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教育要求高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以行业高校和新升本科院校为例,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提出了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改善实践创新条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和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此研究可为同类高校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包装工程专业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人才素质培养为目标,通过建设以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特色课程体系,健全实践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构建具有包装工程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剖析后疫情时代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教学理念与新形势要求的匹配性、实践教学体系多环节之间的衔接性等关键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理念,形成了“强+弱”实践环节分类培养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理念、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等3大模式。通过后疫情时代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4.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文章以福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统筹建设"基础实验平台"、"中试实训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多元实践平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传帮带"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多维实践教学新体系,为海西经济建设培养一批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食品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对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热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具有热物理工程技术的"大工程观"要求的高等工程人才的唯一途径。针对目前许多高校工程专业在热物理基础课程设置或者教学存在的较多问题,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为基础,以热物理与其他课程交叉渗透为依托,以热物理工程的实践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为核心,以具备合理用能、节能和环保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工程专业的热物理基础课程进行适应性改革,探索大工程观背景下工程专业热物理基础课程内容改革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实验与实践教学是理工类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改革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提出了一套初步的思路和设想,即通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类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起适合新世纪发展的印刷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在解决专业感性认识问题后,通过"3个层面的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不同印刷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达到工程实践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讨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举措,设计并构建了以工程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训练环节,从以理论基础知识扩展到以工程实践训练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推进轻化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培养适应国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纺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纺织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而我国传统高等工程教育过分侧重工程科学知识教学、轻视工程实践训练,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以致形成目前工程意识淡漠、工程实践能力差等工程教育的"弱化、软化"问题。加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学校的扩大招生,各种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实践教学更是薄弱环节。纺织工程专业也是如此,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构建由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能  相似文献   

9.
王鸿博  高卫东  谢春萍  葛明桥  徐阳 《纺织教育》2012,27(5):450-452,455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方面。从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建坤  李津  王瑞  马崇启  刘雍 《纺织教育》2013,28(4):309-31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教育为主线,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纺织工程专业回归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平台并实施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西科技大学作为区内唯一一所开办纺织工程本科教育的院校,经过七年的办学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纺织+化工"的"大纺织"理念,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建立"三级"实践实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坚持"学校与企业"结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坚持"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并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为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人才,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概况、课程体系结构调整、整合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介绍兰州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峰  邵秀芝  崔波 《广西轻工业》2011,27(5):141-141,174
针对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以"培养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类人才"为出发点,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实习环节等方面探讨了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缫丝织绸是广西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发展的特色方向。针对纺织工程专业建设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以地方经济特色为依托,建立实验、实习、工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使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与地方特色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包装人才是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亟需对该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本研究从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入手,针对包装工程专业应如何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建设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按照"理论、实践、素质"三个系统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提升基本、专业、综合以及职业四种技能等若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广西轻工业》2016,(6):137-138
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强化工程实习的教学管理和引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型工厂生产实践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受时间、空间、成本等限制,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相关生产实践通常难以实施开展,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局限,该文以"NFC果蔬汁生产实践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例,构建"课堂教学-课程试验-虚拟仿真-工厂实践"相联动的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平台可以最低成本实现工厂大型综合实验需求,成为课程试验和工厂实践相衔接的桥梁,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立足地域优势和办学特色,通过构建工程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管理制度,教学、实验和工程训练的无缝对接以及实验开放和共享平台建设,有效实现地方高校资源集约和共享,极大培养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配合高校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类改革,构建校企联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化建设和升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在高等服装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应试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专业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构建“链式逐层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8+11”二层次实践教学模式,阐述实践教学管理、质量保证及教学条件体系,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学以致用,胜任其工作岗位。通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来满足社会对服装相关方面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改革思路、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探索切实可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方法,为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