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铌微合金钢中碳氮化铌化学组成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由热力学计算方法导出的二元微合金碳氮化物化学组成的理论计算公式,对一系列铌微合金钢中在奥氏体中沉淀析出的碳氮化铌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实际计算,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给出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结果表明,碳氮化铌中碳化铌的摩尔分数x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一般为具有一极大值的连续上凸曲线;钢的化学成分中C量升高将使x增大,N量升高将使x减小,Nb量升高将使x增大;C、N量升高将使x取极大值的温度升高,而Nb量升高将使该极值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4.
5.
6.
微量钛和钒加入C-Mn钢和C-Mn-Si钢中能大幅度提高钢材的强韧性。这种效应与钛钒析出物的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作用有关,而且这种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析出物的形态和数量,因而析出物形态的鉴定与分析对研究此类钢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A3钢与奥氏体不锈钢冷轧复合板的固溶氮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A 3钢与 1Cr18Ni9Ti钢冷轧复合板的再结晶退火工艺及固溶氮化工艺。实践表明 ,用氨分解气作为保护气氛的再结晶退火使复合板不锈钢一侧发生氮化 ,致使塑性下降 ,冷弯 90°时发生断裂。若将复合板在一定压力下的氮气中进行 10 5 0℃× 2 h固溶氮化后空冷 ,可恢复其塑性同时增加不锈钢的抗点蚀性。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不锈钢一侧发生了固溶氮化。 相似文献
8.
9.
根据热力学相关理论,计算了铁基中Ti和Mo的相互作用系数.结合相关固溶量理论计算方法,对含不同量Mo和Ti的Ti-Mo微合金钢中Ti(C,N)在800℃到1300℃的奥氏体温度区固溶析出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发现:Mo可降低Ti在铁基中的活度,抑制Ti的析出,但影响较小,影响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i含量相同时,影响程度随Mo含量的增大而增大;Mo含量相同时,影响程度随Ti含量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最后,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Ti/C原子数比约为0.5时微合金钢力学性能最好,此时Mo含量对Ti(C.N)析出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硅(Si)因拥有高的比容量,资源丰富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导电性差和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采用喷雾干燥法,以玉米淀粉、纳米硅和NH4VO3作为原料,经碳化与氮化后获得氮化钒/纳米硅/碳复合微球(Si@VN/C)。氮化钒的引入提供了电子/离子快速传输通道,提高了纳米硅的导电率,并使纳米硅保持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碳层将作为纳米硅颗粒的保护层,避免纳米硅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有效缓解纳米硅充放电后的体积膨胀。Si@VN/C展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在0.2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30圈后容量为818 mAh·g-1,在0.5 A·g-1高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后可逆容量仍保持580.5 mAh·g-1。 相似文献
11.
低碳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控制VN在奥氏体中的有效析出是利用VN诱导晶内铁素体细化铁素体晶粒的关键技术。采用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了低碳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区的等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析出-温度-时间曲线(PTT)呈典型的C形,本试验条件下析出开始时间最短的“鼻子”温度为870℃左右。钢中的碳、氮含量以及变形量对PTT曲线有较大影响,它们增加均使C曲线向左移,特别是氮含量对V(C,N)析出的影响最显著。在碳含量约为0.10%的试验钢中,当氮含量从0.0036%增加到0.0140%时,可使870℃的析出开始时间从400s缩短到70s左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低碳含钒钢组织变化及V(C,N)析出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0.058%C-0.92%Mn-0.51%V钢在变形后等温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及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V(C,N)的沉淀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变形后在650、700、750℃等温1130s时可获得单相铁素体组织,从而基本消除珠光体组织。等温转变过程中,铁素体先是主要沿奥氏体晶界形核,随后逐渐变为晶内形核。V(C,N)的沉淀析出存在两种形式:相间析出和随机析出。V(C,N)的相间析出消除了C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富集,是获得单相铁素体组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皓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9,37(4)
以钛粉、钒铁粉、碳粉、铬铁粉、钼铁粉和铁粉为原料,用原位烧结法制备了(Ti,V)C钢结硬质合金.利用XRD、SEM和EDS等检测手段对合金的相组成、组织结构和微区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合金试样的抗弯强度.结果表明:合金增强相(Ti,V)C的形态比TiC更为规则、圆整,合金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断口形貌特征为硬质相解理、基体准解理及韧窝.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基本组成和典型结构,概述了Ti(C,N)基金属陶瓷合金成分对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碳热还原法制取Ti(C,N)的热力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以TiO2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法制取Ti(C,N)的热力学原理。结果表明钛氧化物的还原是逐级进行的,反应过程伴随着相变,当TiO2粉末和C粉末均匀混合时还原碳化反应主要依赖于CO/CO2传质的气固反应,当TiO2颗粒表面被C包膜时主要是碳和钛氧化物之间的固固反应,当TiO2粉末和C粉末混合压球时则两种反应机理均有。升高温度有利于还原进行,钛氧化物的开始还原温度随气相中的CO分压降低而降低。Ti(C,N)中的C,N含量取决于温度和N2压力。 相似文献