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雷日扬 《广西轻工业》2011,27(7):185-18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下赋予了高职模具专业新的建设内涵。本文论述了高职模具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师团队的建设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子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到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结合本校电子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论述高职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基本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高职食品类专业为例,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管理的内涵,分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三个不适应",构建"三段式"工学结合体系及"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对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索高职机电类专业开展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模式,为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刘宏喜 《纺织教育》2011,26(5):373-376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切入点,通过工学结合可带动专业(群)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文章就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式和机制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麦艳红  廖雄燕 《广西轻工业》2010,26(12):184-185
教风建设是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建设,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结合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浅谈机电专业教师教风,认为机电专业教师的教风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莫肖华  梁敏 《广西轻工业》2012,(4):135-136,150
在分析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物业管理企业人才缺口的现况,探讨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如何在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专业建设,以培养输送合格乃至优秀的物业管理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职层次的机电类专业已初具规模,靠个别专业重点发展的策略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文章综述国内外高职机电类专业现状,分析机电专业群在发展策略、特色建设和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高水平机电专业群的定位,着眼机电专业群整体发展,依据现实的校情和社情进行归纳,构思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精准发展策略,探究机电专业群的特色创新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工学结合“422”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而工学结合中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机械工程系利用一个专业的学生到电子企业探讨工学结合"422"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工学结合"422"教学模式是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文章基于行业需求的视角,针对旅游类高职层次院校的专业特点,阐述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出了"以证助学、以赛促学、工学结合、以研提教"的"四路径"动态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并阐述了创新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竹君 《纺织教育》2011,26(5):358-361
高职专业应紧紧围绕社会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特色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文章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现代纺织技术”省示范性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进行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机电综合项目训练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2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机电综合项目课程建设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建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在梳理高职学生工学结合管理中的难点和问题基础上,以会展专业的实习生教育管理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工学交替的管理模式,构建校企生三方联动合作齐抓共管的实习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曹源 《广西轻工业》2011,27(7):145-147
以高职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系统地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其根源,整体提出了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积极地构建并研究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解决相关问题,切实提高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平会 《广西轻工业》2011,(11):196-197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要从学校各专业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合作中寻找切入点,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评价体系等,是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诸小丽 《广西轻工业》2011,27(12):197-198
高职教育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应用型、技术型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式的"学员制+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高职蚕桑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探讨了适合种植类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新形式、新内容和新路子,提出了工学结合“三阶段”(工学结合预备阶段、工学结合成长阶段、工学结合成熟阶段)、“三时期”(工学结合依托期、工学结合断乳期、工学结合独立期)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德国包豪斯以及"双元制"的教育理念,对比分析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提出将包豪斯的办学理念应用于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观点,对我国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肯定了德国包豪斯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在当前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实行"双元制"的可行性与不足之处,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轻工业》2015,(10):166-168
工学结合是高职各类专业认同比较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并不融洽,依据现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优化校企合作问题仍然构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伟 《辽宁丝绸》2012,(1):34-36
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染整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特点,为此,原有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染整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