酐-二苯醚二胺(PMDA-ODA)体系为基础,对聚酰亚胺(PI)的母体聚酰胺酸(PA)的溶液聚合,及其以薄膜形式实现亚胺化转变为PI过程的若干重要化学问题和规律及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NMR分析配合计算机分峰,分析和计算共缩聚物序列结构参数的方法,研究了单体、酸吸收剂的加料顺序和两种二元胺的投料比对由已二胺和乙二胺为代表的脂肪族二胺,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合成的芳香-脂肪族共聚酰胺序列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脂肪族二胺用量占二胺总量33.3%(mol)时,所获得的共聚物具有最大的无规度和最短的数均序列长度。  相似文献   

9.
共聚聚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概述了共聚聚酯树脂的最近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三元共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聚合物负载双金属PBM型阴离子配位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三元共聚。用IR、NMR、DSC、TGA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影响共聚反应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SMA共聚合反应及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了苯乙烯-马来酸酐(SMA)的共聚合反应、改性方法及应用。分别阐述了SMA交替区聚物和无规共聚物的聚合机理和实施方法。在低温和非极性介质中,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可得到SMA交替共聚物,而在极性介质和高温条件下,则可得到SMA无规共聚物。通过对其引入极性基团或在主 止引入第三单体等手段,可使共聚物得到改性。此外,还分别讨论了各种因素如溶剂极性、温度、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方法等对这两类SMA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运用 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开发耐热有机玻璃过程中 ,研究了本体法、溶液法和悬浮法 3种共聚方法对共聚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耐热性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3种共聚方法在开发耐热有机玻璃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将马来酸酐接枝到聚醚多元醇(PPO)中,并经端基环氧丙烷化和异构化反应,合成了不同结构的大分子齐聚物,并用于苯乙烯/丙烯腈在聚醚多元醇中的分散聚合,合成了聚合物多元醇(POP)。采用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大分子齐聚物的结构和异构化程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对POP中粒子的微观形貌、粒径(D(4,3))大小及其分布(PDI)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齐聚物中反式结构含量越高,所合成POP中粒子的D(4,3)及其PDI越小;随着大分子齐聚物用PPO官能度由2增加到6,支链分子量由1000增加到2000,POP中粒子的D(4,3)和PDI越小;随着D(4,3)和PDI的减小,POP体系的粘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 ,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共聚乳液 (PUA乳液 ) ,并对PUA的耐溶剂性、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具有核壳结构的PUA乳液耐溶剂性、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比水性PU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苯胺及吡咯的共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苯胺及吡咯的共聚合机理、共聚物结构和共聚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取代基对聚合过程和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与其它共轭单体和非共轭单体共聚时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 A)共聚得共聚物P(AAN a-GM A),然后利用乙二胺(EDA)使氧杂环开环发生交联反应,制得高吸水性树脂。其结构经1H-NM R和IR表征。用茶袋法研究了乙二胺用量对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EDA)/n(GM A)=0.35时,得到的树脂的吸水能力最大,达到527倍。  相似文献   

17.
苯胺与二苯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新利  赵卫兵  王杨勇 《功能材料》2003,34(3):328-330,333
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苯胺和二苯胺的共聚物。利用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导率测定等手段,研究了介质组成、单体配比等对聚合产率及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产物是苯胺和二苯胺的无规共聚物,介质中有机溶剂(乙醇)比例的增加,有利于二苯胺的聚合,随着共聚物中二苯胺结构单元的增加,共聚物的电导率下降,而溶解率升高,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解率最大可以达到79.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在 BPO 引发下的共聚合。竞聚率 r_1和 r_2分别为0.91±0.02和0.46±0.01。测试了不同组成共聚物的热、光、力学等性能。  相似文献   

19.
光敏聚酰亚胺以其优良的性能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采用均苯四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顺丁烯二酸酐(MA)进行共聚,实验表明以MA封端效果较好,比较成功的在聚酰亚胺分子链中引入光敏基团,采用IR、TGA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