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RFID系统中标签识别信息碰撞问题,文中基于现有的确定性二叉树防碰撞算法,通过引入置换码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置换码的RFID防冲突算法。新算法中读卡器依据碰撞位个数的不同,发送不同的查询命令。若读卡器发现碰撞位个数仅为两位或者三位,则命令标签发送其碰撞位编码的置换码,从而快速识别这几个碰撞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标签识别过程中的查询次数和通信量,提高了标签识别效率和系统吞吐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RFID系统中最常见的反碰撞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支定界的动态树形搜索反碰撞算法,算法采用分支定界的树形搜索机理,动态调整指令发送长度和发送值,并对一位碰撞进行智能识别.最后利用树的遍历思想予以实现,该算法能高效地识别所有标签,时间复杂度低,在RFID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出现的标签碰撞问题,提出了一种锁位式自调整多叉树防碰撞算法。新算法采用自调整防碰撞算法的基本原理,利用曼彻斯特编码特点,发送锁位指令确定碰撞位信息并提取碰撞位,在随后的标签识别中不再传输非碰撞位信息,结合自动识别思想,在减少碰撞时隙的同时,减少了传输数据量。新算法充分考虑了总时隙数、吞吐率、通信复杂度这三个重要的性能参数。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新算法具有更高的吞吐率和搜索效率,能够进一步改善RFID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王铖岑 《微机发展》2010,(1):29-32,35
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在RFID系统的研究中,防碰撞(Anti-collision)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RFID系统的性能。针对三种不同的碰撞类型对防碰撞算法进行了分类,其中有些算法已经成为了工业界的标准。另外,对RFID系统中一些特殊应用中的防碰撞算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完整的综述,希望读者能够了解防碰撞算法进展,掌握防碰撞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RFID系统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在RFID系统的研究中,防碰撞(Anti-collision)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RFID系统的性能。针对三种不同的碰撞类型对防碰撞算法进行了分类,其中有些算法已经成为了工业界的标准。另外,对RFID系统中一些特殊应用中的防碰撞算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完整的综述,希望读者能够了解防碰撞算法进展,掌握防碰撞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提出两种基于盲源分离方法的标签防碰撞算法,解决标签密集的多天线RFID系统中的标签碰撞问题。在一个确定的时隙内,当发射反向反馈信号的标签数目不超过阅读器天线的数目时,这些标签可以通过盲源分离算法被阅读器成功识别;否则,这些标签不能被阅读器识别。这些未被识别的标签再随机选择相同帧内其他的任意一个时隙,向阅读器发送返回信号,直到所有标签被成功识别出来。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能使得RFID系统获得更加高效的吞吐率,能比基于ALOHA的标签防碰撞算法具有更小的时耗,尤其是当标签数目较大时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飞  曹敦  傅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6):151-154,166
如何解决多标签识别时的数据冲突是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总结分析相关一些二进制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D)编码的改进型防碰撞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防碰撞算法,它以BIBD编码为基础,并且引入标签的多状态机制,使得对标签的识读达到逐节识读和识读过程中数据的传输量大大减少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显著提高了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特别适合RFID系统在标签较多和标签ID过长的情况下应用.  相似文献   

8.
有源RFID技术在远距离、高传输速度、穿透能力强和高可靠性等应用方面比无源RFID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有源RFID技术应用中的一个核心和关键技术就是标签的防碰撞问题。在对比现阶段主要有源RFID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后退式二进制搜索防碰撞算法,算法有效的解决了有源RFID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问题。在2.45G有源RFID硬件平台上对该算法进行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算法具有识别速度高、速度快和准确率高的特点。解决了有源RFID系统的多标签防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9.
多标签防碰撞算法是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提高识别效率的关键技术,是当前RFID和物联网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在对各种改进算法及IPA基本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JDS(跳跃式动态树形防碰撞算法)算法,提出一种精简IPA防碰撞算法.该算法通过精简ID标签中的非碰撞位,采取跳跃式后退查询策略,可有效减少通信冗余,提高识别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精简IPA算法较大幅度降低阅读器问询和标签应答的次数及比特数.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射频识别(RFID)防碰撞算法存在的通信开支较大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比特识别算法.该算法在不降低原有算法识别效率的情况下,采用帧时隙的结构,避免了查询前缀的重复发送;同时,通过对碰撞比特进行定位,仅恢复碰撞比特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算法的通信开支.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多比特识别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在标签端和总通信开支方面均有所降低,其中总的通信开支最大降低20%.  相似文献   

11.
NES-Join算法是一种无需外排序的连接运算算法,其复杂性优于经典的Sort-Merge Join算法及改进后的SDC-Join算法.在NES-Join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压缩原算法中未匹配记录暂存块中的空记录信息,从而使NES-Join算法更具实用性.通过实验和分析表明,改进后的NES-Join算法与原算法时间复杂性相当,但显著提高了磁盘空间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Elgamal加密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这种改进算法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成泉序列密码一样逐比特地进行加解密,被加密消息可以任意比特长;本文还通过改进算法和原Elgamal算法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改进算法的安全性,加解密速度、密文扩展、消息块长度的灵活性,同时对Elgamal加密算法及改进算法的随机数的位数对安全性的影响作了讨论,提出了算法中对随机数选取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路由算法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路由算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介绍路由算法中的Floyd算法和RAD(Routing along DAGs)算法,并通过实验对两种算法性能作出分析和比较。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在链路利用率、链路流量负载均衡和链路失效对网络的影响范围方面,RAD算法要优于Floyd算法。在平均传输代价方面,Floyd算法要优于RAD算法。  相似文献   

14.
算法管理是信息融合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其过程涉及到对信息融合数据源的分类问题.针对信息融合数据源样本的特征,提出一种双极隶属度F_KNN分类算法,通过邻居质量优先隶属度函数和双极隶属度判决规则,得到理想的数据源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牛顿法的局部收敛性而容易导致求解失败,先讨论在全局空间搜索解的非线性方程组遗传算法(GA)。然后针对GA收敛慢,通过定义牛顿算子,适应度函数和选择算子,从而得到结合GA和牛顿法两者长处,既有较快收敛性,又能以较大概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混合计算智能算法。数值计算表明本文方法显著优于牛顿法和GA。  相似文献   

16.
深入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QoS多播路由算法,建立支持QoS的多播路由模型.对已有的QoS多播路由算法进行优化,提出适用于下一代网络的基于遗传算法的QoS多播路由算法.采用定长的染色体编码和预处理机制降低算法复杂度.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可靠性高,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播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任务调度是一个NP完全问题,它关注大规模的资源和任务调度,要求采用的调度算法能够具有高效性.遗传算法被证明是解决这类小规模问题的有效算法,随着任务数和资源数的增加,遗传算法表现出慢速收敛的缺点.为了克服其缺点,提出将Min-min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改进遗传算法,从而设计出很好的选择和交叉算子,提高了算法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更有效解决网格任务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非测距节点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针对DV-Hop算法提出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改进算法。利用节点间的估计距离和锚节点的位置,在DV-Hop算法的第三阶段采用量子遗传算法校正DV-Hop得到的估算位置,采用二进制量子编码和量子旋转门以及变异处理更新个体。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性能稳定,能找到全局最优解,并使DV-Hop的定位误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于IPv6选播应用的研究与发展,选播路由算法已成为选播服务质量的关键.以遗传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的交叉、变异遗传操作,在克服传统算法中早熟现象的基础上,加快了收敛速度;同时本算法以延时、带宽和服务器负载作为选择操作的依据.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找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一类新型计算机控制算法:预测控制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在预测模型基础上、以快速数字计算机为手段的预测控制算法,是七十年代以来工业过程控制中的一类新型算法。本文综述了这类预测控制算法产生的背景、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对这类算法的实际应用作出了评价,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